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黃山特色游玩攻略感歲月歷史品黃山美食
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4)
作者:Lemon趙少
說說這次旅行
黃山似乎一個一提起第一印象讓人會想起那株讓人津津樂道的迎客松,是那一座令眾多文人墨客揮毫潑墨寫就的千古奇山。上次來黃山已經要追溯到一年以前了,這次跟朋友說起黃山似乎都彼此心照不宣,幾句簡單的交談之后,便各自收拾好行囊相約在車站一起踏上了前往黃山的高鐵,開啟了一次春日尋黃山之旅。

摒棄了原先的大眾路線,到黃山并沒有去到黃山,而是選擇了較為休閑的另一種小眾方式,探尋黎陽老鎮,尋訪黎陽最有特色的徽州美食,如果你也想找尋一種不一樣的黃山玩法,那不妨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行程】
DAY1 上海虹橋-黃山北站-黎陽in巷-臨江一樓(徽菜) 入住 不舍客棧
DAY2 黎陽in巷 -齊云山-黎陽in巷(古裝游園)-老街第一樓(徽菜) 入住:喜新戀舊客棧
DAY3 返程
【關于交通】
1、高鐵:現在隨著鐵路交通的越來越發達,上海到黃山的高鐵也越來越多。早上最早從8:05,最晚到晚上19:06都有到黃山的高鐵,最快兩個半小時的車程便可以到達黃山北站,票價根據車次的不同稍有差別大約在200元左右,十分的便捷。
2、大巴:從上海也可以坐大巴車過去,但是班次比較少且多集中在早上,而其他的很多都是過路車,因此這種出行方式也便顯得比較雞肋,不推薦。
3、自駕:從上海開到黃山大約需要六個小時的車程,如果在時間富裕的情況下自駕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一定要注意行車安全,不要疲勞駕駛哦。
【行前準備】
1、去黃山雖然不爬黃山也免不了跟山打交道,一雙舒適的徒步鞋或者輕便的運動鞋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2、黃山的春季陰晴不定,下雨和晴天只在轉瞬之間,因此出行一定要記得隨身帶一把傘;
3、來徽州最有名的幾道名菜一定要嘗一嘗,臭鱖魚更是我每頓都必點的一道徽州名菜。
【不舍,詩一樣的生活】
來到黃山的第一站,我們并沒有過多地欣賞沿途的風景,而是直奔我們早已在網上預訂好的“不舍”民宿。從車站到黎陽in巷老牌坊大約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氤氳的天氣帶著些許的濛濛細雨,這倒是給徽州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當我們置身在馬頭墻的粉墻黛瓦之中,觸碰到的徽州是驚艷是感慨是欽佩是默嘆;當我們踱步走入明亮舒適的不舍美宿之中,感知的徽州是歲月是心念是逝去是不舍。反差之下,愈加不舍;不舍之中,美愈淋漓。


一踏入前廳便看見民宿的主人正在和幾位住客一起品著香茗,淡淡的茶香,儒雅的風度,造就了平凡之中的生活。沒有急著辦理入住,而是接過主人手中的香茗細細品了起來。主人告訴我,對于她來說,做民宿不是一種盈利的手段,而是一種人生的修行。把平凡普通的日子過得有詩意,在平凡的日子里體會生命的點滴,在經營和生活之中取得平衡,通過舍得的智慧而達到舍不得。


和主人一番交談之后這才接過房門的鑰匙上樓入住。不舍的客房雖然不多,僅10間而已。但是房間的名稱卻圍繞著“不舍”的主題展開,初心、無夢、惜緣、流連……這些詩意雅致的名字,仿佛還蘊含著淡淡的徽州煙雨之氣,展現了人與民宿之間說不完的故事。



推開房門極具徽州特色的建筑風格,巧妙糅合著源于徽州的自然生態和厚重歷史,充分滿足現代人節奏快、向往悠然恬靜的古鎮生活,可又不舍d都市的繁華喧囂。


房間內是溫馨感十足的原木設計,其所用的布草、洗漱用品都是十分的舒服。柔軟舒適的床上用品足以保證一個溫暖的夜晚,旁邊的躺椅,桌邊的藏書都展示著不舍主人獨特的品味。


渴了,可以在房間內泡上一杯香茗靜靜地品著;坐在躺椅上看會兒書,享受一下鬧中取靜的慢時光。乏了,也可以當陽臺上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樓下正是喧鬧繁華的黎陽in巷老街,俯瞰熙熙攘攘的人群,確有一種登高臨下的快感。


主人用了一半的空間作為房間,而用了更多一半的空間作為了公共空間。在這里你可以看到露天的花臺,旋轉樓梯也是設計的十分的精巧。旁邊便是一個小型的餐廳,早餐、下午茶都是在這里。下午茶這些都是免費的,簡潔大方的桌椅,合理的空間布局,讓一切都看起來那么的恰到好處。在這里打發時間,消磨時光真的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一起低頭看魚;或者將喝過的茶杯放在桌子上面,只為了它好看的陰影。我還想連落日一起浪費,我們一起散步,一直消磨到星光漫天。我還想浪費起風的時候,坐在走廊發呆,知道你眼中的烏云全部被吹到窗外。




