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由來
發(fā)布時間:2025-10-23閱讀(4)
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邊上,大渡河古稱涐水,山挨水而得名,故稱涐眉山。峨湄山因為只是是山,離開了水,由涐湄變成了峨眉。是山當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早在10000年前,峨眉山就已經(jīng)有了人類居住的痕跡。起初這里是道家的一個清修之地,但是在公元3世紀時發(fā)展成為了佛教之山。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峨眉山就聞名于世。而峨眉山名,早見于西周,據(jù)晉代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杜宇以褒斜(今陜西漢中)為前門,熊耳(今四川青神縣境內)、靈關(今四川雅安蘆山縣西北)為后戶,玉壘(今四川灌縣境內)、峨眉(今四川峨眉縣境內)為城廓。”晉左思的《蜀都賦》寫道:“引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但為什么稱之為“峨眉”。其說不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2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