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6-15閱讀(15)


時福食品:用傳統工藝做出傳統的味道

雞湯泡炒米是每個樅陽人最熟悉的味道,幾乎是每次聚會吃飯必點的一道大菜。爐子突突地燒著,雞湯翻騰在瓦罐中,而旁邊一定會擺上一盤炒米。炒米吸收了雞湯的油脂,雞湯融化的炒米的堅硬,二者結合,堪稱經典。

小小的一碗炒米,承載了樅陽人太多的記憶,于他們而言,是家的味道,也是鄉愁的味道。炒米雖小,看起來也很普通,制作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


“只有經過傳統的工序做出來的炒米才能吃出那種獨特的香味。”安慶時福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鮑勇告訴筆者。日前,“時福”牌香香脆炒米因米質優良,口感酥脆被評為樅陽十大特色小吃之一。
鮑勇做炒米已經有17年了。
1997年,25歲的鮑勇跟著父親后面做八珍糕,那是一種傳統的糕點,口感軟糯香甜,在當時非常受歡迎。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上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單純地做糕點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化的需求。
2002年的時候,鮑勇決定做炒米。“炒米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美食,家家戶戶都愛吃。自己炒一點也需要半天時間,不僅不劃算,質量上也沒保證。”
于是鮑勇做起了炒米生意,但他堅持用傳統的工藝來炒。浸泡、清洗、瀝干、香油炒等工序,每一步都很講究。

“我們選用當地優質燕尾糯米加工,在炒的過程中火候的把握很重要,火大了米會焦,小了米發不起來。起鍋時要快,這是個技術活。”經過多年的不斷摸索,鮑勇已經掌握了炒米的訣竅。“從不完善到完善,炒米技術現在已經基本定型了。”
在堅持傳統工藝做傳統美食的同時,在包裝上鮑勇采用了拉鏈封口的新技術。這樣一來,炒米拆包后也容易存放,不易受潮。


在安慶時福食品有限公司展廳的貨架上,除了炒米,還陳列著面包、桃酥、麻花、鍋巴、芝麻粉等一系列的糕點。旁邊的蛋糕房里,新鮮的蛋糕也即將出爐。

“我這里幾乎都是傳統的特色小吃,這些小吃全部采用傳統工藝制作而成。傳統的東西要用傳統的手藝去做才有傳統的味道。”鮑勇一直認為做食物要用心,舍得花時間和精力。“機器做出來的食物總是缺了那么點味道。”鮑勇說。
缺了的那么點味道不僅體現在食物的口感上,還體現在食物所承載的情感和傳統文化上。“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吃糕點不是填肚子,而是要吃出小時候的味道。逢年過節大家帶點出去,那又是家鄉的味道了。”
在很多人看來,傳統工藝制作雖然質量好,但工序復雜,過程辛苦,產量還低,似乎并不適應現在的市場。但鮑勇有自己的情懷和堅守。在他心里,傳統食品代表了地方特色,傳統工藝承載了傳統文化。做傳統的特色食品不僅是愛好,更是一種責任。“把地方傳統特色產品推廣出去,將老手藝傳承下去,發揚工匠精神,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

在雞湯中翻騰的小小炒米,
在各種傳統節日
被擺上餐桌的糕品點心,
承載了鮑勇的情懷和堅守。

注:本文圖片由王章志攝
猜你喜歡

1
在G347樅陽段百里花廊玩轉油菜花節,有哪些看點?
2
biu~鳳凰網安徽帶你一圖看懂樅陽縣首屆油菜花旅游文化節
3
《閱讀·樅陽》第八集 楊陽:方寸之間 即是宇宙
本文來源/ 樅陽在線
視覺總監/ 王章志
執行編輯/ 黃媛媛 周若揚 王慧(見習)
投稿郵箱/ 3073583496@qq.com
主辦單位/ 樅陽縣融媒體中心
主管單位/ 中共樅陽縣委宣傳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4465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