我已經虛度了世界,它經過我疲倦又像從未被愛過。但是明天我還要這樣,虛度,滿目的花草,生活應該像它們一樣美好、一樣無意義,像被虛度的電影,那些絕望的愛和赴死,為我們帶來短暫的沉默。


我想和你互相浪費,一起虛度短的沉默,長的無意義,一起消磨精致而蒼老的宇宙,比如靠在欄桿上,低頭看著水的鏡子,直到所有被虛度的事物,在我們身后,長出薄薄的翅膀。




都說,每一個虛度時光的人最終都會變成一個詩人。而“不舍”便是一個虛度時光的好地方,在這里發呆,在這里靜思,在這里修行,你終究會成為一個感性的不舍詩人。


【TIPS】
1、不舍民宿位于黎陽in巷大牌坊進門直走50米左右就到了,地理位置十分的便利;
2、民宿內有免費的下午茶和早餐,早餐需要提前一晚告知用餐時間和選擇早餐種類;
3、如果你閑來無事,不舍的主人非常歡迎到大廳喝一杯茶;主人會親自給客人們泡茶,并一起聊聊茶道。
【臨江一樓,品最創新徽菜】
因為來的時候天上飄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辦理完入住便在不舍靜靜地看了一會兒書。不料腹中饑腸轆轆,無奈出房門欲尋美食而去。怎料出門便與朋友撞個滿懷,誰曾想就連腹中饑餓也是同時而生,因此便結伴外出。


因為初次來到這里,對周遭的環境并不是很熟。在不舍主人的推薦下,我們來到了位于黎陽in巷的“臨江一樓”,其坐落于新安江畔當年徽商出發點“屯浦歸帆”處。粉墻黛瓦、雅巷幽仄、山墻起伏、宅院四合,倒映著繁華的燈影,亭臺軒榭、綠樹碧水,形成一幅有槳聲有燈影有市井的喧囂和靜謐,在時光中慢慢搖曳的徽州小鎮畫面。



走進去一瞧更是別有洞天,共有上下兩層,超過5500平方米,一樓主要是大廳和點餐區域,二樓則是雅座包廂。一樓的點餐區則是要好好說道說道。一樓的點餐區每一道菜的完全真實模型就擺在大家眼前,最后端上桌的和現在看到的完全一模一樣。更有趣的是,服務員會給上你一個精致的小黑板,區別于傳統的寫菜單,這里更像是一場點菜游戲。將菜品前端竹簍里的菜名貼在小黑板上,分為前菜、熱菜和主食三個部分,點完菜發現自己小黑板上五顏六色的,倒也有一種別樣的成就感,交給服務員就到餐桌上安心等待菜品上桌就行了。



以蔓越蓉山藥泥、當令野菜石榴包、冰鎮海葡萄、爽口蘿卜脆這四道涼菜開胃。蔓越蓉山藥泥的酸甜軟嫩、當令野菜石榴包的清新綠色、冰鎮海葡萄 的特色口感、爽口蘿卜脆的酸辣爽口,充盈著整個口腔,打開了整個味蕾。




后面熱菜中,隆重要介紹的便是這紅燒臭鱖魚。徽州臭鱖魚又名腌鮮鱖魚,是徽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于徽菜系。經過大廚的烹制后以其香鮮透骨,魚肉酥爛并帶有特殊的芳香滋味而讓眾多食客備受喜愛,許多來黃山旅游的客人都慕名前來品嘗此肴,嘗后都為有如此美味而贊不絕口。這道菜菜歷經2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具有如此影響力,關鍵在于它的特殊性,在烹制之前腌制后的鱖魚聞起來"臭",烹制后的鱖魚吃起來香。這一"臭"一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增加了此菜的魅力,使其成為徽菜的經典之一。

相傳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帶的貴池、銅陵、大通等地魚販每年入冬時將長江名貴水產——鱖魚用木桶裝運至徽州山區出售(當時有“桶魚”之稱),途中為防止鮮魚變質,采用一層魚灑一層淡鹽水的辦法,經常上下翻動。如此七八天抵達屯溪等地時,魚鰓仍是紅色,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洗凈后經熱油稍煎,細火烹調后,非但無臭味,反而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佳肴延續下來,至今盛譽不衰。如今烹制此菜不再使用桶魚。而是用新鮮的徽州自產桃花鱖(每年桃花盛開、春訊發水之時,此魚長得最為肥嫩)用鹽或濃鮮的肉鹵腌制,再用傳統的烹調方法燒制,故稱“腌鮮鱖”。

藜麥煨豬肚,也是我頗愛的一道菜。徽州向來有以形補形的意識。徽州人用過年做得陰凍米跟豬肚相煲在一起,使菜、粥和藥融為一體,讓食養成為可能,崇尚了“醫食同源“是根本,為中華飲食開創了新篇章,這道菜便是典型。湯口軟綿,豬肚軟滑,讓人吃完還想再來一碗。

