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五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學設計(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與課后反思完整版)

五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學設計(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與課后反思完整版)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導讀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與課后反思完整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五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學設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五年級上冊語文人教....

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與課后反思完整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五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學設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學設計(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與課后反思完整版)

五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教學設計

最新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與課后反思完整版

(第一單元)

1 白鷺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并積累本課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想象并說出作者所描寫的畫面。

4.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贊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感情融入對白鷺的描寫中的。【語文要素】

5.感受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能想象并說出作者所描寫的畫面。

2.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贊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感情融入對白鷺的描寫中的。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并能理解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5自然段。

3.能借助關鍵詞句,了解白鷺的形體美,初步感知作者對白鷺的贊美之情。(重點)

一、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誰能猜出它是誰。(出示白鷺的圖片,生回答)沒錯,這是白鷺。我國現代杰出的文學家郭沫若先生曾以清新雋永的筆墨描寫過白鷺,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板書課題:白鷺)

2.簡介作者和白鷺。(課件依次出示)

二、指導預習,粗知課文大意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小組合作討論: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了白鷺的美?(學生匯報:白鷺的顏色、精巧的身段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

2.檢查自讀情況。

(1)(課件出示)齊讀生字詞。(教師重點指導“喙、嗜、鏗鏘”的讀音)

(2)指名讀課文。

3.寫字指導。

(1)教師示范書寫。(重點指導“嫌、嵌”的寫法)

(2)學生臨寫,教師巡視。

三、賞讀第1~5自然段,感悟白鷺的“精巧美”

1.教師范讀或讓學生自讀,讓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思考:在作者眼中白鷺是怎樣的形象?

預設:

(1)課文開頭寫道:“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2)課文結尾寫道:“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3)我從全文充滿詩意的語言中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眼中白鷺是一首詩。

2.讀第1~5自然段,說說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白鷺的顏色、身段的大小)

3.再讀第2~5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幾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哪個自然段對這一句話進行了具體描寫?(出示第5自然段)

4.讀第5自然段,思考:

(1)“色素的配合”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來?(雪白的蓑毛、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2)“身段的大小”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來?(全身的流線型結構、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

5.讀第3自然段,說說白鶴、朱鷺、蒼鷺與白鷺相比有什么不同。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朱鷺、蒼鷺: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6.作者寫白鷺的同時,提及白鶴、朱鷺、蒼鷺有什么作用?

(運用對比和襯托的寫作手法,突出白鷺的身段精巧,顏色和諧,一切都很適宜的特點。表達對白鷺的偏愛。)

7.指導朗讀第1~5自然段,讀出對白鷺的贊美。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給第6~8自然段描繪的三幅畫面各起一個名字;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2.學習作者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難點)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大致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將深入學習《白鷺》,深入感受白鷺的美。

二、賞讀第6~11自然段,感悟白鷺的“韻味美”

1.自由輕聲讀第6~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這幾個自然段作者為了表現“白鷺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白鷺?(覓食、棲息、飛行及白鷺不會唱歌)

2.出示句子:在清水田里……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思考:

(1)由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2)句中說“白鷺站著釣魚”,這個“釣”字好在哪里?(這個“釣”字用得十分巧妙,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白鷺捕魚說成釣魚,體現出白鷺捕食時的悠然自得,很有情趣美。)

(3)引導學生給這幅圖畫起一個名字。并說說這樣起名字的理由。(由白鷺“釣魚”展開想象:一只白鷺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靜靜地等魚兒過來,像一個有經驗的漁翁,悠然地在水中“垂釣”,所以起名為“白鷺垂釣圖”。)

3.出示句子:晴天的清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思考:

(1)從這幾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白鷺的悠然)

(2)如果白鷺是在望哨,它在瞭望什么呢?(如:打探敵情)如果不是在望哨,那它可能是在干什么呢?(如:可能在思考怎樣可以捕到更多的魚,或是如何養育后代,等等)

(3)引導學生給這幅圖畫起一個名字。并說說這樣起名字的理由。(由“望哨”展開想象:白鷺或許在期待遠方的風景,或許在思念久別的朋友,或許在等待覓食的同伴……所以給畫面起名為“白鷺瞭望圖”。)

(4)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出示句子:黃昏的空中……而且具有生命了。

(1)引導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黃昏的天空是什么樣的?飛來一群白鷺是一種什么感覺?

