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周公根本不會解夢?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周公解夢”可以說是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種習俗,而這里所說的“周公”,指的是周朝歷史上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那么自然而然的,人們就會認為,周公其實真的是能夠解夢的,因此才流傳下來了一些解夢的說法。但其實真實的情況是,周公最不會的就是解夢,這又是怎么一回事,既然周公不會解夢,為什么還要說周公解夢呢?歷史上的周公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呢?下面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周公簡介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和儒學先驅。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攝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帶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長子繼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歸政成王,正式確立了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緣為紐帶,把家族和國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倫理融合在一起,這一制度的形成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周朝八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2、周公解夢和周公是什么關系其實《周公解夢》中的周公,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姓姬名旦,姬旦,也稱周公旦。他是周成王姬誦的叔父,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 梳理一下就是說:周公,是姬姓后代,叫姬旦,他的父親叫姬昌,他有個哥哥叫姬發,有個侄子叫姬誦。他父親姬昌的王位有他哥哥姬發繼承,他哥哥死后王位是他侄子姬誦繼承。他的父親、哥哥就是《封神演義》里姬昌、姬發歷史原型。結合起《封神演義》是不是就熟悉多了。 姬旦因是王室貴族,并且為周朝的建立和治理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父親為未來的周朝打下基礎、哥哥消滅了商紂王,建立了周朝。他是周朝統治者的弟弟,所以別人又稱他為周公。 后來他哥哥死后,他的小侄子繼承王位,但是當時侄子太小,不能理政,所以周公沒有去封地,而是留下來輔佐他的侄子周成王姬誦處理國事。打個比方:周代蓋房子,周公的父親打下了地基,周公的哥哥蓋好了房子,本來是要自己的侄子來裝修房子的,只是侄子太小,所以周公出來出人出力來裝修了。 在周公輔佐周成王治理國家的同時,周公對于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做了很大貢獻。再加上后來孔子的大力推崇“文物周公”,所以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生于亂世,日思周公之德,所以有了孔子“吾不復夢見周公矣”之言,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失落。孔子尊崇周公,就像后代人尊崇孔子一樣。 因周公是一個在孔子夢中頻頻出現的人物,在儒教長期主導文化的中國,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與夢聯系起來。夢,經常被成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因此,周公解夢中的周公,即是周公旦。 這就好比小時候吃過一種辣條,叫“唐僧肉”,之所以叫“唐僧肉”,就是為了擴大這種辣條的知名度,使其暢銷而已。《周公解夢》也就是后代人借用了周公的名氣。
3、歷史上周公的結局周公旦攝政六年,當成王已經長大,他決定還政于成王。在還政前,周公作《無逸》,以殷商的滅亡為前車之鑒,告誡成王要先知“稼穡之艱難”,不要縱情于聲色、安逸、游玩和田獵。然后“還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禮作樂,繼續完善各種典章法規。周公制禮作樂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稱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徹底交給了成王。《尚書·召誥》、《尚書·洛誥》中周公和成王的對話,大概是在舉行周公退位、成王視事的儀式上,史官記下的。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不避艱辛挺身而出,擔當起王的重任;當國家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展的時候,毅然讓出了王位,這種無畏無私的精神,始終被后代稱頌。 但是,周公并沒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成王固然對他挽留,而他也不斷向成王提出告誡,最有名的是《尚書·無逸》。《無逸》開頭就講,知道種地務農的辛勞,才懂得“小人”。父母辛勤務農,而他們的子弟不知道種地的艱辛,就會貪圖安逸乃至妄誕,甚至侮辱他的父母說:“老年人,什么也不懂。”這種不孝的話在當時是決不許講的。《康誥》中還提到,對不孝不友的人要處以刑罰。作一個最高統治者要知道下邊的隱情疾苦,否則就會做出荒誕的事情來。周公接著舉了殷代名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湯之孫祖甲,不是莊嚴威懼,勤自約束,“不敢荒寧”,就是久為小人,能保惠小民,不敢侮鰥寡,他們享國都能長久。爾后的殷王,生下來就安逸,不知道務農的辛勞,只是貪圖享樂,因而他們享國也都不長久。周公接下去又舉有周的太王、王季的謙抑謹畏,特別提到文王穿不好的衣服,自奉節儉,參加農業勞動,能“懷保小民,惠鮮鰥寡”,從早到過午有時連飯都來不及吃,為的是團結萬民。他不敢盤桓逸樂游獵,不索取分外的東西,因而享國也比較長久。周公告誡后代,不許放縱“于觀、于逸、于游、于田(田獵)”,不能寬容自己說:姑且享樂一下,不能象商紂那樣迷亂于酒。如果不聽,就會變亂先王正法,招致民人的怨恨詛咒。有人告訴說:“小人恨你、罵你。”要說自己有錯誤,深自省察,不許含怒,不許亂殺無辜,亂罰無罪。不然,相同的怨忿集中到你一個人身上,那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在豐地養老,不久得了重病,病終前,周公叮囑說:“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離開成王”。周公死,成王欲葬之于成周,天乃雷雨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國人大恐,之后周公被葬于文王墓地畢,成王說:“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為臣”。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646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