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6)




知識點
我會寫:
謎mí(猜謎、燈謎、謎語)
尚shàng(尚且、和尚、尚未)
氧yǎng(氧氣、缺氧、氧化)
傾qīng(傾角、傾斜、傾倒)
揭jiē(揭開、揭穿、揭發)
斑bān(黑斑、斑點、斑白)
燥zào(干燥、枯燥、口干舌燥)
漠mò(沙漠、冷漠、漠不關心)
磁cí(磁場、磁性、磁卡)
御yù(抵御、防御、御寒)
素sù(樸素、色素、素食)
盜dào(強盜、海盜、盜取)
培péi(培養、培育、栽培)
多音字:
奔bēn (奔走)bèn (投奔)
薄bó(單薄)báo(薄紙)
著zhuó(著陸)zháo(著火)
近義詞:
猜測——推測 發達——先進 起源——發源
提供—— 供給 適合——適應 足夠——充足
分析——解析 決定——決心 枯萎——干枯
環繞——圍繞 抵御——抵抗 探索——探究
滄海一粟——九牛一毛
反義詞:
猜測——堅信 發達——落后 吸引——排斥
緊密——疏遠 足夠——缺乏 相似——迥異
相信——懷疑 揭開——遮蓋 干燥——濕潤
稀薄——濃厚 遙遠——鄰近
理解詞語:
發達:(事物)已有充分發展;(事業)興盛。
有機分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組成有機物的分子叫有機分子。
理論: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于自然界和社會的知識的有系統的結論。
滄海一粟:意為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起源:事物發生的根源。
能源:能夠產生能量的物質,如燃料、水力、風力等。
枯萎:干枯萎縮。
稀薄:稀少,淡薄。
抵御:抵擋;抵抗。造句:我們應當團結起來, 一致抵御外敵。
考察:細致深刻地觀察。
詞語擴展:
形容不放棄的詞語:
持之以恒 堅持不懈 水滴石穿 前赴后繼
知難而進 義無反顧 愚公移山 精衛填海
課內詞語:

句子解析:
1.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呢?人們了解了生命起源的過程之后,認為至少應有這樣幾個條件……
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啟發讀者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2.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謎。
“一直”與第1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相呼應,既寫出了人們的執著,也表現了科學家們不畏艱險、堅持探索的科學精神。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話題并從理論上提出猜測: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
第二部分(3-4):列出生命存在的四個必要條件,并根據這些條件,分析太陽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三部分(5-8):主要講科學家對火星的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第三部分(9-10):告訴我們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還需要人類繼續探索。
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表達了作者對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時激發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問題歸納:
1.品讀課文:全文圍繞什么問題來寫?
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
2.你們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行文的嗎?
提出問題——分析探究——得出目前的結論。
3.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神話?
從古代神話講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神話與讀者的生活比較接近,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另一方面是為了讓直白的說明文有一絲“神秘”的色彩,更有可讀性,吸引讀者去閱讀。
4.科學家對太陽系除了地球外的其他行星進行分析,得出什么結論?
從水星、金星表面溫度高,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溫度太低兩個方面分析了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達到300~400℃”“低于-140℃”,結合生活實際就知道,這樣的溫度生命根本沒辦法存在。
5.為什么又說在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
(1)通過近距離的飛船觀測發現火星上沒有生命存在。
(2)從干燥、大氣、磁場等方面說明火星沒有符合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強調了生命存在必要條件的缺少,氣勢更強,更有說服力。
課后習題答案:
1.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你在閱讀時是怎么做的?這位同學的思考給了你哪些啟發?
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重點閱讀了第二至八自然段,知道了生命存在的條件;根據這些條件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存在生命;太陽系中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但根據宇宙飛船的觀測,火星上也基本不可能存在生命。我又查閱了資料,對課文觀點進行了進一步的驗證,近年來對火星的研究雖然有新發現,但始終沒有發現生命存在的強有力的證據。
這位同學告訴了我們要有選擇地閱讀文章,與問題相關的內容需要仔細讀,關系不大的只需要瀏覽即可;文章有的信息可能不準確,還需要查閱資料判斷。
2.如果你想探究下面這些問題,會怎樣閱讀這篇文章?
科學家是怎么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呢?
人們了解了生命起源的過程之后,認為至少應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一般應在零下五十攝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攝氏度之間;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質諸如蛋白質、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緊密相關,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三是適當成分的大氣,雖然已發現少數厭氧菌能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但氧氣和二氧化碳對于生命的存在是極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夠的光和熱,為生命體系提供能源。
根據這些條件,科學家首先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了分析。水星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溫度達到三百至四百攝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顆缺氧、缺水,有著濃厚云層的行星,陽光輻射和云層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得金星表面溫度極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離太陽很遠,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攝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太陽系中唯一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火星自轉一圈是24小時37分;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傾角,而火星的傾角約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晝夜長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科學家們還發現,火星是一個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氣中雖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極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區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氣含量極少;火星表面溫度很低;火星上沒有磁場,它的大氣層中又沒有臭氧層,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線和各種宇宙線的照射。所有這些因素都說明,在火星上生命難以存在。
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火星是一個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氣中雖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極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區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氣含量極少;火星表面溫度很低;火星上沒有磁場,它的大氣層中又沒有臭氧層,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線和各種宇宙線的照射。所有這些因素都說明,在火星上生命難以存在。況且火星離我們太遠了,所以目前還是不能移居。
課外拓展:
描寫天地宇宙的詩句:
1.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2.譽天地之大,褒日月之明。 ——[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廟碑》
3.氣清更覺山川近,意遠從知宇宙寬。——[元]許謙《三月十五夜登迎華觀》
贊美探索精神的格言: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不深思則不能造其學。——程頤
3.一個人要發現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萬個人在失敗的探索和悲慘的錯誤中毀掉自己的生命。——門捷列夫
生字講解



