(2)師:你是怎么理解“偶見”這個詞的?(說明白鷺低飛并不常見)

(3)師:從“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白鷺低飛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帶來無窮樂趣。)

(4)教師范讀。指導學生體會悠然的心境,讀出享受的情趣。

(5)引導學生給這幅圖畫起個名字。并說說這樣起名字的理由。(由“白鷺的低飛”展開想象:黃昏的空中,白鷺翩翩起舞,清純美麗,宛若仙子,所以起名為“白鷺起舞圖”。)

5.出示第9自然段: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

學生討論、交流:

(1)“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這是一個什么句子?請換一種說法。(反問句。白鷺本身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

(2)白鷺不會唱歌,為何還說白鷺本身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呢?

(因為白鷺的外形漂亮,動作高雅,雖然它不會發出婉轉的聲音,但它能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帶來歡樂,它是一首無聲的歌。)

6.師:這幾幅優美的圖畫令人沉醉,讓我們把它們記在腦海中。(指導學生背誦)

三、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再讀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思考:作者為何把白鷺比作精巧的詩、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白鷺外形精巧,給人美的享受;白鷺靜靜地“釣魚”、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飛行,高雅脫俗,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帶給人無窮的快樂。)師指導朗讀。

2.從這樣的比喻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體會到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和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3.第1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有什么關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應,突出了白鷺平凡而美好、樸素而高潔的特點,贊頌了白鷺的美。)

4.熟讀并背誦全文,抄寫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板書]

1白鷺

白鷺是精巧的詩

外形美

色素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不同場景中的美

白鷺垂釣圖

白鷺瞭望圖

白鷺起舞圖

[教學反思]

《白鷺》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語言樸實流暢,優美如詩。由于學生對白鷺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授課伊始我先出示了白鷺的圖片,讓學生將白鷺的形象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直觀印象。在教授第2~5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從顏色、身段體會白鷺的外形之美,初步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白鷺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在教學第6~8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想一想,他們的眼前出現了哪幾幅優美的畫面,并讓他們給圖畫起名,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垂釣圖”“瞭望圖”“起舞圖”所勾勒出的優美意境中。不足之處在于因為時間不夠,我沒能讓學生完成小練筆。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意時間的合理分配。

2 落花生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便”。正確讀寫并理解本課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體會文章中心,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地方,懂得應該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語文要素】

4.學習本文運用對比和借物喻理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懂得做人的道理,學習本文借物喻理的寫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讀準輕聲詞、多音字,理解生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一、解題導入

1.齊讀課題,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課件出示落花生的圖片,教師補充講解花生為什么叫作“落花生”。

3.師:本篇課文的作者是許地山,他有個筆名叫落華生,他為什么取這個筆名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許地山童年發生的一件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主識字。

(1)小聲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讓學生自由舉手讀課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讀第四聲kòng,“便宜”在文中讀pián yi。)

2.拼讀生字,著眼學法,重點強化。

(1)由學生提出易錯的字,并介紹自己的學法。

(2)在預習的過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詞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讀順課文,感知文本內容。

(1)同桌互讀,把課文讀通、讀順,學生互相推薦讀。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看看你對課文有了哪些了解。

4.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請大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

預設:

(1)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花生的好處”和“像花生一樣做個有用的人”。

(2)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2.師:這篇課文是分幾部分來寫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獲節,并為過收獲節做了準備。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過收獲節時家人一起嘗花生、議花生。

