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剩下的肥牛美食做法涮鍋中的美食肥牛
發布時間:2025-10-22閱讀(6)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這種形狀規整,肥瘦相間的肥牛卷,似乎是從牛身上刨下來的,就像我們常吃的豬五花一樣。就這么豎著切,就可以涮了。

其實不是的,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肥牛卷,都是合成的。肥牛卷的原料一般是屠宰分割牛時的碎肉,經過添加劑粘合,再壓制做成肉磚,然后用機器刨成肉卷。

這并非什么十惡不赦的行為,而是跟火腿腸制作一樣的很正規的食品制作過程。“肥牛”是個商品名,而不是對牛身上某個部位的專指。牛肉的組織比較大,很難直接做成像羊肉那樣的肉卷,下鍋容易散,而且肥瘦不均勻,所以用碎肉重組成肉磚再切,可以收獲更上乘的口感,還能更好的利用碎肉。不過,萬能的現代食品工業,不僅能把牛碎肉做成肥牛卷,還能把雞肉鴨肉等便宜肉做成肥牛卷。混合牛油后壓制,再刨片,通過各種添加劑的運用,一只鴨子能夠成為比原切牛肉更牛的牛肉。很多人都知道蟹柳是用魚肉做的,但還是很愛吃,因為有時候比口感一般的真螃蟹還好吃。如果想買到真正的肥牛卷,而不是肥牛味鴨子卷,除了去正規火鍋店就餐外,也可以選擇自己去選購肥牛卷,回家自己涮。怎么判斷肥牛卷的好壞?看后面的標識。

一般肥牛卷的品名是菜肴制品的,配料只有牛肉、飲用水和鹽的,是較好的牛肉卷,價格會貴一些。除了牛肉外還加了很多添加劑如三聚磷酸鈉、碳酸氫鈉、焦磷酸鈉、谷氨酰胺轉氨酶等,各種增稠劑和水分保持劑的,可能會相對便宜些。當然,現在最流行的是原切牛肉,也就是大家想象中的,跟五花肉一樣從牛身上切下的肉,而非碎肉壓制的肥牛卷。

原切牛肉和重組肥牛卷的執行標準不一樣,原切牛肉是GB 2707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鮮(凍)畜、禽產品。重組肥牛卷是SB/T 10379 速凍調制食品,以及Q/HSP 0002 S-2019 預制調理肉制品。看到肉卷背面寫著“速凍調制食品”、“調理肉制品”這樣的字樣時,就得好好想想了。想什么?當然是想它夠不夠便宜,不要當冤大頭。那去火鍋店,看不到裝肥牛的袋子長啥樣,咋辦?可以通過涮肥牛觀察。那種肥瘦分割特別齊整,一下去就散了的,估計不是啥好肉。優點是便宜而且口感特別嫩。

那種下鍋后抽巴到一起,不會散開的,是真肉。有時候還會吃到肉筋。

中國人今天吃的肥牛,其實起源于美國。我國歷朝歷代,幾乎都對屠宰耕牛有限制,上世紀80年代,才正式取消禁宰耕牛的規定。肉牛養殖,就隨著改革開放的熱潮展開了。但中國肥牛的品種是引進的,也就是經常被飯館宣傳的“美國安格斯牛”。

把牛肉做成薄片的吃法,先流行于日本與港澳臺,后來席卷了中國華北。在內蒙古、河北、山東和北京等地區,涮牛肉沖擊了涮羊肉。“肥牛卷”這一品類的發展與創新,就像中國肉牛產業一樣迅猛。大概10年前,一下鍋就散的肥“牛”卷還很常見,今天幾乎很難找到。因為怕吃到假肥牛卷,很多人選原切,在火鍋店怎么選?看看品名上有沒有“原切”“整切”的字眼就行了,好東西總會標出來。其實肥牛卷的切碎重組,是一種特定制法,就跟灌香腸一樣。一些小作坊或肉鋪,也會提供卷肉服務。這些肉現卷現刨,不放添加劑,更健康,口感也好。而且不一定用碎肉,也可以用位置好的肉,根據客人的要求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99326.html
下一篇:一個多月的小貓可以吃貓草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