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不吃發物食譜發物吃不好要人命的誘惑美食
發布時間:2025-10-20閱讀(7)
從朱元璋賜給大臣的
肥鵝說起
古代有這樣的故事,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謀害其手下大將徐達,趁他患有“發背”之時,命太監送去一只老肥鵝。
徐達心里明白,這是太祖要他的性命,但圣命難違,只好將鵝全部吃下,不久就病情惡化身亡了。
“發背”是指發于背脊部的一種疔瘡,相當于現代醫學的急性蜂窩組織炎。而肥鵝就是導致病情嚴重的“罪魁禍首”,這種具有誘發性質的食物,通常被稱為“發物”。
“發物”是眾多的食物中比較特別的一種,人們提起它,都不免心生警惕。“發物”不單純是中醫學中的一個概念,也是中國民間飲食習俗中值得研究的一個現象。
被老百姓視為“發物”的食物有很多,如羊肉、狗肉、海鮮類、菌類、蔥姜蒜等辛辣物等。
但是對于什么樣的食物能歸為“發物”、“發物”有哪些特性、“發物”是不是一定不能吃以及它和中藥忌口有什么關系的問題,大家心里難免犯嘀咕。
發物
古代醫籍中的發物
《本草綱目》
在《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凡服藥,不可雜食肥豬、犬肉、油膩羹、腥臊陳臭諸物。”“凡服藥,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蔥、諸果、諸滑滯之物。”指出了服藥后的飲食注意事項。為什么這些食物要少吃呢?以羊肉為例,李時珍進一步說道“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食之必發熱致危。”這句是說羊肉的熱性有起到促使疾病復發的作用。
《飲膳正要》《隨息居飲食譜》
元代忽思慧編纂的《飲膳正要》將飲食物按照米谷品、獸品、禽品、魚品、果品、菜品和料物7類劃分,并詳細論述了宜忌。
清代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則劃分為水飲、谷食、調和、蔬菜、果實、毛羽、鱗介7類,對其會產生的“副作用”也進行了論述。說明能產生這種“副作用”的食物就是發物。可見很早以前中醫對“發物”就有了認識。
發物的特點
“發”有發出、升發、興起、產生、表現、顯露、打開、發散等含義,“物”指物品,這里可理解為食物。
發物是進食常規用量即可使人體發生某種異常反應的食物,也就是說這類食物有誘發疾病或加重疾病的作用。
近代著名中醫趙紹琴治療疾病時非常重視發物的影響,他會根據病情告訴患者哪些食物不能吃,患者復診時首先詢問是否遵醫囑,不遵要求者不予復診,如此病人就會嚴格執行醫囑,從而有利于疾病康復。

發物
發物有哪些?
發熱之物
指使人體產生火熱性現象的食物,如蔥、姜、韭菜、羊肉、狗肉等溫熱、辛辣易助熱上火的食物。
發風之物
如海鮮、魚、蝦等易使人生風、疾病擴散、加重皮膚病變(如蕁麻疹、濕疹、丹毒、瘡癰疔癤等)的食物。
發濕熱之物
指影響脾的運化,助濕化熱的食物,如肥甘厚膩諸物。中醫講“甘能令人中滿” “膏粱厚味,足生大丁”,甜食會影響脾胃功能,油膩易生濕熱,而產生疔瘡。
發冷積之物
具有寒涼的特性,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導致脾胃、心肺、肝腎等臟腑陰寒加重而導致泄瀉、冷痛、咳嗽、胸痹等病癥,如西瓜、柿子、冰糕等冰鎮食品。
發燥之物
可使人體產生干燥津液不足的食物,既具有火熱的性質、又具有傷津液的特征,如炒干果中炒板栗、炒花生、炒瓜子等。可見不同的加工方法會使食物改變性質,而變成了發物。
發動血之物
多具溫熱性質,易迫血外出,如血熱上沖的衄血、吐血、咯血,或血熱下注的痔瘡、月經過多、血尿等。
能傷絡動血的食物如胡椒、辣椒、桂圓、羊肉、狗肉、燒酒等。
雖說吃山楂開胃,但生山楂開胃活血,可誘發流產,所以妊娠期間山楂就是動血發物。
發滯氣之物
如豆類、薯類、油膩食品、油糕、蕎面、莜面等,不易消化會導致氣機阻滯不暢,產生胃脹、腹脹。
食用發物要注意什么?
1.一般發熱性疾病,即外感熱病,忌熱性食物、肉類、油膩性食物。
2.內熱之癥,如痤瘡、乳癰、背癰等火毒之證,以及濕熱腹瀉、痢疾等,宜忌辛辣、煙酒、肥膩、海鮮等。
3.皮膚病如過敏性紫癜、牛皮癬、濕疹等,忌辛辣、肥膩、海鮮等。
4.患有反復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病時,忌辛辣、煙酒、肥膩、海鮮等易生痰化熱之品。
5.痛風患者,忌海鮮、啤酒、豆類。
6.胃痛、腹瀉、咳嗽等屬寒盛類疾病者,忌生冷、肥膩。
7.癌癥患者忌食無鱗魚,如黃鱔、泥鰍等。
遵照醫師指導排餐
臨床常常遇到一些患者不遵守醫師的要求導致誘發疾病的事件:某中年男子,患有痛風,經治療好轉,恰逢朋友聚餐,一高興就將醫囑拋諸腦后,既飲酒,又吃海鮮,夜間足部疼痛大發作,非常后悔。
對于痛風患者來講,菌類、海鮮類、豆制品類、牛羊肉、啤酒等可以引起嘌呤增高,加重痛風的食物就是發物。
又如某酒糟鼻患者,經治療后好轉,但擋不住海鮮的誘惑,覺得用了藥,少吃點不會有問題,然而只吃一點點,鼻頭就又紅紅的了。
酒糟鼻患者屬肺熱壅毒,辛辣、肥膩、海鮮等食物可以生熱生濕,郁積化毒,加重肺熱,肺開竅于鼻,中醫講“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內臟病變,常常通過外在表現出來,所以辛辣、肥膩、海鮮等食物就是發物。
又如,肺外合皮毛,皮膚病也會因肺熱加重而加重。辛辣、肥膩、海鮮等也是誘發皮膚病的發物。
因此,痤瘡、癤腫患者,食用生姜、辣椒、大蒜等辛散之品后,體內熱毒得熱助,病情勢必加重,不易治愈甚至發為癰膿。
是不是體質好的人受發物影響就少呢?
也不盡然。身體強壯之人,大量進食紅棗后也會出現“上火”牙痛。
雖然紅棗養血補氣,但中醫講“氣有余便是火”,過多地攝入紅棗,容易化熱生火,火勢上炎,就會導致牙痛。
可見食物要正確食用,不可過量,過量也會成為發物。
所以,食物中除了易誘發疾病的發物之外,普通食物過量也會成為發物,如紅棗過食積熱生痰,核桃多食膩胃生濕。
發物不僅是與人的生理病理狀態有關,還和食物的性質、進食量均有關。故建議大家:合理避發物,飲食要適量。
關注我們,每天更新養生內容!
文 張永康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7952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