3.組織全班交流:作者寫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都只有寥寥幾筆,而議花生卻花了很多筆墨,為什么?(課文主要是借花生說明做人的道理,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敘述上有詳略之分,目的是要突出主旨,而議花生這一部分正好可以突出文章主旨。)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初步了解父親借助花生說明做人的道理的方法。(重點)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寫由某一種事物想到的人。(難點)

一、回顧導入

1.學生齊讀課題,回憶課文內容。

2.說說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指名說)

二、討論交流,以導促學

1.學習第一部分。

課件出示: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1)哪些詞語寫了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的順序能顛倒嗎?為什么?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的順序不能顛倒,因為這是按照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

(2)“居然”一詞寫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居然”一詞寫出了花生收獲時“我們”姐弟幾個出乎意料、高興的心情。因為“我們”姐弟幾個既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新開辟出來的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獲沒有把握,然而沒過幾個月真的收獲了,讓人很意外。用“居然”一詞能強調“我們”姐弟幾個喜悅與興奮的心情。)

2.重點分析第三部分。

(1)分角色朗讀第4~14自然段,從對話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點?

(2)體會花生的可貴。(課件出示第10自然段)

①師:通過花生埋在地里、矮矮地長在地上的生長特點,你能讀懂花生的可貴之處是什么嗎?(默默無聞、樸實無華、不計較名利)

②父親在談論花生的好處時,提桃子、石榴、蘋果有什么作用?(同桌交流:通過對比,突出花生默默無聞、樸實無華、不計較名利的精神品質。)

③再次讀父親的話,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以下句子說法是否正確,并說出理由。

花生好,桃子、石榴、蘋果不好。( )我們不需要外表美。( )凡是埋在地里的東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掛在枝上的東西都是不好的。( )

④小結:文中父親用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無聞的品格,并不是說那些外表好看的水果沒有實際用處。

三、了解課文寫法,嘗試練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及寫作特點。

2.師總結:這篇課文借花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事物能給我們以啟迪,讓我們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筆這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東西,為了讓同學們獲得知識,不惜犧牲自己;蠟燭,照亮了別人而燃燒了自己……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本篇課文“借物喻理”的寫法。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哪些事物也像落花生一樣能引發思考,讓人想到身邊的某些人。在此基礎上用一段話寫一寫。(結合課后小練筆進行思考)

(1)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事物特點與人物品質之間的關聯。如:由“蜜蜂”可能會想到勤勞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由“落葉”可能會引發“落葉歸根、生命輪回”“無私奉獻”等情感。

(2)學生嘗試寫一段話。(點撥:敘述時要注意說清楚事物的特點和由此想到的人的品質,抒發感受時不用大段議論或抒情。)

[教學板書]

2 落花生

種花生、收花生(略寫) 買翻播澆收獲

嘗花生(略寫) 做成好幾樣食品

議花生(詳寫) 好處:味美榨油便宜

特點:埋在地里不好看 很有用

做像花生一樣有用的人

[教學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理,富于哲理性的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來寫,重點突出了“議花生”這部分的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互相質疑,提出問題:如:“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還有“做像蘋果一樣漂亮的人不好嗎?”等等,對這樣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問題,我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敢于直言,個性得到發展。

在引導學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話的內涵時,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么樣的人才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社會上的哪一類人?”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

3 桂花雨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會寫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語文要素】

4.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鄉情懷。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搖花樂”中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2.理解母親說的“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的含義。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會寫4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能說出桂花給“我”帶來的回憶。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難忘的,回憶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種享受,充滿了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小院,感受讓作者及她的母親魂牽夢繞的桂花吧。(板書課題,相機補充琦君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出示生字、新詞卡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3.指導書寫。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童年故鄉的桂花和與桂花相關的生活場景。“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

2.劃分文章層次,理清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兒時在故鄉與父親賞花,獨愛桂花的香氣。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故鄉院子里,寫了作者童年時與桂花有關的回憶,主要寫了作者與母親和鄉親們一起享受“搖桂花”的樂趣。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遷居杭州給母親帶桂花,憶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桂花雨。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相關語句和資料,體會作者借桂花所表達的感情。(重難點)

2.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懷。

一、銜接導入

1.經過上節課的學習,哪位同學能說說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美好的回憶?(小時候和父親賞桂花,給鄉親們送桂花、搖桂花,泡桂花茶和做桂花糕餅,在杭州撿桂花給母親……)二、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師:讀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寫桂花的。(與梅花進行對比來突出桂花的香氣迷人。)如果讓你用一組關聯詞來連接句子,你會怎么說?

