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紅薯風味小吃童年記憶里的美食
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5)
“番薯種自番邦來,功均粒食亦奇哉;島人充飧兼釀酒,奴視山藥與芋魁。根薯莖葉皆可啖,歲兇直能救天災;奈何苦歲又苦兵,遍地薯空不留荄。”這是明代著名詩人盧若騰的《番薯謠》。番薯也叫紅薯,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難忘記憶……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童年時代的我,最愛吃的是紅薯。記得早上去學校,書包里總是裝著紅薯。要拿的是烤紅薯,下課了小伙伴們你掰一塊,她掰一塊,分著吃;要是生紅薯,小伙伴們圍一圈,你咬一口,她咬一口,輪轉著吃!既充饑,又解渴。

紅薯渾身是寶,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它是餐桌上常見一道美味菜肴。它的葉拌面饊著吃,莖腌著吃,切上蒜末,放上辣椒面,潑上油,脆生生,香噴噴。
紅薯蒸著吃面甜面甜,燒湯時煮著吃滑滑軟軟,烤著吃焦黃焦黃,香味撲鼻,大街小巷的烤紅薯,飄在空氣中的香甜味道,讓人垂涎三尺。紅薯切成片,曬干,磨成面,蒸成窩頭,壓成饸絡,吃著筋筋的,甜甜的。
紅薯還可以擦成絲饊著吃。饊紅薯絲時,為了不被氧化,要快擦絲,快拌面。氧化后的紅薯絲,會顏色變暗或發黑。擦絲后用涼水沖一下,洗個涼水澡,控干,拌面,穿上白色婚紗,根據在蒸籠里的薄厚度,蒸20—30分,出鍋的紅薯絲晶瑩白潤,搗上蒜泥,吃酸辣的,炒成蔥花吃咸香的。
紅薯的吃法太多了,還有紅薯餅,紅薯油糕等等…登上大雅之堂的拔絲紅薯,紅薯加沙,更是席面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特色地方菜。
紅薯富含淀粉,加工成的粉面細膩而綿潤。粉面是做粉條、粉皮、涼粉的原料,這些都是純手工制作,無任何添加劑,是我們餐桌上的綠色食品。

配圖與本文無關
涼拌菜、熬菜粉條是主角,火鍋、羊肉泡等也離不了它。粉條是用淀粉制作而成,有紅薯淀粉、土豆淀粉、玉米淀粉、綠豆淀粉等,我最喜歡的還是紅薯淀粉制作的粉條。懷念的還是小時候母親以粉條為主做的(CUO)菜。先把粉條洗凈折斷,放在一個小盆里,用開水往上一澆,滴少許油,放上調和面,切上蒜片,蔥段,放入油菜葉,或菠菜,或茴條,或馬齒(馬齒莧),溜上一會,約10分鐘左右,饃饃軟了,菜葉熟了,掲開鍋蓋,把麻花折斷放進去,母親說麻花放早了就模糊了,吃著就不筋道了,它能增加菜的香味,再澆上一勺油辣椒,蔥的白,辣椒的紅,菜的綠,麻花的黃,色香味俱佳,真是人間美味。(CUO)菜沒有炒,煎,炸高溫油的破壞,維生素全在碗里,營養豐富,非常好吃。現在,我隔三差五也(CUO)一次,但再也吃不出當年媽媽的味道。
紅薯品種繁多,按薯肉的顏色可分為,白心紅薯:干面,口感綿密,吃起來有像毛栗;紅心紅薯,細膩軟糯;黃心紅薯:軟,甜。紫心紅薯:綿,甜。我最愛吃的還是娘家沙土地種出的白心紅薯“一枝香 ”。

紅薯伴隨著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成長,已經融入到我的血液里,給了我生命與力量!
文/錢秀琳 編輯/陳軍芳 臨猗網原創發布,侵權必究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90086.html
下一篇:牛筋面用涼水泡還是熱水泡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