徽式糖排,另一種創新型的糖醋排骨的做法,作為江浙人吃起來也是贊不絕口,不過最初的徽州可是盛產的醬排骨,這糖排是在此基礎上創新的新徽菜品。徽州地處山區盆地,舶來品較少,在物質和交通不便的大山里,要解決紅燒菜的色澤,那一定就是本土化,就是各家自己制醬燒菜提鮮,并沒有所謂什么老抽或糖色。因為從有記性那天起,就生活在村鎮老街上的醬園里。

后來由于公路修建,洋貨的沖擊,這小小的醬園也經不起歷史的長河沖刷,慢慢地淡出村鎮的角落。但是這濃郁的醬香都會一直陪伴著那個年代苦讀的學子,因為那是媽媽或者外婆的慈愛。在灰黑的廚房里,爐塘的柴火燒得火旺火旺地,鍋里油潤潤的醬湯不停地冒著豆大的氣泡。只見外婆用那竹柄的小鐵鏟在鍋里不斷推動,在屋頂瓦塊的縫隙里外折射進來的陽光,讓鍋里的油有了一層金紅的眩光,也有了饞嘴的欲望。此時就緊緊地依靠在灶臺邊,貪婪地聞著那悠悠的肉香和醬香,令思緒有了大快哚頤 。熬好了排骨肉醬,外婆便用湯瓢盛入一個竹筒里,然后加上粽披或干筍殼,再蓋上竹子蓋,這便是那個年代走學或學藝在外的半個月菜品。就是這小小竹筒,承載徽州文化的傳承和希望。這徽式糖排便是從徽式醬排演變而來,取其徽式菜肴的精華與江浙糖醋排骨的做法有機結合,便有了一種兒時時記憶里的味道,久久留在游子的心懷里,那便是淡淡的鄉愁。

臘肉燉問政山筍,用江浙菜來說便是叫腌篤鮮。徽州多產筍子,一年中最好的季節便是冬天產的冬筍,味道鮮甜脆嫩,尤其用徽州自產的農家臘肉一起燉湯,那味道便是一種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仿佛回歸了大自然,清新而又雅致。



還有一些菜也便不一一介紹了,直接上波美圖。一頓飽飯下來真的撐的走不動路,每一道菜都十分的好吃,讓人欲罷不能。結賬的時候聽說在隔壁的老街還有一家分店,但是完全不一樣。臨江一樓主打的是創意徽菜,而老街的第一樓則是主打的傳統徽菜。聽到這兒我和我的小伙伴們相視一笑,明天就去那兒嘗個鮮了。