桂花樹(雖然)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樣子笨笨的,(但是)桂花的香氣很迷人。

2.師:那么,桂花的香氣到底是怎樣迷人呢?文中哪些語句最能體現桂花的香?說說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思考:從哪些詞中可以體會出桂花的香?(從“不說、至少”體會到桂花的香氣傳的范圍廣,從“浸”字中體會到桂花的香氣濃郁。)

②思考:為什么用“浸”,不用“泡”或者其他的詞?(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濃郁,其他詞則體現不出這種情境。)

③指導朗讀,帶著對桂花的喜愛之情,朗讀描寫桂花香氣的句子。

(2)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寫了桂花搖落后的花香。這時候有桂花的香氣,更有作者因為愛桂花而產生的美好感受。這一個“浸”字,則寫出了桂花香早已滲透在作者心里,滲透在作者對故鄉的美好記憶里。)

(3)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杭州的桂花也是香飄十里,但是即使這樣,依然不是家鄉院子里的那種桂花香。)

3.過渡:聽了同學們剛才的朗讀,老師都沉醉在濃郁的桂花香里了。那么在作者的記憶里難以忘懷的僅僅是桂花香嗎?不,桂花帶給作者的快樂很多,但作者覺得最快樂的是“搖花樂”。

出示句子:這下,我可樂了……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師:(配樂)下面老師帶你們一起去享受搖桂花的快樂,欣賞桂花雨的美麗。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桂花紛紛落下的情景,此刻的你就站在這棵桂花樹下,這繽紛的桂花雨飄落在你的頭上、身上,就像沐浴著溫和、舒適的春雨,你情不自禁地大聲喊起來——“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從這幅畫面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和搖桂花的快樂。)

(3)師:此時此刻,我們也都沉浸在搖桂花的快樂之中,你們能把這種快樂讀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三、品讀體會

1.家鄉的桂花樹才一棵,而杭州的小山上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香飄十里。母親卻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這是為什么呢?(家鄉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樹浸透了母親的心血和汗水,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是無可替代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母親愛自己的家鄉,所以特別愛家鄉的桂花。)

2.讀一讀閱讀鏈接中的內容,思考:只有母親想家了嗎?(不光是母親,作者琦君也想家了。母親用這句樸實的話表達了自己的思鄉情,琦君則是用飽含深情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鄉情。)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它們已經成為作者幸福童年里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它們寄托了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思念。)四、拓展延伸

你最喜歡家鄉的哪一種景物,認真觀察后寫一寫,注意抓住典型事物表達對家鄉的熱愛。

[教學板書]

3 桂花雨

愛桂花——迷人的香氣

搖桂花——桂花盛開香飄十里

搖桂花——紛紛細雨

思桂花——杭州賞桂花 給母親帶桂花

又思故鄉 桂花鄉思永存

一年四季香甜 生活充滿快樂

陣陣桂花雨 片片思鄉情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用抒情的筆調寫下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以及對童年生活無比懷念的感情。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為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后半部分,寫母親思家鄉的桂花。上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以下兩點:

一、談話營造閱讀期待,感受桂花迷人的香。在具體教學中,抓住一個“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二、享受“搖花樂”,體悟母親的思鄉情懷。借助朗讀,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畫面,從畫面中點出這是思鄉之雨、回憶之雨。這樣的處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牽出對童年的懷念,對故鄉的留戀,以上種種讓作者魂牽夢縈。

