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唐朝,說到唐朝我們就要說到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了,李淵推翻了隋朝的統治成立了唐朝,作為唐朝非常能打仗的一名武將也是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想著自己一定可以當上皇帝的,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淵將皇位傳給了大兒子李建成,為此,李世民非常不滿,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了皇位,那么,這么一位英勇善戰的皇帝李世民最后為什么會拔劍自殺?原因是什么? ![]() 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帝國第二任皇帝,文治武功樣樣拿的出手。他是盛世君主,也是鐵血帝王,想要什么就去拿。 好比他還是秦王的時候,看上了父親屁股下的寶座,就立馬發動玄武門政變。也不管后世如何看待,也不管失敗之后會遭遇什么。最終他成功了,成為一國帝王,成了唐朝的主宰。 對于唐太宗,大家映像中他多半都是鐵血硬氣的形象,是個鐵骨錚錚的真男兒。但很少有人知道,唐太宗也曾壓力過大被逼得拔劍自殺。 在皇帝和太子殿下壓力之下,都能以一己之力殺出一片的人物,到底經歷了什么才有了自殺的想法。既然父兄都不能逼得他絕望,又有誰做的到呢?人啊,正是唐太宗的兩個兒子李承乾和李泰。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唐太宗剛登基就立其為太子,視其為帝國繼承人,對他抱有很大期望。 他從李承乾很小的時候開始,就為他請來名師教導。卻不知道為何這顆精心培養的樹苗,最后長歪了。 ![]() 李承乾小的時候聰明伶俐,孝順可愛,年少監國也能在東宮屬官的輔佐下做的可當褒獎。長大之后的李承乾,卻養男寵,貪玩享樂,最后與兄弟相爭,發展到殺弟反叛的地步。 李世民對于兒子其他都放過不提,還想著讓朝中名臣匡扶,將他引回正道。可等到李承乾殺弟逼宮之后,李世民也保不住他,最后廢了他的太子之位。不過李承乾最后走到這一步,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野心,還有弟弟李泰的逼迫。 李泰也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的兒子,與李承乾是同胞兄弟。不過皇家親情淡薄,血緣再親厚的兄弟,在帝王寶座面前不值一提。 唐太宗親近長孫皇后,對長孫皇后所生嫡子嫡女都十分寵愛。對于李承乾他雖然寵,但是仍然抱有期望,所以也有嚴肅的時候。但是面對李泰,他就是毫無顧忌的寵愛。賞賜一把把,到了大臣都看不過去的地步。最后正是因為寵,引發了問題。 李泰受父親極致寵愛,誤以為自己在皇位面前也是有一爭之力的。只要將哥哥李承乾除去,那么憑著父親的寵愛,太子之位就一定能落在自己頭上。 ![]() 有了這樣的想法,李泰開始處處與李承乾作對。甚至在吃穿用度上,奢侈到超過太子的規制。父親健在,而身后的弟弟又步步緊逼。李承乾害怕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所以派人刺殺李泰。侍寢暴露之后,迅速起兵逼宮。 唐太宗本來就被李承乾和李泰兄弟相爭的事情所傷,感情正是脆弱的時候,這時候唐高宗李治又進宮告狀。 原來李承乾被廢,李世民要冊立新太子。李泰覺得自己十拿九穩,又害怕李治壞自己的事。就跑去威逼李治,舉漢王李元昌(李元昌是李世民兄弟,因為助李承乾逼宮,事后被唐太宗賜死)的事例。 李治受此威脅,當夜就進宮告知了李世民。李世民聽了,連日的事情堆積到了一起。最終帶著李治駕臨兩儀殿,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李績等重臣面前因為諸子諸弟爭位之事而欲拔劍自殺。 長孫無忌等人見了,連忙阻止。并勸慰太宗,李治寬厚仁孝,堪為太子,陛下無需為二王之事自責。 就這樣,李治成為太子,唐太宗拔劍自殺的事情也算了了。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5218.html
上一篇:秦始皇是暴君還是仁君
下一篇:黃喉貂喜歡吃什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