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肉夾饃是哪個地方傳統美食(偃師特色肉夾饃)
發布時間:2025-05-16閱讀(21)
小時候,家家戶戶的廚房里,都供有灶君。通常,在鍋臺附近的墻壁上,貼張灶王爺灶王奶的合影。
我經常盯著望,果然是神仙,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再仔細看,他們的眉眼鼻,竟生得一模一樣,問母親是什么原因,她總搪塞過去。圖上還印有字,“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又問是啥意思,母親便不再搪塞,解釋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正月初一,灶王爺回家,我便就似懂非懂了。
大年三十貼對聯,有一副袖珍型的,貼在灶王神龕的兩側。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回宮降吉祥;橫批:一家之主。
長大后,終于知道了相關傳說。原來,祭灶這天,灶王爺要上天庭見玉帝,當面作述職報告,即匯報全年工作。仔細想來,同人間的機構管理模式,一樣一樣的。據說當晚,全家人必須到齊,老灶爺要點名兒;而且,必須把老灶爺招待好,以便他見了玉帝,多替一家人講好話。
如此說來,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受監督的。至于獎懲機制,大概是諸如“人在做,天在看”,“好人有好報”,“人不報答,天報答”之類。也好,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或許,正是這樸素的善惡教育,讓我長大后,時常念著,得做點善事,不然,灶王爺見了玉帝,咋表揚我呢。
關于祭灶的日期,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俺們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官氣影響較重,因此,祭灶多為臘月二十三。
(有資料顯示,南方遠離政治中心,祭灶日便為臘月二十四;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祭灶日定在臘月二十五。)
有些地方,祭灶習俗頗為隆重,程序和祭品也非常講究。我們不然,相對簡單很多,只有一點,同所有國人一樣,那就是,日子快到了,開始盼著回家。
中國人嘛,既然相聚,肯定離不開好吃的,哪個節氣吃什么,先祖們早替我們規劃好了。祭灶節,俺們老家人,是吃肉夾饃。

吃肉夾饃的習俗,不像粽子和月餅,有考究和說法,鄉親們更管不了那么多,好吃最重要。于是,到了臘月二十三,十里八鄉,俺們家家戶戶都要吃。
如今的緱氏街上,隨處都有,幾塊錢一個,我每年回家一次,上街遇上了,一口氣買回十來個,全家當飯吃,算是解個恨。只因小時候,每年只能吃一次,那種渴盼,那種體味,是現在的孩童,永遠無法想像的。

肉夾饃的主菜,一般采用鹵制好的豬面肉,通常是,從街上買塊兒現成的,回家后,切成薄薄的片兒,再切些白菜絲兒,一起裝盆,將姜蒜搗泥,兌醬醋成汁兒,澆在肉片兒菜絲兒上,加佐料調拌均勻,即算做好了夾菜。

夾肉的饃,是一種面餅,家鄉人稱作火燒。現在的緱氏街上,有很多賣火燒的攤兒,買著吃是極尋常的事,三十多年前,應該也有,但不記得買過。父親偶爾起早拉煤,太重的體力活,他會半路買個火燒補充體力,總舍不得吃完,定會給我帶半個回來,那種美味,之后幾十年,再沒遇到過。
兒時過祭灶,火燒饃全是自家烙的。頭天就把面發上,當天,父親上街買豬頭肉,母親在家接面。冬天氣溫寒,不容易發酵,有時,面盆還需放在溫水上熱著,我就會有點等不及,時不時到廚房看看,再跑到村口,去迎一下父親。
母親總是邊笑邊安慰我,她知道孩子們,盼望這天好久了。終于,父親出現在村口,自行車的車把上,掛著提兜兒,提兜兒里,細麻繩系著一塊熟肉。我拎起肉,飛快地送過去給母親,母親一邊念叨著,灶王爺別計較,一邊切下一小片兒,塞到我口中,嘴里那個香啊,心里那個美。
吃過午飯,母親開始烙火燒,因不同于平日烙饃,我堅持要呆在旁邊看,從頭到尾,不離開半步。
因為父母的溺愛,做飯這種家務,我極少動手,長大后啥也不會,然后悔已遲。到廣東后,想念家鄉面食,花錢難買,幸虧當年觀察仔細,記憶深刻,最后,竟基本都會了。烙餅,蒸面,包餃子,炸油條,全是到廣東后,無師自通,一款款都讓我摸索成功了-----論仔細觀察的重要性。

晚上,是祭灶的時刻,一個個完整的肉夾饃,另加一包芝麻糖,擺在灶王爺神位前,父母領著全家,虔誠的拜過,大意即是,讓灶王爺吃好喝好,上了天宮,替我們一家多說好話,來年保佑我們全家人健康,富足。大家都壓抑著食欲,必要的程序走完,就可以大飽口福了。講起來不好意思,經常撐得晚上睡不著覺。畢竟,一年只有一次。
參加工作后,每每發了工資,我就去街上買塊豬頭肉,買根青瓜,買幾個燒餅,帶回家里,簡單一加工,就成了肉夾饃。奢侈點兒,鹵牛肉也買過,再不必經歷那種渴盼的煎熬。
來廣東后,飲食方面,自己成了剛斷奶的娃,常常需要人牽掛著。聽我不時念起,胡辣湯,肉夾饃,水煎包,老公也就上了心。他從珠海打包過胡辣湯,從鄭州打包過燒餅,從不同地方,打包過各種各樣的水煎包。2000年的一天,他去廣州出差,回來時,給我帶了兩個陜版肉夾饃。
陜版的肉夾饃,老家也有,或稱白吉饃。味道也還好,只是里面夾的肉,剁成了碎泥,過于軟爛,相比起來,仍是大不相同。
那日,從配件市場路過,看見一個賣肉夾饃的流動攤兒,小伙子是河南人,肉夾饃卻是陜版的,只能聊以慰藉。家鄉版的肉夾饃,在廣東從沒見過,市場上賣的鹵豬頭肉,亦不是同種味道。凡是故鄉的,永遠都保留著那份特別。
時代在發展,家鄉人將肉夾饃的工藝,發揮到了極致,創造了大名鼎鼎的偃師顧縣肉合,其連鎖店,布滿中原各地,緱氏街上應該也有。
有人說,偃師府店肉合也不錯,其實,我每次回家,這兩種都會去嘗嘗,吃不出區別,都那么好,真為家鄉人驕傲。

作者:周銀霞 (網名:周清明,念北) 洛陽 偃師 緱氏 人,70后,現居廣東中山。更多原創作品收錄在同名個人公眾號--馨緣小屋,歡迎關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3445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