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寓意是炎熱的夏天即將要來臨。夏至是收獲農作物的時期,古人會在夏至這一天祭神祀祖,慶祝豐收。《周禮·春官》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除了感謝有好的收成,還要祈求“秋報”,不要發生什么大的天災。古代在夏至這一天,也有一些相關的風俗活動,詩詞諺語更是少不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夏至九九歌,是一首民間傳統歌謠,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今天是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從這首二十四節氣歌可以得知,夏至前后的兩個節氣分別是芒種和小暑。 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三候 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獸,角向前;麋,形大,角向后。古人認為,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退;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麋角退。 蜩始鳴:后五日,“蜩始鳴”。古時楚稱蜩,秦晉稱蟬。蜩即夏蟬,黑大,叫聲清亮,俗稱“知了”。 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這意味著夏天過半了,后半夏白晝驕陽似火,濃蔭難求;夜晚蟲鳴如織,花香四溢。 ![]() 夏至·習俗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夏至吃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吃夏至餅:夏至日,農家還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夏至·詩詞 《夏至》 宋 范成大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 逾年不與廟祭,敢云孝子慈孫。 《夏至》 長卿 夜半驚嵐偃旗旌, 朝聞遠鴉方初醒。 貍奴幾下偷翻書, 何時聽得螗蜩鳴? ![]() 《夏至避暑北池》 唐 韋應物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至·諺語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里撈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 夏至·九九歌 宋人周遵道的《豹隱紀談》中載有一首《夏至九九歌》:(www.ws46.Com) 夏至后: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 四九三十六,爭向街頭宿; 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入眠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 最能反映大部分地區氣候特點的,是刻在湖北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廟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