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6-30閱讀(21)
我對桑葚的印象:應該說,我已經40多年沒吃過桑葚了,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兒時。桑葚是桑樹所結的果實,記憶中的桑葚肉嫩汁多、入口即化、酸甜可口,吞進肚里半天還意猶未盡,甚是喜愛!
而事實上桑葚富含豐富的營養元素,常吃桑葚對人體健康極為有利,所以桑葚已成為人們特別是農村人經常食用的水果之一。每年的這段時間也就是4~6月份,正是品嘗桑葚的最佳時期,不知各位已經品嘗了沒有?
桑葚好吃,但是大家在吃桑葚的時候也要注意,有的桑葚看上去明顯腫脹,不像是正常的成熟狀態,而且其顏色并不是紅色或暗褐色,而是呈現出乳白色或者灰褐色,擠破這樣的桑葚也許還能聞到有一股腐爛氣味發出,那我告訴你,這顆桑葚十有八九已經患上了白斑病。
患了白斑病的桑葚當然不能吃,不僅是因為其口感糟糕,更關鍵的是吃了會危害我們的健康,所以對于這樣的桑葚就要果斷棄之,不可留念惋惜。白斑病也是桑葚的常見病之一,如果不及時防治,也會影響桑葚的品質和產量。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桑葚這種難纏的病害,希望能給種桑的朋友帶來一些幫助!
在桑園地里,常常隱藏著一種肉眼看不到的有害家伙,它很狡猾,寒冷季節它就潛藏在土壤里靜靜的越冬,次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它就冒出來危害桑樹,它的名字就叫“菌核病病菌”,因為它專門危害桑樹,所以又被稱為“桑葚菌核病病菌”。它的作用原理大概是這樣的:每年春天桑樹到了花期,菌核病病菌就會蘇醒,產生出子囊孢子爬出土壤,隨著氣流的作用附身到桑樹身上,對桑樹的雌花、青果、新梢和嫩芽等進行瘋狂的侵染;并隨著這些受到侵擾的部位,萎縮掉落到地上后,這種病菌又潛藏進土壤里面準備越冬,到了來年又對桑樹進行新一輪的破壞,就形成了桑葚的白斑病。
從上看出,桑葚發生白斑病,主要就是桑葚感染了菌核病病菌所致。那么,這種肉眼看不到的可惡家伙又是如何生存的呢?說起來還真不能怪別人,歸根到底主要還是我們種植農戶自身管理不當所導致的。
我們在栽植桑樹時密度沒有把握好,每畝超出了500株以上,桑樹成林后就會造成行間距太窄、透光和通風性較差,桑園里的空氣濕度過大,菌核病病菌就極易產生并大量繁殖;追肥時過量使用氮肥,使得土壤中磷、鉀元素偏低,再加上如果桑園的排水不暢、雜草清理不到位等等因素的存在,就更容易使菌核病病菌潛藏和繁殖,導致桑葚發生白斑病。
桑園潛藏菌核病病菌,就如同革命隊伍里潛藏著敵特,如不及時進行清殺,那就像是埋藏著的“危險分子”,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冷不防的就會給桑葚帶來致命的危害,極大降低桑園桑葚的產量。下面3招你拿去,可讓菌核病病菌無處藏身,乖乖繳械,保證桑葚的平安!
第一招:藥物噴灑
當桑樹發芽開花時,種植戶要對桑園隨時巡查,探明桑園是否有發病的跡象。一旦發現有白斑病的萌芽,就要及時進行清殺。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每畝100克兌清水100斤的標準,對桑枝桑葉、雌花果實、地面土壤等進行噴灑,每周一次,連噴三周,基本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招:調整密度桑園栽培不可過密,要綜合考慮桑園的透光性和通風性,保證桑園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和適宜的空氣濕度。建議對桑園密度按每畝150株進行調整,最多不要超過300株。這樣就能較好的切斷菌核病病菌的生存條件。
第三招:科學肥水管理追肥注意不能有偏好,應以元素平衡搭配為最好,建議多給桑樹施以復合肥;要保障桑園排水通暢,不允許出現有長期積水的現象。這樣就能較好的避免病菌在土壤里順利的越冬。
總結全文:
通過上述的分析,桑葚白斑病是桑葚的常見病之一,其發病的根本就是感染了一種叫菌核病病菌的有害微生物,如果不及時清殺,就會嚴重影響到桑葚的品質和產量。我們只要按照文中所介紹的3招去加強桑園的治理和防范,就能有效的阻斷菌核病病菌的生存條件,讓白斑病不再成為桑葚的常見病,從而有效提升果農的種植效益!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54781.html
下一篇:墨盒回收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