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韓國泡菜的歷史淵源泡菜起源于韓國
發布時間:2025-10-23閱讀(4)
上一篇我們講了古代人們吃的主食,今天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古人吃的肉食、糖以及茶。
古人的肉食有牛、羊、豕(豬)、狗以及雞、鴨、鵝。

劉邦祭孔圖
古人以牛羊豕為三牲。祭祀時三牲齊全叫做太牢,只有羊豕叫少牢。為什么還有少牢?因為在農耕社會牛太珍貴,一般只有統治階級吃得起,不少時期還規定不許殺牛。羊肉是比較普遍的肉食,所以“美”“羞”(饈)等字從羊,羹字從羊從美。

雞鴨鵝的食用史也較長,上古時期就已成為家禽,“故人具雞黍”“豐年留客足雞豚”等詩句中都有記載。鵝又叫做舒雁;鴨是后起的名字,在戰國時代叫做鶩,鴨又叫做舒鳧(fú)。
古人也吃狗肉,例如漢代的樊噲就以屠狗為業。不過食狗肉不是普遍現象,時期也比較短,唐代時期已經食狗肉很少了。

腌制品在古代也很流行。上古時期的干肉叫脯(fǔ),也叫脩(xiū),肉醬叫醢(hǎi)。

酸菜、泡菜的歷史也很悠久,因為上古時代我國已經有了醋,據有文獻記載的釀醋歷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醋在古代被稱作"醯"(xī)、"苦酒"等。有了醋就可以制成酸菜、泡菜,叫做葅(zū)。所以最近韓國提起“泡菜起源”爭議是個偽命題,明確無疑的事實是泡菜起源于中國,后流入朝鮮半島不斷演變為具有地域特色的韓國泡菜。

古人也吃羹。有不調五味不加菜蔬的純肉汁,有把肉加入五味煮爛的肉羹。五味有說是醯(醋)、醢、鹽、梅和菜。菜可以葵或蔥或韭。還有說牛羹用藿,羊羹用苦菜,豕羹用薇。

中國上古時期所食用的糖叫做飴(yí),中國西周的《詩經·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說明遠在西周時就已有飴糖。有成語叫做“甘之如飴”,飴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來的糖。飴糖屬淀粉糖,故也可以說,淀粉糖的歷史最為悠久。飴糖是一種以米(淀粉)和以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并不是后代的沙糖(甘蔗糖),沙糖是由古印度傳入,不過經過改良,中國發展出制造冰糖的技術又反傳回印度。

關于飲茶,我們今天所流行的茶葉泡水只是元代才開始興起。而之前的飲茶方式與現在概念很不相同。例如唐代飲茶,是將茶餅切碎碾成粉末,過羅篩后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狀,同時還往里加入鹽、蔥、姜、桔皮、薄荷等,類似“胡辣湯”,怪不得以前叫吃茶。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33113.html
上一篇:什么水果冷凍后好吃冷凍水果更好吃
下一篇:傳播什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