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背景介紹及賞析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辛棄疾晚年創作的一首詞。當時正處南宋中期,辛棄疾曾多次發表自己的意見想要幫助朝廷,但并沒有得到重視,于是辛棄疾來到京口北固亭,在萬千感慨中寫下了這首詞。我們都知道辛棄疾是著名愛國詩人,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也表達了他主張抗金的思想,以及對百姓的同情,甚至揭露出南宋政權的腐朽。報國無門,也是讓當時不少有志之士寒了心。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注釋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江。 2.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 3.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4.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 ![]() 譯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著,卻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當年的歌舞樓臺,繁華景象,英雄業跡都被歷史的風雨吹打而隨時光流逝了。夕陽照著那草木雜亂、偏僻荒涼的普通街巷,人們說這就是寄奴曾住過的地方。回想當時啊,劉裕率兵北伐,武器豎利,配備精良,氣勢好像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劉裕的兒子)元嘉年間興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業,由于草率從事,結果只落得自己回顧追兵,便倉皇失措。四十三年過去了,向北遙望,還記得當年揚州一帶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敵占區里后魏皇帝佛貍的廟前,香煙繚繞,充滿一片神鴉的叫聲的社日的鼓聲!誰還來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 賞析《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 該詞的抒發感慨連連用典,中間稍加幾句抒情性議論以見,不僅體現了辛棄疾詞好用典的特點,也可窺見“詞論”的風格。 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