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絹本設色畫分別是什么意思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說到絹本畫和設色畫其實大家也知道的,很多時候我們都聽到過,但是具體還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小編最近也發現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有的人問了,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問題不大的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的了,感興趣的可以一起看看! ![]() 相信許多網友經常在博物館藏品的信息牌上看見標題中的這些詞匯,有些時候對這些中國繪畫中的專業術語不知其解,也影響了自己對國畫作品的理解。 ![]() 其實這些術語的所指并不復雜,搞清楚了它們,對國畫作品就會有全新的認識。 絹本(juàn)與紙本 絹(juàn),常被誤讀成一聲。繪在絹、綾、帛等絲織物上的字畫,就稱為絹本,在畫面中能看到明顯的橫豎交錯的紡織痕跡。區別于絹本,紙本是在國畫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以紙為底,所繪制的就稱之為紙本。 ![]() 戰國 《人物龍鳳圖》 中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絹本畫 湖南省博物館藏 ![]() 唐 韓滉 《五牛圖》(局部) 紙本設色 中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紙本畫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設色與水墨 設色這個詞經常與“絹本”、“紙本”合用,出現在國畫的基本信息展示牌中。設色簡單來說就是有彩色的意思,相反,如果是黑白則稱“水墨”,指畫面中不出現彩色,或者極少出現彩色。 ![]() 唐 張萱《搗練圖》(局部) 絹本設色 圓明園舊藏 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紙本水墨 前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后段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白描 中國畫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畫”,指僅通過墨水的線條勾勒出要表達的畫面,不在圖像內再添顏色,略施一點淡墨的有時也可以被稱為白描。 ![]() 北宋 李公麟《五馬圖》(局部) 紙本墨筆(白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zhì)與題跋 款識也稱“題款”或“款題”,經常被誤讀成款識(shī),指在書畫作品正文之外所題寫的文字、印章、甚至是花押,表示姓名、時間、地點等要素。 ![]() 宋徽宗趙佶款識“天下一人” 而寫在書籍、字畫、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題”,后面的文字叫“跋”。若是書畫家本人所題,稱為本人題跋,他人所作,稱為他人題跋。他人提拔又分為同時代提拔——一般是對作品的贊美,以及后人提拔——一般是對作品的考證。 ![]() 蘇軾《黃州寒食帖》上的黃庭堅跋 立軸與對幅 立軸主要用于豎式構圖,懸掛欣賞。畫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題字贊賞。 ![]() 清 沈銓《松鶴圖》 絹本設色 立軸 上海博物館藏 對幅是由二條字數相等、內容相連、畫心尺寸與裝裱規格完全相同的書畫作品的組合。如果是畫,就稱為“畫對”;是書法,則稱為“書對”,或稱對聯。 冊頁 將繪畫裝裱成書的形式,攜帶、欣賞和保藏均較方便。有的冊頁是頁頁相連的,有的則是活頁。因畫幅不大,亦稱“小品”。 ![]() 清 馬荃 《花鳥蟲草》冊頁(部分) 留白 留白是中國藝術作品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極具中國美學特征。留白指的是書畫藝術創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以達到“此處無物勝有物”的效果。 ![]() 南宋 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 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寫意 寫意即通過簡練概括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意態神韻。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陳淳、徐渭,清初朱耷等,擅長寫意。 ![]() 明 徐渭 《花竹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工筆 工筆這個詞在國畫術語里出現率極高,是指筆法工整細致、規整嚴謹的畫法。你可以關注宋代的院體畫,如宋徽宗著名的《瑞鶴圖》,就是標準的工筆畫。 ![]() 北宋 趙佶 《瑞鶴圖》(局部)絹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鉤勒摘自: www.ws46.com 中國畫技法名。用筆順勢稱“鉤”,逆勢稱“勒”;也有以單筆為“鉤”,復筆為“勒”(使用于山水畫中為“復”);以及稱左為“鉤”,右為”勒”的。 ![]() 雙鉤 中國畫技法名。用線條鉤描物象的輪廓,通稱“鉤勒”,因基本上是用左右或上下兩筆鉤描合攏,故亦稱“雙鉤”。大部用于工筆花鳥畫。又舊時摹搨法書。沿字的筆跡兩邊用細勁的墨線鉤出輪廓,也叫“雙鉤”;雙鉤后填墨的稱為“雙鉤廓填”。 ![]() 國畫作為一種重要的中國藝術,其專業術語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的,不過對上邊這些入門術語略有了解,也會讓你下次走進繪畫展時更有底氣。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