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3閱讀(4)
今天(9號),我們又迎來
一個特別的日子——
我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這可是文化界的重大節日
論起世界遺產數量
咱湖北在全國排名第二!

湖北武當山古建筑群
(文化遺產)
批準時間:1994年12月
鐘祥明顯陵
(文化遺產)
批準時間:2000年11月
唐崖土司城遺址
(文化遺產)
批準時間:2015年7月
湖北神農架
(自然遺產)
批準時間:2016年7月
在“文化遺產”里
就不得不提到“非遺”了
作為一名吃貨,云朵今天要來
盤點一下17市州的非遺美食
它們濃縮了一群人、一座城
地道的生活習慣
成為當地人的獨特味覺記憶
一起來看看
咱湖北那些非遺美食(不完全統計)
你吃過幾個?

武漢
蔡林記熱干面制作技藝

入選第二批省級非遺擴展項目名錄
“蔡林記”是一家有著近百年的歷史老門面。因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從小蔥的選擇到配菜的準備,再至醬料的精心配比,塑造了熱干面,晶潔爽口,味道鮮美的特點。蔡漢文老先生言傳身教近百位徒弟,并力挽熱干面制作技藝的濫觴,如今它成為武漢最著名的小吃之一。
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藝

入選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
豆皮是一種湖北武漢著名的傳統小吃,煎好后油光閃亮,色黃味香。多做為早餐,一般在街頭巷尾各早餐攤位供應。最以豆皮著名的是位于武漢市中山大道的“老通城”,其制作的豆皮在武漢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
老大興園鮰魚制作技藝

入選第三批省級非遺名錄
“老大興園”以紅燒鮰魚飲譽武漢三鎮,得力于廚師劉開榜,后人稱劉開榜為“老大興園”第一代“鮰魚大王”。
劉開榜燒制的鮰魚選用當地的長江牌洲至青山水域內的鮮活鮰魚,制作上重刀工、重火侯、重原汁、重入味,烹調中還要加雞汁或蝦仔氽燴。掌握嫩度,故菜肴入盤的鹵汁如膝似絨,魚塊晶亮澤潤,色型美觀;進口則魚骨自分,口感滑嫩鮮香,油而不膩,具有濃厚的楚鄉風味,列為鄂菜名品。


黃石
黃石港餅制作技藝

入選第三批省級非遺名錄
黃石港餅是湖北省黃石市的地方傳統名點之一,以其起鑼弦鼓邊,麻色黃亮,松酥爽口,甜潤清香,順氣開胃,回味悠長和具有濃郁的天然麻香味的獨特風味名揚湖北,暢銷全國.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2011年3月被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號”。


襄陽
石花奎面制作技藝

入選第二批省級非遺擴展項目名錄
石花空心奎面是著名的漢族特色面食。在襄陽市的河南會館里的一塊青石碑上,上面記載著自清朝以來遺留下來的面食公約。
在制作奎面前,手藝人須經洗澡更衣、剪磨指甲、熄煙漱口后才能開始制作;面粉經拌、和、揉、搓、盤等十四道工序,歷時一天一夜才可成最后成品。
襄陽大頭菜腌制技藝

入選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
大頭菜又稱芥菜,其中以湖北襄陽東津鎮的大頭菜最為正宗。因其味道鮮美、制作技藝傳統考究而成為我國的四大腌菜之一。據說此菜由諸葛亮發明,所以又稱孔明菜、諸葛菜。


荊州
荊州魚糕

入選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
荊州傳統名菜,又名荊州花糕,源于戰國。
選擇當地優質野生魚種、搭配多種原料才能制作出色白晶瑩的質感,入口肥而不膩,滑嫩爽口的特點,成為荊州人接待貴重客人的美味佳肴,逢年過節時,餐桌上更是少不了它的存在。
筆架魚肚制作技藝

