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宿州最好吃牛肉湯的做法皖北名湯宿州美食
發布時間:2025-10-22閱讀(4)
歡迎關注本頭條號,謝謝!
sa湯,中國名湯,是中國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傳說乾隆下江南時,路過宿州偶嘗此湯,大加贊賞,從此sa湯聲名遠播?,F如今sa湯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特的著名小吃。2006年被宿州區命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5月,央視七套《每日農經》欄目組專程前來采訪,節目向全球播出。2016年11月18日,宿州sa湯入選中國金牌旅游小吃200強稱號。

【sa湯淵源】
乾隆皇帝南巡,路過宿州。天過午時,他路過一家包子鋪,里面飄出一股濃濃的飯香,頓時引得他饑腸轆轆。他忙拐進鋪子,問店家香從何來。店家指著一口大鍋說:香味源自鍋中的湯。乾隆帝趕緊讓店家盛了一碗,他一口喝下去,胃腸熨帖,神清氣爽。他龍顏大悅,一連喝了三大碗,之后問店家湯的名字。店家也茫然,只說自家在煮肉時無意中熬成這種湯,求皇上給賜個名才好。乾隆略加思索,說道:“既然不知道是啥湯,那就叫它‘sa湯’吧!”自此,sa湯在民間流傳下來。

【風味特點】
sa湯 湯味入口鮮咸,湯味厚重。湯汁濃淡適宜,用筷子輕輕攪動,細細的,柔韌的,像母親紡成的棉穗,含在舌尖,依舊是肉味,沁入心底,依舊是肉香。各種味道都那么香濃、綿長,都那么耐品、耐尋味。一碗下肚,勞頓饑渴頓消,精神大振。
“sa”湯是宿州比較有名的小吃。宿州以埇橋區、蕭縣、碭山民間最為流行。其特點是:稠、鮮、香、燙;其神秘之處在于sha字及其生僻、口語化。讀音sā(埇橋區)、shā(蕭、碭),稍有不同。

“sa”湯此小吃的名字字典里查不出來。最多的寫作“sa”, 以“月”字為偏旁,加以上“天”“不”“韭”組合,意為“月月熬、天天蒸、非一日之功”。

熬制sa湯需要特制的甑(聲zèng)鍋,它是用鮮紫柳木箍成,圓筒狀,高約60-80厘米,上小下大,下有鐵鍋作底,上有木蓋。甑鍋木中有柳淚,氣味清香可給sa湯帶來天然醇香。
sa湯的選料非常嚴格:在采購母雞時,要求挑選比較肥的、比較嫩的宿州草雞;骨用豬骨;麥仁是用當年的麥粒。此小吃也流行于魯、豫、蘇、皖,外地人來宿州,常要找個早點鋪子,嘗一碗這樣的傳統名吃。

宿州人喝sa湯情景。
在宿州區域,特別是埇橋區、蕭縣、碭山縣的大小飯店和鄉村早點飯鋪,sa湯都是備受歡迎的美食。早餐,一碗sa湯,再配以油煎包、蒸餃、油條、馓子、菜合,不但成為宿州城鄉百姓的一種餐飲習俗,也是外來客人品嘗宿州美食的首選。宿城一中(勝利路老一中)東門昭德軒店鋪“sa”湯很有特色,2006年昭德軒“sa”湯被授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央視七套《每日農經》欄目組曾專程前來采訪。

做sa湯的配料多達24種,主要有五香、生姜、大蔥、紹酒、精鹽、淀粉、胡椒粉等。有的作料需要早放,有的作料則需要待湯熬成后投放,十分講究。sa湯不僅美味可口,營養豐富,還具有祛風驅寒、開胃、利尿、止嘔等作用。正宗的宿州“sa”湯 ,骨汁肉絲滿湯,食者品肉不見肉,不腥不膻不膩,狀如蜂漿,色似淡醋,味香鮮美。(圖片來源網絡wxz8848)
你的轉發點贊就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
朋友們你吃過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謝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0527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