【TIPS】
1、主要推薦徽菜:油煎毛豆腐、腌篤鮮、臭鱖魚(因人而異,有些人可以接受,有些人不行,反正我是頓頓都要吃)等;
2、餐廳的臭鱖魚推出了真空包裝的禮品盒,我走的時候還意猶未盡地買了兩盒回家吃。
【黎陽夜景,美輪美奐】
從飯店出來,已是八時許,夜晚的黎陽in巷卻是別有一番韻味。因為吃的太飽,便和小伙伴們相約著散步消食,順便欣賞一下這美妙的夜景。還沒好好地欣賞過老街白天的景色,卻已被夜晚的美景所折服。
下過雨的街道倒像是成了一面鏡子,將墻上的霓虹燈光反射出來,分外好看。各個商鋪燈火通明,絡繹不絕的游客充滿了整個商業街,或是尋找沿街小攤的美食,或是走進一家咖啡廳亦或是酒吧享受一段難得的自由時光。
轉角我們來到了這個“我愛黃山”的巨型燈盞處,這里成了眾人打卡的好去處。游人們在心處擺出創意的造型,甚至還吸引了許多外國游客的駐足觀賞。下過雨的路面形成了天然的倒影,增添了幾分美感。我們的小伙伴也躍躍欲試,想要上去拍照與黃山留下不一樣的打卡照。
旁邊便可以遠眺文峰橋,加上了燈光幻彩的絢麗,現在的文峰橋更是增添了幾分婀娜多姿。如此俊秀的美景實在讓人不得不瞠目結舌,這是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才換來了你我今生的相遇。
我們隨后又繞到了老街岸邊走著,沿岸開著的是各色的酒吧,清吧,甜品店,現代化的店內裝修與傳統的徽派建筑風格合二為一,兼具現代和傳統的美感,引來眾多年輕的男男女女在這里相約聚會,誰說山腳下的人們沒有夜生活?現在的派對才剛剛開始。
我們繞到了這家面館的門前,這家店鋪的招牌倒是吸引了我。白天賣面,晚上賣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來《深夜食堂》,這里一到深夜就聚集著各種各樣的人群,講述著不一樣的故事。這里有深夜食堂般的治愈,不僅有美食,更有一杯酒,聊以慰風塵。
黎陽老街的青石板路,各色霓虹燈光閃爍,溪水潺潺富有韻律,晚上的街道無疑是風情萬種的。
墻上倒影的是老街特有的3D燈光秀,引來眾多游人駐足欣賞。以3D幻彩燈光照射在墻體上,展現徽州文化源遠流長,再現徽州傳統民俗,真正將現代科技歸于傳統民俗傳承發揚光大,我也只服這老街的創意。
這巨型的廣告燈箱也是引起了我們小伙伴的興趣,紛紛站在燈箱下拍一張剪影照,這才肯高興地離去。
我們還來到了位于老街中心地帶的樊登書店,其庭院的一顆古樹以及后面的背景墻極具設計感,是個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一樓主要是售賣各種的圖書和旅游紀念品,也可以點一杯飲料慢慢品嘗。
在不起眼的拐角處是一個上二樓的階梯。走上去卻是別有洞天,這里是一個匯集著讀書愛好者的俱樂部,正巧遇到了一群書友正在這里做著讀書活動,雖然稱不上是資深書友,也愿意在這兒且聽一二,長長學問。
老街的夜,暗香浮動,人影黃昏。這一夜不知道多少的故事在這里悄然發生,這一夜不知道多少的歡笑在這里留存永駐。回到房間,泡了一壺茶一個人獨自在陽臺做了很久很久,看著眼前的老街又有點悵然若失。罷了罷了,就讓我枕著這老街的潺潺的溪水,安靜地睡去吧。
【道家圣地,齊云仙境】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雖是以茶帶酒,但是黃山多變的天氣下了一整晚的大雨,再加上綠茶的功效,吵得我并沒有睡得特別的安穩。早上起床來到了不舍二樓的小餐廳,不舍的工作人員已經在餐廳內為我們準備熱騰騰的早餐了。
吃完早餐走出房門看見遠處群山煙霧繚繞,剛下過雨的山脈就如同仙山幻境一般,分外好看。本說好這次來黃山不爬山的,但是也耐不住自己一顆愛玩的心,跟朋友還是準備去山上走一走,看一看仙霧繚繞的景象。不過我們此次的目的地,直指“齊云山”。
“黃山白岳相對峙,細看從來無厭時。”詩中的黃山不用說大家都熟悉,而其中的“白岳”指的就是齊云山。另外明戲劇家湯顯祖也曾詩稱“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黃指的是黃山,白指的是齊云山。
齊云山原名白岳,位于安徽黃山市休寧縣境內,和黃山南北相望,是中國的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其名,清乾隆皇帝贊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徐霞客曾經兩次來訪,并寫下來著名的游記《游白岳日記》,這里的白岳,指的就是齊云山了。它與黃山成為了黃山市內最有名的兩座山,不過去過黃山很多次,齊云山倒還是第一次來。
車行至齊云山停車場,下車微風陣陣,遠處齊云山脈煙霧繚繞、層層掩映之間,蒼松翠柏,若隱若現,分外好看。
攝級而上,只見一佛像端坐池中,神態慈祥,呈歡迎姿勢。魚翔淺底,煙波裊裊,一片泰然祥和之姿。亭臺樓閣,緩步其間,忽見齊云小鎮。
齊云小鎮是上山必須要通過的一個地方,這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商業區。從住宿的旅館到各類徽州美食,應有盡有。在黃山似乎所有的建筑都沿襲了徽派的經典傳統。一路上走走看看,游人也不是特別多,因此顯得極為悠閑。