4* 珍珠鳥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待”。

2.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和珍珠鳥之間的情意。【語文要素】

3.能梳理珍珠鳥與作者之間情感變化的線索。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和珍珠鳥之間的情誼。

2.能梳理珍珠鳥與作者之間情感變化的線索。

[教學課時]1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愿意和動物交朋友嗎?老師想知道你們和什么動物交過朋友,(生自由說)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位動物朋友,它是一種鳥類,它叫珍珠鳥。請大家看看它可愛的樣子。(出示課件,相機板書課題:珍珠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么內容。讀后指名交流。

2.結合課文中的語句簡單了解珍珠鳥的外形和個性。

外形: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后背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個性:膽小,怕人。

3.學生自讀學習提示,說說學習本課主要需要弄清哪些問題。

三、細讀課文,感受“人”與“鳥”的信賴過程

1.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課文,勾畫出課文中相關的語句。提示:可以在書上勾畫出相關語句,也可以把“我”的表現和“小珍珠鳥”的變化對應著梳理出來。

2.小組分享、交流閱讀體會。

3.全班交流。

(1)“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

預設:

“我”的表現小珍珠鳥的表現很少扒開垂蔓瞧他們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有一個更小的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不去傷害它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稿紙上不動聲色,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嗒嗒地啄著“我”顫動的筆尖,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手中的筆不覺停了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2)教師歸納總結:小珍珠鳥是怕人的鳥,作者當然了解小珍珠鳥的這一特點,所以不去驚擾它,只在一旁默默關注它。正是這種對小珍珠鳥的尊重,逐漸贏得了小珍珠鳥的信賴。

四、體會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1.提問: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寫出了小珍珠鳥的可愛形象?你能體會到“我”和小珍珠鳥之間怎樣的情意?可以結合具體語句談一談你的感悟,也可以結合朗讀讀出你的閱讀感受。

提示學生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書上勾畫、批注。

2.全班交流。

預設:

(1)小珍珠鳥剛剛出生時,作者細致地描寫了它可愛的樣子。從“好肥”“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我能看出作者對它的喜愛。

(2)作者寫小珍珠鳥在屋子里飛來飛去時,用了“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從這些活靈活現的動作和幽默的描寫中,我看出是作者的“放縱”才讓小珍珠鳥如此活潑好動、無拘無束。

(3)作者描寫小珍珠鳥時,用了三次“小家伙”這個詞,我覺得作者就像父親稱呼自己的小兒女一樣稱呼小珍珠鳥,可見對它有多么喜愛了。

3.引導學生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提問:文章的結尾,作者說“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你認為作者是忽然產生了這種感受嗎?你怎么理解作者的這種感受?

預設:

(1)作者說的“一時的感受”實際上是幾個月來和小珍珠鳥朝夕相處后的情感迸發,“流瀉”一詞真切地表達了這句話是作者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

(2)信賴是人和動物、人和人之間友好相處的基礎,因為信賴而產生愛、溫暖、包容,所以作者說“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學習生字

1.學生自主學習生字。

2.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預設:

(1)“蔓、雛、柜、陪、眸”都是形聲字,可以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

(2)“雛”的意思是“幼小的鳥”,可以結合“雛鳥、雛雞、雛燕”等詞語來記憶。

(3)“待”是多音字,有兩個讀音,分別是“dāi”和“dài”。“待”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停留,讀“dāi”。

[教學板書]

4* 珍珠鳥

布置鳥巢:既舒適又溫暖

熟悉過程在籠子四周飛

在屋子里飛來飛去

落在桌上 落在肩頭

內心感受:信賴會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信賴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教學反思]

本堂課我十分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略讀課文中遷移運用所學的方法,教學過程緊緊圍繞學習提示中的兩個問題來展開自主學習。我引導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提出問題,小組探究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解決了不少問題,取得了一定的學習效果。

本堂課的不足之處在于沒有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下次我會注意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深刻感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含義。

TAGS標簽:  五年級  上冊  語文  人教  教學設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