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由來
發(fā)布時(shí)間:2025-07-09閱讀(9)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shí)期秦國上卿由余之后。由余是周攜王姬余臣(字伯服)的子孫(另一說是晉國姬叔虞之后),在出使秦國時(shí),秦穆公見其有才,于是用計(jì)留作己用,任其為上卿。由余在任期間,為秦穆公制定攻討西戎蠻族的策略,助秦滅西戎十二國,使之拓地千里。由余的后人以其名作為姓氏,稱由氏和余氏。2、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兒子姒罕,屬于帝王賜姓為氏。大禹有妻涂山氏,據(jù)《姓氏考略》記載:“傳夏禹之后有余氏”。禹生有三子,大兒子啟,繼禹而為天子。次子宰,被封為顯。三子空,又名罕,被封為余度王,其后以封地為氏,稱余氏。3、源于地名,出自蜀道褒斜棧道(褒斜亦稱褒余),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李白在著名的《蜀道難》中對(duì)褒余棧道有明確的描述。世代居于褒余棧道沿途之民眾工匠、驛站官吏、商家棧伙等,其中以陜西漢中一帶秦姓為主的流民,皆有居地名稱為姓氏者,稱褒余氏、褒斜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褒氏、余氏、斜氏,余氏讀音作xi。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5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