過了齊云小鎮便來到了月華索道站,因為剛剛下過雨路面十分的濕滑,為了保險起見我們便選擇了坐纜車上山。纜車非常有意思,被做成了福祿壽喜專車,每一輛纜車上面都有一個抽簽箱,里面放了各種關于福祿壽喜的幸運簽,大家可以試一試自己的手氣,看看各種運氣到底如何。
齊云山的道教文化歷史悠久,它始于唐,興于宋,全盛于明,直到清末民國,仍是香火不斷。但是由于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許多道教建筑只存下遺址,道教文化的各種載體也散落民間。近年來,一些宮觀道院和石雕造像得到了保護、重建和利用,正常的道教活動得到恢復,一批年輕的道士通過學習和培訓開始成長起來,有關道教的道場表演和廟會活動也時常舉行。
齊云山丹霞地貌奇觀,歷來就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登臨抒懷,揮毫潑墨。曾有李白、唐伯虎、朱熹、徐霞客、戚繼光、海瑞等歷史名人在此留下書畫、游記、詩詞。被鐫刻于崖壁與石碑上的書法精品更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這些人文寶藏與自然饋贈相映生輝,更進一步奠定了齊云山“江南名山”的地位。
從望仙樓往里走便算是真正走進了齊云山景區。
沒過一會兒便看到了一座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的夢真橋。夢真橋名字的由來還有個小小的故事,明嘉靖年間杭州紳士譚仁義,背患癰疽,久治不愈,危在旦夕,遂上齊云山求神。至桃花澗旁小憩,不覺人睡夢見一真人(道士)取澗底靈芝為其治癰。醒后覺背部清涼舒爽,次日癰疽消腫退熱,第三天就蛻下一個鱉殼似的干痂來。譚康復后解囊捐助紋銀1850兩,造了這座橋,并取名為“夢真橋”,寓夢受真人恩德或夢中猶記真人恩德之意。
上山的道路很少有岔路口,沿著大路走都能經過最重要的觀賞點。一路上也可以欣賞到山下的八卦菜田,之前一檔關于無人機的真人秀節目便是在這里拍攝的。不過現在看來油菜花都已經謝了,不過這眼前的一片綠油油在云霧間閃現的場景也是格外美麗。
這處石洞被稱作為一天門,是丹霞地貌山體自然形成的一個石洞,遠遠看去像是巨大的象鼻,所以被稱作“象鼻巖”。象鼻巖據說是真武大帝為開辟山道,在巖石上一腳踹出的洞口,而那塊被踹飛的石頭掉落黃山成了飛來石。
繼續前行便到達了二天門。穿過二天門是一個焚香爐,兩邊的樹上掛滿了祈福的紅絲帶。在這里有個懸崖口可以看到對面的月華街,此時的云霧正在升騰而上,云煙裊裊,不時傳來幾聲鳥鳴,似有一種空谷幽幽,得道飛升之感。
月華街是建在齊云山腰的一座道教村落,街上住著道士和他的家人們(這里的道士是可以結婚的)還有當地的居民,同時又是香客、游人的食宿之地,如果想要在山上玩兩天的話,可以選擇在此住宿,房價不算貴。
建筑多為徽派民居,與道觀觀、院房組成一個密集建筑群。整體的街市布局呈月芽形,隨地勢起伏而忽高忽低,絲毫不給人單調的感覺。 這里是齊云山最佳的拍攝點之一,據說很多宣傳片都來這里取景。
沿路而行,過了三天門便很快便到了月華街上。在月華街的中心有座“玄天太素宮”,是齊云山最大的宮觀,也是齊云山道教活動中心,道場法事都在這里進行。按風水學說,大殿的地形酷似一把金交椅,鼓峰、玉屏峰、鐘峰三峰相連呈“山”字形,左有青龍盤繞,右有白虎護衛;五道清泉匯于殿堂前,正應對“五水到堂一水出”的大吉。如果是信徒便可以進去頂禮膜拜,而作為一個游客進去參觀一下也是十分不錯的選擇。
到達這個道觀也算是到達山頂了,走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的山路,大伙兒都已經饑腸轆轆了,我們找了山頂的一家徽菜館子便坐下來吃了點便飯。趁著飯店在準備餐食的功夫,我一個人在外面逛逛走走。
樹枝上密密麻麻地掛著這里特有的葫蘆,窗外的楓樹葉紅了,頗有幾分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之感。
從餐廳的窗戶望去,可以看到遠處山頂上有著一個獨立的亭子,里面是一個香火旺盛的香爐。此處山峰被稱作香爐峰,大概就是因為山頂的香爐而得名吧。仔細看了半天并未看到有可以上山的道路,也不得不佩服古人是如何攀登到這個上面并造了這個亭子的。
吃完飯,在餐廳后面便是下山的班車,我們也不用走回頭路了,坐著車我們便下山了。
【TIPS】
1、齊云山門票分淡季旺季,成人票價格 :
旺季:2月29日-11月30日,門市價70元、網絡價60元
淡季: 12月1日-次年2月28日,門市價55元,網絡價50元
2、齊云山的游客中心在山腳下,可在這買票取票,索道入口也是在這,如果是乘坐索道上山的話,直接到這就行;
3、檢票口在半山腰的“望仙樓”,如果沒在山腳沒有買票取票的話,可以在這,另外如果是身份證買票的話,直接在通道口刷身份證就行,無須取紙質票。
【喜新戀舊,依依不舍】