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筆架魚肚指用石首鮰魚肚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制作的石首特產食品。筆架魚肚是長江石首鮰魚的腹中之鰾。此鰾非常獨特,看上去形如筆架、色似白玉,拿起來細嫩如脂、又重又滑,吃起來松軟香甜、入口即化,易于吸收,富含高級膠原蛋白、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宜昌
醬菜制作技藝(遠安沖菜)

入選第二批省級非遺擴展項目名錄
沖菜----是遠安的著名特產。這里的沖菜非常爽脆,帶點微微的辛辣,吃起來清香留于齒間。沖菜可以直接作為一道涼菜吃飯、下酒,也可炒,如沖菜炒臘肉,味道咸中帶鮮,還透著若有若無的甘甜。菜肉混合,使肉香更濃,而沖菜吸收了肉味,也更香甜。
仙人掌茶制作技藝

入選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仙人掌茶屬綠茶類,產于湖北當陽境內的玉泉山,制成后的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指,色澤翠綠,白毫披露。沖泡后,芽葉舒展,嫩綠成朵,湯色清澈明亮,清香淡雅,滋味鮮醇,回味甘甜。


黃岡
武穴酥糖制作技藝

入選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
武穴酥糖,原名“桂花董糖”,相傳是一位姓董的孝子,因其母生病偶感風寒不進食而發明的一種小吃。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被收錄至《湖北糕點名錄》,后八十年代廣濟縣更名為武穴市,現多叫“武穴酥糖”。
東坡餅制作技藝

入選省級第五批非遺擴展項目名錄
東坡餅又名空心餅、千層餅,是黃州(今黃岡)地方風味名點,距今有九百多年歷史。相傳為蘇東坡設計,由黃州安國寺大和尚參謬試制成功??招娘炛v究圓、黃、酥、脆,是用上等細面粉做成蟠龍狀,和麻油煎炸,吃在口中焦脆爽口,透出一股淡淡的幽香。


十堰
房縣黃酒制作技藝

入選第四批省級非遺名錄
“房陵黃酒”源遠流長,古稱“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據史料記載,“房陵黃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時期已成為“封疆御酒”,比最早產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時期的紹興黃酒更悠久。
武當道茶炒制技藝

入選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
武當道茶以“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徹悟茶道、天道、人道,表現對自然的回歸渴望“道法自然”的理念。以品味道茶,修性養生,追求長壽之道。古武當道人將茶道功夫作為道人必備的 “訟課、打坐、茶道” 三大功夫之一。


孝感
孝感米酒制作技藝

入選第四批省級非遺名錄
孝感米酒是湖北省孝感市的傳統風味小吃,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小吃,選擇以本地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歷史傳承的蜂窩酒曲發酵釀制而成。孝感米酒色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食之回味悠長,曾被毛澤東主席贊賞其“味好酒美”。


荊門
八角雪棗制作技藝

入選省級第五批非遺擴展項目名錄
“八角雪棗”產于湖北省荊門市,是明末清初八角街上民間老藝人劉之芳開發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食品。
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乾隆皇帝出巡江南,慕名來到八角,親口品嘗劉氏雪棗后,大加贊賞,欽定為歲納貢品。從此,八角雪棗譽滿天下,制作技藝更是廣為流傳。如今,八角雪棗繼續延續著它的“美譽”。


咸寧
楊芳醬油豆豉釀制技藝

入選第三批省級非遺名錄
楊芳醬油為湖北省通山縣特產,縣內楊芳鄉是黑豆的主要產地,以當地的特色黑豆品種——牛肝豆生產的醬油、豆豉具有原汁原味的天然食品風味,早在清乾隆年間就被稱列為貢品聞名于世,綿延300多年。


隨州
應山滑肉制作技藝

入選第三批省級非遺名錄
相傳,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久病,不思飲食。當時應山一位詹姓廚師得知后,便到宮中為唐大宗精心制作了一盤豬肉菜進獻,豈知皇帝剛把肉送進嘴里,那塊肉一滑便下肚,滿口留香。姓詹的廚師從此便留在宮中當了御廚,“滑肉”也成名饌流傳于世了。


