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諸葛亮準備第二次北伐前夕,突然收到趙云病逝的噩耗,一時間傷心痛哭不已。趙云作為蜀漢的元老級將領,他的帶兵經驗是不可多得的珍寶,趙云的離去對于諸葛亮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損失。不過趙云的一生也算是對蜀國盡責了,起碼在需要他的時候從沒讓劉備失望過。這次要為大家介紹的成語“兵強馬壯”,其背景就發生在諸葛亮準備發動第二次北伐前期,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個典故故事吧。 ![]()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發生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夕,相關人物分別為諸葛亮、趙統、趙廣和劉禪。原文如下: 東吳遣使致書蜀中,請兵伐魏,并言大破曹休之事:一者顯自己威風,二者通和會之好。后主大喜,令人持書至漢中,報知孔明。時孔明兵強馬壯,糧草豐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備,正要出師。聽知此信,即設宴大會諸將,計議出師。忽一陣大風,自東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樹吹折。眾皆大驚。孔明就占一課,曰:“此風主損一大將!”諸將未信。正飲酒間,忽報鎮南將軍趙云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丞相。孔明大驚,擲杯于地曰:“子龍休矣!”(www.ws46.coM) ![]() 二子入見,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梁,吾去一臂也!”眾將無不揮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報喪。后主聞云死,放聲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龍則死于亂軍之中矣!”即下詔追贈大將軍,謚封順平侯,敕葬于成都錦屏山之東;建立廟堂,四時享祭。后人有詩曰:“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卻說后主思念趙云昔日之功,祭葬甚厚;封趙統為虎賁中郎,趙廣為牙門將。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東吳獲得石亭之戰的勝利后,派人來到成都報捷。此時,諸葛亮也正在漢中地區厲兵秣馬,準備發動第二次北伐。就在即將出發之際,趙云之子趙統和趙廣來報,父親趙云突然病逝。諸葛亮聞訊痛哭不已。后主劉禪追贈趙云為大將軍,封順平侯,下詔將趙云葬于成都錦屏山之東,建立廟堂,四時享祭。 ![]()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兵強馬壯”,意為軍隊實力強,富有戰斗力。有時也比喻其他的隊伍力量強大。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新五代史?安重榮傳》中的“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小說中提到的趙云病逝后被追謚為順平侯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趙云傳》載:“(趙云)七年卒,追謚順平侯。”那么,順平侯這個謚號是什么意思呢?該傳注引《云別傳》中有詳細的解釋:“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 說到歷史上趙云的功績,主要有兩條,一是兩次救過后主劉禪的命,二是在漢中之戰期間巧設“空營計”,擊退了曹操。不過,趙云在劉備時期的境遇并不好,職務不高,表現的機會也不多。究其緣由,主要與他長期負責劉備家眷安全有關,出現在戰場上的機會很少。不過,在有限的上陣次數當中,趙云都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堪稱漢末三國時期的名將。 ![]() 說完了趙云的事跡,再來談談最后一個問題:趙云的目的在哪兒。有關這個問題,在《三國志》中并無記載,卻在一些地方志中有所介紹。據明代曹學全所撰《蜀中名勝記》載:‘靜惠山,一名東山。山下土城,相傳是蜀漢將軍趙云筑。蓋云嘗防羌于此,有云墓及廟存。’”這里提到的“靜惠山”在如今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境內,距離成都市區僅五十一公里。趙云墓的具體地點在大邑縣晉原鎮子龍街343號。 趙云墓歷經磨難,明代末期曾毀于戰火,后來又被重建,但在清代又出現過數次興廢。上世紀五十年代,墓地區域建起了一所學校。如今,學校已經搬遷,僅存六處遺址。從百度百科的介紹來看,當地政府將對趙云墓進行重建,但不知目前的進度如何。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