回到黎陽in巷,朋友說想要體驗一下不一樣的住宿環境,所以我們便從不舍民宿搬了出來。從網上看了一下,有家民宿叫做“喜新戀舊”,我們確實非常不舍得不舍民宿,但是也許我們可以喜新也戀舊呢?這名字一下就吸引了我們的眼球,看著評分還不錯便選擇了這一家。
掩映于紫竹之中的山水間.喜新戀舊,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與不舍的詩意風格一樣,這里也是徽州傳統文化與中國禪意融合的精神棲息之所。徽州百年建筑在時光中靜默矗立,以傳統工藝將老宅修繕一新,結合現代幾何建筑相映成趣,讓時間凝固在白墻灰瓦與流光溢彩之中。
一走進大堂就發現了其公共空間也是非常之大。品茶、弈棋、古琴、書畫統統滿足,或三五好友、或一人獨樂。
書吧為愛書的人提供了一個安靜、舒適的小空間,一本好書配上一杯山水間90 精品咖啡,斜陽從落地窗照進來,悠閑的度過一個溫暖的下午。
時間仿佛與這座老房子在時光靜好間慢了下來,歲月的印記已成了它華彩的音符。而奏響樂章的則是這新與舊的結合,古典與現代在此并非碰撞,它們包容彼此,相得益彰。
與空間對話,與時間對話,與你對話,空氣中的一切都成為記憶的載體。身處其間,可聽梵音繞梁,或于此打開心境,觀棋語,品讀黑白,酌清茗,解一壺冰心。
沉浸于此的是一種別樣的芬芳,在時間濃縮的房間內。撒下的是回憶,還是于此地的眷語,星空中的未來,等待的是另一抹陽光。
光陰如同日出,不間斷的東升,回落,直至再度東升。來路就好比是間歇之余的假象,只不過當我們離開久了,難免會問自己,究竟屬于哪里。現代生活紛繁雜亂,在庸常之中選擇一個庸常的自己,于是越走越向前,越走越小。
拿到房卡回到房間,原木、陶磚、水磨石,原始的材料與歷史久遠的新安江輝映,在新老建筑中穿梭百年。
倚靠新安江的江景房,絕對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落地的大玻璃窗,不規律的窗戶構型卻錯落有致,一切都是恰到好處。
桌上親手寫的問候語,以及各色免費的小食,都體現了主人的體貼入微的照顧。
水源系統地暖解決徽州建筑陰冷潮濕帶來的不適感。目所能及之處,皆溫暖如春。
這里的細軟用品也可說是非常講究了,金可兒床墊、杜拉維特衛浴、SEVEN PLUS洗護用品、絲絨浴袍,使入住體驗從基礎舒適提高至安享品質。
在這里我真的喜新戀舊了,正如它的名字那般。兩個民宿不同的心情,卻都帶給了我極致的享受,讓我在徽派建筑中住的舒適安心,十分的滿足。
【TIPS】
1、房間的飲料、零食都為免費;
2、房間還有下午茶、晚安甜湯也都是免費的;
3、早餐從7:00開餐,如果要提前離開的話可以在前臺處要求外帶,第二天在餐廳處領取就可以了。
【黎陽in巷,偷得浮生半日閑】
悠閑地辦理完入住,我和朋友們便到一樓品嘗聊天,享受著難得的自在。從民宿的工作人員那里得知,今天下午會有古裝游園的活動,而小伙伴也帶來了古裝便想著能和他們一起游園,于是我們收拾一下便出門了。
因為距離游園還有一段時間,我們也沒逛過白天的古鎮,于是我們邊拍邊逛了起來。昨天在不舍樓上遠眺整個古鎮,本以為非常之大,不過在古鎮里面兜兜轉轉了幾圈之后也算是熟門熟路了。
老街上面保留了賈家大院、石家大院等十多幢徽派古建筑,同時也保留著眾多的徽派古民居,在有效保護地基礎上對于這些古宅進行二次開發利用,行程如今的商鋪、民宿等等。這些建筑既積淀了徽文化神韻和靈魂,同時也兼具了實用價值。
歡慶廣場是整個黎陽in巷的中心地帶,這里有著繁華的商業小攤,也有著古戲臺。在這里可以感覺到被整個黎陽in巷緊緊地包圍著。
兜兜轉轉沒想到我們又回到了不舍的樓門前。這里小橋流水的風景與朋友的裝扮真的是太般配了,我們在拍攝的途中竟然還引來了一群人的圍觀,大家都紛紛掏出手機跟我們搶占著機位,場面相當的熱鬧。
還好,游園也就在現在開始了,才好讓我們的模特稍微舒緩了一口氣。從大牌坊處,幾位穿著戲服的演員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舞蹈表演。她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表情動作都十分的到位,引得在場眾人紛紛熱烈鼓掌。
表演完她們便不知道從哪兒消失了,這種舞蹈形式像極了我們平時見到的快閃。聽旁邊的導游說,下一個她們會表演的地方是在前方的戲臺上,于是我們也抓緊腳步趕了過去。
一路走在青石板路上,看著溪水淙淙的流淌,因為昨天剛剛下過雨,所以溪水顯得有些湍急。時不時地會有一些煙霧從水中升起,也卻是美麗。站在小橋上,靠在溪水邊,時而站立,時而蹲坐,撐著一把油紙傘,倒有一幅江南水鄉煙雨朦朧之感。
離演出還有一段時間,我們便忙里偷閑地拍起了照。站在戲臺的一角,看著池底的游魚,又忽而看向來往的行人,聲色犬馬之間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歸人,有些黯然神傷,又好似幾分高冷孤傲。你說我像是冰山美人,我且告訴你只需要你的一根火柴就可以將我融化,我在等我的良人。
不一會兒演出也便開始了。打扮成七仙女的演員們依次亮相,給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黃梅戲表演。眼睛里面就好像會說話一般,不靠說唱而完全靠眼神來跟觀眾們交流,雖然有些演員年齡已經比較大了,但是她們的臉上卻看不到歲月留下的痕跡,反倒像一個妙齡少女般神采飛揚。
