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呼和浩特哪里美食最多呼和浩特市文化和
發(fā)布時間:2025-10-21閱讀(3)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shè)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
呼和浩特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大召、席力圖召、清真大寺、昭君墓等,

席力圖召

昭君墓

大召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城”,其中“呼和”為青色的意思,“浩特”為城市、城郭的意思。因中心城區(qū)北依大青山,故得名。呼和浩特這個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蒙古文的《俺答汗傳》中。

呼和浩特市行政區(qū)
呼和浩特轄4市轄區(qū)(回民區(qū)、玉泉區(qū)、新城區(qū)、賽罕區(qū))、4縣(托克托縣、清水河縣、武川縣、和林格爾縣)、1旗(土默特左旗)。
呼和浩特有很多美食,今天介紹6種,這6種美食小吃,特別具有當?shù)孛褡逄厣?/p>
1、焙子
焙子被青城人稱為內(nèi)蒙肉夾饃,走在呼市的大街上,時不時就能看到賣焙子的攤鋪,沒等走近,濃濃的香味就撲面而來,焙子香味濃厚,吃完耐饑,方便攜帶又經(jīng)濟實惠,而且有各種各樣的口味:白焙子、咸焙子、甜焙子、辣焙子、紅糖焙子、豆沙焙子、酥油焙子。形狀也是各種各樣,有圓的、方的、三角形的、千層的、油旋羅鍋,還有最著名的牛舌頭。

牛舌頭焙子
2、羊雜碎
呼和浩特的羊雜碎講究三料、三湯、三味。三料分主料和副料,一碗羊雜碎,看的就是主副料全不全;三湯就是三種羊雜碎做法;三味說起來比較簡單,專賣羊雜碎的飯桌上都有這佐餐三味,即一盤春意蔥蘢的香菜末兒,一盤紅燦灼眼的辣椒面兒和一盤潔白晶瑩的食鹽。

內(nèi)蒙古特色羊雜碎
白焙子或者牛舌焙子與羊雜碎搭配的吃,簡直絕配。
3、燒麥

羊肉燒麥
燒賣起源于元代初期,到清代已經(jīng)傳到京津等地,青城人戲稱燒賣為“硬早點”,正宗燒麥館子是按皮的重量計價的,在呼和浩特“二兩燒麥憋死漢”,千萬不要按餃子的量去點。歷史上 康熙皇帝還曾經(jīng)到呼市吃過燒麥,還為當?shù)氐?一家燒麥店題字“慶凱軒”。
4、手把羊肉

內(nèi)蒙古手扒羊肉
手把羊肉是內(nèi)蒙古著名的民族傳統(tǒng)美食。挑選膘肥肉嫩的羊,將帶骨羊肉蒸煮,放入佐料,使火候恰如其分,肉熟而不硬;凈手后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干干凈凈,故得名“手把羊肉”。
5、蒙古奶茶

內(nèi)蒙古奶茶
蒙古奶茶,蒙古語里稱“蘇臺茄”。選用青磚茶或黑磚茶,打碎裝進茶包,放入銅鍋的沸水中,至茶湯濃郁時撈出茶包,再加入鹽、特有的奶制品嚼克(奶油)和少量酥油;至其全部融化,慢慢加入鮮牛奶,期間不時揚沸奶茶,適量降低溫度,使其中各種味道更加融合;最后加入炒米提香,出鍋前加入小塊牛肉干、奶皮和奶豆腐增鮮,蒙古奶茶就做好了。香醇味咸的奶茶,有一種自然而然的醇厚和柔和。
6、油炸糕

炸糕
內(nèi)蒙古的油炸糕以“軟溜溜”“黃澄澄”聞名四里。一句“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蕎面餓斷腰”內(nèi)蒙古西部俗語,被大家所熟知,表達出炸糕不僅味道可口還能耐饑餓。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9344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