課文解讀





















































教材分析
宇宙生命之謎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在茫茫宇宙中,人類是不是唯一的存在?在地球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生命形式?這些問題既富有文學的浪漫想象,又包含科學的理性追求。而《宇宙生命之謎》這篇文章,就是一位同學為了解決這個疑惑,所找到的一篇閱讀材料。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主要介紹了科學家對“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的研究和探索。
這篇課文一共有10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1~2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話題并從理論上提出猜測: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第3-4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列出生命存在的四個必要條件,并根據這些條件,分析太陽系中除地球和火星之外的六大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第5~8自然段為第三部分,主要講科學家對火星的探索和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為第四部分,告訴我們太空有可能存在生命,但是還需要人類繼續探索。
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很有層次。宇宙這么大,怎樣掲開宇宙生命之謎呢?課文把探索的重點放在了太陽系,對太陽系以外的太空只作了簡略介紹。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中,文章首先排除了水星、金星等六大行星上有生命存在,重點研究的是與地球十分相似的火星。這樣的表達,有條不紊,層層深入,為讀者準確把握主要信息提供了便利。
這篇課文作為一篇科普文章,語言非常嚴謹、準確,邏輯性很強。比如,“可以猜測,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但是,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前一句是從理論上作出的猜測,“絕不是”,顯得非常肯定,因為有充足的理由:后一句是目前的現實狀況,“至今尚未找到”,是因為人類認知能力有限、探索范圍有限。“人們了解了生命起源的過程之后,認為至少應有這樣幾個條件…”,“至少”說明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這證明,在探測器著陸的地區,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這句話很謹慎地下結論,說明地點只是在“探測器著陸的地區”,而且只是火星的“表面”沒有生命存在,并沒有說火星深處是否有生命存在。課文中這樣表達嚴謹的句子還有多處。
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這篇文章既表現出了謹慎探索的科學精神,也有一些生動的描寫,能讓讀者保持閱讀的興趣。課文從古代神話談起,既引出說明的話題,又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文中,作者還提到了意大利天文學家的觀察,人們據此猜測火星上有運河、有四季交替、有草木枯榮,這里一方面吸引讀者繼續閱讀,好像馬上就要揭曉火星有生命存在,另一方面也真實再現了人們對火星認識和了解的過程。
本課的學習提示傳遞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信息:在日常的閱讀活動中,我們往往是先有閱讀目的,再根據閱讀目的去尋找閱讀材料。“尋找閱讀材料”,是“有目的地閱讀”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課文有六處隨文批注。這六處旁批不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是呈現了一位同學帶著目的閱讀文章、解決困惑的思考過程。安排這六處批注,意圖有兩個。一是為了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有目的地閱讀”是怎樣一步一步進行的:首先瀏覽文章,過濾跟自己閱讀目的沒有關系的內容,然后針對有關系的部分展開仔細閱讀,運用已經掌握的各種閱讀方法比如尋找中心句、圈畫關鍵詞、提取關鍵信息等方法,得出重要信息,最后對各種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并借助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加以判斷,去除不準確的信息,留下準確的信息得出結論。二是向學生展示“有目的地閱讀”的一些具體方法,幫助學生對“有目的地閱讀”這一策略進行梳理。最后一條批注特別需要我們注意,因為本文提供的資料只提到1976年,那么,最近40多年里,科學家們對火星的研究又有哪些新的進展,需要學生從課外去搜集、整理。
課后的兩道思考題,一是引導學生對自己閱讀時的做法進行梳理和小結,并以一位同學分享自己閱讀方法的形式,給學生一些啟發,也對旁批中沒有涉及的方法進行了補充。比如,對獲取的信息進行甄別,査找相關資料進一步進行比較、判斷。這個意識和方法非常重要,能有效提高結論的可信度。二是安排了兩個新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再去讀文解決,從而將在本單元中學習的閱讀策略繼續加以鞏固。
同步練習1








同步練習2
第一課時
一、將意思相反的詞用線段連起來。
是 生 存 近 低 晝 縱 明 干 稀
死 高 橫 夜 否 亡 稠 濕 遠 暗
二、形近字組詞。
隕( ) 燥( )幅( )班( )御( )
損( ) 躁( )輻( )斑( )卸( )
三、按順序排列詞語。
1.地球 宇宙 太陽系 銀河系
2.樹 植物 果樹 蘋果樹
第二課時
一、縮句。
1.科學家首先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了分析。
2.意大利天文學家觀察到的所謂“運河”,原來是一連串的暗環形山和暗的斑點。
3.足夠的光和熱為生命體提供能源。
二、課內閱讀。
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呢?人們了解了生命起源的過程之后,認為至少應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一般應在零下50至零上150攝氏度之間;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質諸如蛋白質、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緊密相關,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三是適當成分的大氣,雖然已發現少數厭氧菌能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但氧氣和二氧化碳對于生命的存在是極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夠的光和熱,為生命體系提供能源。
本段用先后的方法,讓我們知道有生命存在的天體必須具備的四個條件,請用小標題的形式寫出來:
1. 2.
3. 4.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一、是-否 生-死 存-亡 近-遠 低-高 晝-夜 縱-橫 明-暗
干-濕 稀-稠
二、 隕石 損壞 干燥 暴躁 幅度 輻射 班長 斑點 御酒 卸車
三、1.宇宙 銀河系 太陽系 地球
2.植物 樹 果樹 蘋果樹
第二課時
一、1.科學家進行分析。2.“運河”是斑點。3.光和熱提供能源。
二、總 分 1.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 2.必要的水分
3.適當成分的大氣 4.足夠的光和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