之后我們便前往古戲樓觀看最后一場演出。朋友在街邊的小攤上買了一把刺繡扇子,粉紅的花朵分外好看。羞答答地遮住半邊臉,似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在古戲臺上演的是一出《說唱黎陽》,改編自說唱臉譜。穿著成京劇戲服的演員們依次登臺亮相,在一句句歌詞聲中展現著自己的獨門絕活。最后一個驚艷結尾更是贏得了滿堂彩。
看完了古裝游街,我們便自己開始逛了起來。一會兒便逛到了我們昨晚路過的樊登書院,廳內的那棵樹昨天我們就想著來這兒取景的,現在便是最好的時機。朋友穿著古裝站在樹下,似等待著夫君歸來,似遙望遠方寄托著幾縷憂思。
旁邊的圓形復古窗戶也是取景的好地方。
老街的故事還有很多,老街上有韻味的店鋪也是十分之多。這個酒廠就非常有特色,外面以各種酒壇作為造型引人入勝,旌旗招展吸引著八方來客。
街邊多有這種小玩意兒,各色的陶瓷器具十分的精巧,我最喜歡收藏的便是這些好看的器皿。
這兩件街邊的小旗袍真的可愛極了。
老街不大,以兩個廣場為核心,各種商鋪建筑延申開去;老街又很大,每一步便是一個不一樣的風景,如果想要細細品味,真的得在這里花上一天才夠呀。
【TIPS】
1、黎陽in巷是改建后的黎陽老街,原來的老街離黎陽in巷還有500米左右的距離;
2、黎陽in巷里面有各色的民宿都非常棒,下次可以預定在這兒鬧中取靜;
3、建議可以身穿漢服來這兒拍照,造景都非常棒;
4、建議游玩時間半天到一天,慢慢地逛,街邊還有煎毛豆腐和小餛飩各色的美食,都可以細細地品嘗。
【老街第一樓,傳統徽菜的誘惑】
晚上,我們昨天就預訂好了前往老街的第一樓品嘗傳統的徽菜。從黎陽in巷出發,步行約500米,會看到千島湖的源頭新安江的上游,你無法想象農夫山泉的水竟然是從黃山腳底下流過去的吧。
黎陽老街非常長,我們在這頭,而第一樓在老街的盡頭。今天雖然還不是公休日,但是老街的人非常之多,相比之下黎陽in巷顯得清凈了許多。大約步行半小時的時間,終于算是見到了老街第一樓的大牌匾。
老街第一樓從2000年3月開業至今,一直在為過去和現在烹制著記憶中的徽州經典美食,因此被贊譽為“徽州華宴無雙廚,屯溪老街有一樓”。里面的裝潢真可謂是大氣恢弘,極大地體現了徽派建筑的特點。
在這里面有很多都可以用最來形容。比如最大的算盤,最長的筷子,最大的盤子,最大的木雕等等,一切都顯示著這棟酒樓的歷史低位和商業價值。
包廂的名字也是極為講究的,都以百“X”園為名,我們的包廂名字則是百“喜”園。一進去便可以看到墻上掛著喜的一百種寫法,這倒是得有點文學功底才能全部認識著上面寫的字啊。
推開軒窗可以看到下面熱鬧的老街,人頭攢動,聲色犬馬,這倒也是個不錯的觀景臺。
不過我們今天的主題依然是美食。徽菜講究的是濃油重色,這便是傳統徽菜的靈魂。首先上來的一道菜便讓我們的眼睛都放起光,這便是享譽徽州的“胡適一品鍋”。
相傳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南巡,由九華山去徽州府途中,見天色已晚便進一農家借宿。淳樸的村婦熱情接待,將白天剩余的菜肴,按先素后葷的順序,逐層鋪在一口兩耳鐵鍋內熱后端上。乾隆及隨從饑腸轆轆,吃得津津有味。乾隆一邊贊不絕口,一邊問此菜何名。村婦隨口答道:“一鍋熟。”乾隆嫌其名不雅,略作思索后賜名“一品鍋”,兼有“此美味佳肴,值得一品”和“與萬歲爺同享此佳肴者,堪為一品”的含義。自此,“一品鍋”成為績溪徽菜中的宴客佳肴。
績溪自然山水雄奇秀麗,人文景觀異彩紛呈。頗具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比比皆是。這里不僅是徽商的故里,還是徽菜、徽墨、徽劇的發源地,素有“徽廚之鄉”、“徽墨之鄉”之稱。古往今來,績溪以“邑小士多,代有聞人”著稱于世,“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胡適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胡適先生原名胡嗣糜,字適之,是我國近代史上的風云人物。他師從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大師杜威,1917年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學校長,首倡“新文化運動”,是一位影響廣泛的思想家。徽菜之鄉“一品鍋”就因與胡適先生的不解之緣而得名。
