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幼兒愚公移山的神話故事情節(石遺夜譚語文小知識)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5)
《左傳》《韓之戰》中有這么一句:“征繕以輔孺子。”其中的“征”字引起了我的興趣。而引起我興趣的是簡體字將“徴”簡化成了“征”。
征和徴,在簡體字之前,是兩個字形不同字義也不同的字。

先說征吧。征的基本義是“行”。《小雅.小宛》有“我日斯邁,而月斯征”。《毛傳》注解為“邁,征,皆行也”。它的第二個和第三個義項分別是“征伐”和“抽稅”。《左傳文公十一年》記載了這么一件事:“宋公于是以門賞耏(ér)班,使食其征。”這里的“征”就是稅。

再說徴。徴有五個義項,分別是:
召。《左傳宣公九年》:“王使來徴聘。”
求。《史記.貨殖列傳》:“故物賤之徴貴,貴之徴賤......”
問,詢。《左傳僖公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徴。”
跡象。《荀子.富國》:“觀國之強弱貧富有徴。”
證驗。《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
徴,還有一個讀音,念“zhǐ”,古代的五音之一,相當于簡譜的“5”。
可是,實行簡體字政策后,征,除了走遠路和征討這兩個義項外,其它的義項做了“徴”的簡化字。比如,在使用征求這個義項時,就不要用“徴”而用“征”。
當然,五音之一的“徴”不變。
我以為,如此簡化,增加了使用的困難。在國民不接受繁體字教育而有時又使用繁體字的當下,哪能正確地使用“征”和“徴”呢?倒不如像過去一樣,讓它們成為兩個毫不相干的字。
參考資料:
1、王力古漢語字典
2、現代漢語詞典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5333.html
上一篇:簡筆畫小兔子側面(簡筆畫小兔子)
下一篇:理論學習上存在的不足有哪些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