鄂州
武昌魚制作技藝

入選鄂州市第三批市級非遺名錄
毛澤東的著名詩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使武昌魚名揚中外,香飄萬里,成為湖北的一道當家名菜。用武昌魚可以烹制出數十種不同風味的魚菜,如清蒸武昌魚、花釀武昌魚、紅燒武昌魚、蝴蝶武昌魚、茅臺武昌魚、雞粥奶油武昌魚、楊梅武昌魚、白雪臘梅武昌魚等,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魚膾炙人口,清香撲鼻,肉嫩味鮮。


神農架
苞谷酒釀造技藝

入選第六批區級非遺名錄
神農架以農家苞谷酒出名,用自家產的苞谷為原料釀酒,有的加入少量蜂蜜,喝起來香甜可口;有的加入神農架珍貴藥材如“頭頂一棵珠”、野生天麻等泡成藥酒,不僅御寒還能治病。酒的度數很高,大多在50度以上。


恩施
建始花坪桃片糕制作技藝

入選第三批省級非遺名錄
建始花坪桃片糕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有獨到的處理方式,從炒米、磨粉、露制、拌油發糖等工藝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百年老字號“建始花坪桃片糕”產品,在建始乃至恩施均無可取代,影響深遠。
利川柏楊豆干制作技藝

入選第三批省級非遺名錄
柏楊豆干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種地方特色菜肴,因產于利川市柏楊壩鎮柏楊村而得名。2011年1月16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將柏楊豆干工藝列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對柏楊豆干傳統手工藝進行保護。
油茶湯制作技藝

入選第三批省級非遺名錄
武陵山區土家族人的油茶湯,制作十分考究。先將當地生產的茶葉、粉絲、黃豆等物,用油炸過,加煮熟的臘肉粒、豆腐顆和玉米泡,再加蔥花、姜米等佐料,摻上燒沸的油湯,吃起來清香爽口。它是土家人待客的傳統民族飲料。


仙桃
沔陽三蒸制作技藝

入選第三批省級非遺名錄
沔陽三蒸是湖北沔陽(今仙桃市)的特色傳統名菜之一,屬于湖北菜系。此菜鮮嫩軟糯;原滋原味;清淡;綿軟。是湖北美食中的一顆明珠,在中國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陽有“無菜不蒸”的食俗,被稱為蒸菜之鄉。
仙桃市鹵菜制作技藝(毛嘴鹵雞)

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毛嘴縣最出名的菜就是鹵雞,據說雞用的是江漢平原特種的土雞,而且還要是公雞,鹵水則清淡,不辣,咸中還帶著點微甜,鹵好后熟而不爛,吃起來也不感覺油膩,也因此成為了享譽八方的“荊楚一絕”。


天門
蔣場干子制作技藝

入選第四批省級非遺擴展項目名錄
蔣場香干不可替代的原抖特定性和獨特的后延工藝,確定了其不可復制的獨特品質。觀其外形成色,它棱角圓潤,沒有布紋,生發紅糖光澤,而剖面卻呈白玉的質感。其次,它細澀密實而柔韌勁道,可以即食和深加工,可炒可煮可烤,可下火鍋可入蒸菜。


潛江
潛江焌米茶制作技藝

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焌米茶”是潛江乃至江漢平原的特色飲食。潛江市發明家協會組織會員經過數百次的研究實驗,以糠米、玉米、燕麥、綠豆、豌豆、花生、蓮子、核桃仁、杏仁組合配制成“九香焌米茶”,2006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為發明專利。

四時食材,三分味道,一腔思念
湖北,這個囊括萬千味道的省域
用味覺便可引起你無邊的鄉愁
? 轉載請注明來源“長江云” ?
END
編輯 | 劉蕊俊
主編 | 劉蕊俊 陳萌亞
(責任編輯 周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3409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