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1)
文/賴華榮 圖/網絡

古代,人們把音分成五種,即宮、商、角、徵、羽五音。漢語拼音中的“聲母bpmf”為嘴唇音即五音中的羽音,屬水;“聲母d l”為舌音即五音中的徵音,屬火;“聲母gkh”為牙音即五音中的角音,屬木;“聲母jqx zcszhchsh”為齒音即五音中的商音,屬金;“聲母wy和所有的韻母”為喉音即五音中的宮音,這樣便構成了宮、商、角、徵、羽五音。


觀察上圖,我們發現:漢語拼音的排列順序是羽音水(一)即水音排序第一、徵音火(二)即火音排序第二、角音木(三)即木音排序第三、商音金(四)即金音排序第四、宮音土(五)即土音排序第五。
再對照上圖中的右圖(河圖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人們會驚奇的發現漢語拼音的排列順序與河圖生數極端的吻合。漢語拼音中的聲母為陽、韻母為陰,每一個漢字的發音幾乎都是由聲母和韻母組合而成的,即由陰陽組合而成,這是《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體現,而且沒有韻母就很難成音,這告訴我們萬物都離不開土,“萬物土中生,萬物土中死”在這也可找到答案。由此看來《易經》確實是中華文化的源頭。
或許有人要問河圖是什么?河圖其實可能來源于人們對天河即銀河星象的觀測。其中河圖所表述的內容是:一六共宗,屬水,位居北方;二七同道,屬火,位居南方;三八為朋,屬木,位居東方;四九為友,屬金,位居西方;五與十屬土,位居中央。如下圖:

人類生活在一個生生不息的宇宙里,將河圖所表述的內容轉化為空間方位圖,并且用曲線將五行相生的次序連接起來(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便得到以上“五行相生圖”,對照下面的銀河系圖,不難發現:兩者都螺旋狀。河圖可能是對天河即銀河星象的觀測而得。

至此,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確實不為過。
親,您覺得我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太過了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