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羅源畬族美食少數民族特色美食集錦
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6)
1.酸食

酸食是阿昌族的每日必不可少的菜肴,是常見的酸食品是酸筍和酸腌菜。腌酸筍的季節在春秋兩季,當竹筍發出嫩芽,長出約30公分高時,便可連根砍下,剝去筍殼,切成筍絲或筍片,放于陶罐中,撒上鹽巴,置于火塘邊,烘烤數日,酸味即出,便可隨食隨取。酸筍可單獨吃,也可和其它魚肉、蔬菜一起煮著吃。
2.過手米線

阿昌族的過手米線也就是火燒生豬肉米線。做法是將豬肉在火上烘烤成半熟,剁細斬茸,用酸醋拌熟,再加上碎花生米、豬肝、豬腦、粉腸各種調料,如蒜、辣椒、芫荽、豆粉、姜等,吃時把米線掐在手掌心,再放肉餡,拌和一起吃,用筷子攪拌后,送到嘴里,一吸而過。故名"過手米線"?!斑^手米線”是隴川戶撒一帶阿昌族的風味食品,過手米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易于消化。
如果蓋上燜肉,雞絲等配料,可做成各式不同的餌絲;米線除同餌絲一樣熱食外,還可涼拌,或在米線里加一勺熱稀豆粉(豌豆面與水合煮),再加油辣椒、蒜姜泥、味精等調料,做成稀豆粉汁米線,辛辣滑嫩,是阿昌族入夏之后經常食用的小吃。
3.糯米粑粑

糯米粑粑也是阿昌族的風味食品之一。糯米粑粑是把糯米洗凈后,用清水浸泡半天左右,撈取放入甑中蒸熟成糯米飯后,放到木碓中舂細,即可食用。糯米粑粑柔軟細嫩,口感極好。多余的粑粑則攤在芭蕉葉上,邊涼邊吃,或炸或烤,或煮或燒,都香脆可口。
4.阿昌族肉食

肉食的來源是日常飼養的豬和黃牛。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 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后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腌制的咸菜、鹵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酒是白族人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米制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大多數阿昌族都已會用蒸餾法制作燒酒,藏之于甕,供節日和待客時飲用。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