胡適云游海內海外,始終與績溪名菜“一品鍋”結伴。每逢貴客上門或宴請同鄉好友,必上“一品鍋”。在任北大校長時,胡適用“一品鍋”招待績溪的女婿梁實秋,后梁實秋曾撰文憶道:“一只大鐵鍋,口徑差不多有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了桌,里面還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皮餃。緊底下是蘿卜、青菜,味道好極。”胡適在任駐美大使時也經常以“一品鍋”招待外國友人,贏得舉座贊譽。“一品鍋”的做法是把各種原料、配料調制后,再用一只兩耳大鐵鍋,分鋪成若干層,最底層是蘿卜、干角豆、筍衣、冬瓜、冬筍等,底層配料稱為“墊鍋”,“墊鍋”之上,依次是肉、豆腐包、鴨子夾、肉圓、雞塊、野味等。一種菜一個花樣稱為“一層樓”,樓數越多、層次越高越好。每層依次鋪好后必須猛火燒,使其全鍋滾沸幾分鐘,再用溫火慢燉一兩小時,并不時用勺將原湯從上而下澆入,以滲透其味。一品鍋燒制得好,油而不膩、爛而不化,熱而不燙,冷而不卻,保持了色香味的完美結合。
徽州毛豆腐也是徽菜中一道經典。
毛豆腐也叫霉豆腐,徽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是一種表面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霉制品。主要做法是將豆腐切成塊狀,進行發酵的過程,使之長出寸許白毛,然后用油煎成兩面略焦,再紅燒。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在街頭遇到走街串巷的貨郎,一頭挑干柴,一頭挑毛豆腐,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著油鍋邊吃邊聊,既鮮美可口,又獨具風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一說到毛豆腐,就會激起濃濃的思鄉之情。此菜相傳朱元璋一次兵敗徽州,逃至休寧一帶,腹中饑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隨從草堆中搜尋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已發酵長毛,因別無它物,隨從只得將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轉敗為勝后,下令隨軍廚師制作毛豆腐犒賞三軍,毛豆腐遂在徽州流傳下來。從此,油煎毛豆腐很快在徽州流傳,成了美味可口的傳統佳肴。
記得在孩提時,爽風的古巷里,那清脆的竹板響了,就知道買毛豆腐的擔子來了!而后不遠處就飄來一陣陣菜籽油熬好的清香,那是令人垂涎味道。那時的小,就會不經意地抓住外婆青灰的衣角,然后使勁往門口拽。外婆也一定會說:小祖宗,慢點慢點!走走,給你買!回憶中的擔子一邊是裝著一盒盒、一板板毛絨絨的豆腐胚子,另一邊是裝著柴火的爐橋,上面架著黝黑的平鍋,燒得旺旺,鍋里直冒青煙。橋架上掛著一支油潤潤的老黃的鴨嘴邊竹桶,里面必定裝著土榨香響的菜籽油。到了擔子邊上,只見買毛豆腐的,用左手拿著拔下細竹塞的竹油桶,熟練地在平鍋上晃動兩下,一股金黃的油柱經鴨嘴邊沿輕濺在鍋里,頓時鍋里就油亮亮的直冒青煙,而那右手拿著一雙尖尖的竹筷,將一條條毛絨絨的豆腐胚,極快放入鍋里,不一會兒就煎得油晃晃的,金燦燦的。此時豆腐令那稚嫩的小手急不可待地挑起筷子,弄進嘴里時那狼狽相可愛至極,燙得縮頭縮腦直呼直呼地,但那軟糯的鮮味在此時就永久定格,終身難忘!回歸的感覺就是一種愛與被愛,樸實而又真切,這就是徽州毛豆腐味道。
這道涼拌石耳真的不可貌相,據說就這么小小的一盤便可以賣到好幾百塊,朋友開玩笑地說你這一口下去就是十塊錢啊。石耳是一種藻類地衣,多年生隱花植物,長在懸崖絕壁陰濕的石頭上,形如木耳,表面黑如絨,有細軟的刺蕊,便面似苔,有淡綠膜,整個中間有個錢眼沙包,是固定在巖石上的假根。《本草拾遺》中稱其“久食色美,益精悅神”。石耳味美。但采摘卻很困難。每年的五月至十月,徽州的藥農們會選擇晴朗的天氣,攀懸崖,登陡壁,往往要深到一百多米的山谷才能采摘道石耳,真是來之不易。
我這人不喜歡吃木耳,但是對于石耳卻是格外的喜歡。石耳的口感沒有木耳一樣軟綿,倒像是吃到了毛肚的感覺,不僅有嚼勁,而且加上醋的調味,真的是口水直流啊。
酒香米粑也是贊不絕口。徽州的面食,徽州人常在農忙時做些發酵粿或拓焦餅用來做干糧。這酒香米粑就是將酒釀發酵的面漿用鍋煎成小餅,酸甜可口。
我們還點了其他各種菜肴,就不一一跟大家介紹了,老規矩直接上圖,留著下次有機會大家自己來品嘗吧。又是酒足飯飽,大腹便便地走出了店門,這下可以散著步回民宿,又可以消食了。
【TIPS】
1、胡適一品鍋、李鴻章養生燴等,這些菜不僅好吃而且還有更深的寓意,十分的好玩;
2、老街第一樓坐落于中國十大歷史名街之一的屯溪老街入口處;
3、“一樓如意雞”為招牌菜、“徽州臭鱖魚”、“胡氏一品鍋”、“黃山雙石”、“徽州葛粉圓”、“堂煎毛豆腐”等傳統經典徽菜為特色產品。
【寫在最后】
三天兩夜的黃山之旅似乎匆匆而過,如果有時間還想在黎陽in巷再住上一段時間,消磨時光,虛度光陰。
任時光荏苒,只想在這里和你歲月靜好。看庭前花開花落,只為等你回眸一笑。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90242.html
上一篇:涼拌菜最好調料之一不管涼拌什么菜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