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為什么那么多人吃河豚(為何明知身藏劇毒)
發(fā)布時間:2025-06-30閱讀(22)
中國自古就有“不食河豚,焉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鮮無味。”的說法。被譽為“魚中極品”的河豚,乃人間至味,從古至今,引得無數(shù)食客前仆后繼。

美中不足的是,河豚體內富集劇毒。但因它實在太美味了,所以即便有毒,還是沒能阻止眾多食客為其鋌而走險。有一種延續(xù)千年的執(zhí)念叫“拼死吃河豚”,這絕不是夸張的說法。古今中外,因食用河豚而喪命的人們,并不在少數(shù)。
最早可追溯到《山海經(jīng)》,里頭就有吃河豚的記載,而且“食之殺人”。蘇東坡更是愛慘了河豚的美味,在品嘗后驚呼:“據(jù)其味, 真是消得一死! ”(吃一口河豚,毒死也值得!)

那么河豚毒素哪里來的呢,毒性到底有多大?又何以如此受歡迎,惹得吃貨們勇于為其冒險品嘗?
河豚河豚,是一種魚類,也被稱作“氣泡魚”,外表呆萌,身體短小,無鱗,背部多為深灰色,并有各種顏色的斑紋,腹部為乳白色。它們大多生活在海里,在近海江河中也可發(fā)現(xiàn)。

河豚品種較多,全球約有200多種,但不是所有品種的河豚都能吃。不同的品種,含有的毒素也有大有小。目前國內規(guī)定可食用的河豚只有兩種,一種是紅鰭東方鲀,一種則是暗紋東方鲀。而在2016年以前,國內一直是禁食河豚的。在日本批準食用的河豚有20多種。
河豚一言不合就會將水和空氣吸到體內,鼓脹成球,全身伸出鋒利的刺,看上去像在生氣。這其實是它們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河豚行動遲緩,游泳技能差,遭到襲擊,無法迅速做出反應。所以遇險時,即使無法逃開,原地秒變圓球,大多數(shù)天敵根本無法下嘴,即使是大型的魚類想要吞下,也會被卡在嘴里或喉嚨里。

河豚體內擁有脊椎動物中毒性最強的毒素——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
河豚的毒性,因品種不同、季節(jié)不同,產(chǎn)地不同、性別不同及自身部位的不同,毒量含量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含有河豚毒素的大多是野生河豚。河豚本身不制造毒素,除了一分部共生在其體內的某些細菌的毒素,大部分來自于食物中的一種藻類。河豚食用含有毒素的大量蝦蟹、貝類,而它們本身對河豚毒素的耐受力較強,使毒素得以在體內不同的部位不斷積累。

河豚體內毒素具有毒性大,毒性穩(wěn)定,分布復雜這幾大特點。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已發(fā)現(xiàn)的毒性最強的神經(jīng)毒素之一,比氰化物強1000多倍,僅0.5毫克就能致人死亡。并且河豚毒素十分穩(wěn)定,高溫煮沸、太陽曬、鹽腌、火烤都難以破壞該毒素的結構。
而毒素在河豚體內的分布也比較復雜,而且不同部位的含毒也不同:卵巢>肝臟>血液>眼睛>鰓>皮膚。
所以要想食用安全無毒的魚肉,必須要由手藝高的廚師進行精細的處理。但也沒人敢確保處理后的河豚百分百無毒。如果稍有處理不當或誤食,輕則中毒,重則一死。

國內吃河豚的最佳時節(jié),在3-4月初的產(chǎn)卵期,經(jīng)過一個冬季的滋養(yǎng),河豚脂肪與皮肉比例最優(yōu),此時最為鮮美肥嫩,口感最好。 這種季節(jié)性的美味特別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
那它們究竟有多好吃?是一種難以形容的人間至味,又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有一米其林二星主廚描述道:“河豚有一種類似酒、煙那樣讓人上癮的、其他食材不具備的特別味道。”

說到吃河豚,日本最為狂熱,作為消費河豚大國,僅在東京就有1500多家店供應河豚。他們十分懂得將有毒的河豚處理得干凈無毒。河豚的肉本身是無毒可食用的,所以關鍵點就在于,如何不讓一點點血和內臟殘留在魚的皮和肉上。
日本所有處理河豚的廚師, 都必須考取國家的專業(yè)資格證書,并經(jīng)過至少5年的訓練,才能持證上崗,而且每條魚的加工工序多達30道,經(jīng)過標準化的處理流程,鮮少會讓食客中毒。

人們拼死吃河豚也可能是獵奇心理作祟。有毒或許是吃河豚最誘人的一部分,那種令人吃得提心吊膽,卻又欲罷不能的味覺體驗,是其實食物無法帶來的爽感。
不過好在,河豚可以進行人工養(yǎng)殖,淡水中養(yǎng)殖不入海,長期食用的也都是無毒飼料,其體內毒性幾乎無毒或微毒。想要品嘗河豚的鮮美,其實沒有必要冒死吃野味,養(yǎng)殖的在口感上其實也不會差太多。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54709.html
上一篇:肯德基(肯德基炸雞腿做法)
下一篇:自制納豆有哪些危害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