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君子有三樂是哪三樂?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君子有三樂”是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里面說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那這三樂究竟是哪三樂呢?這次就為大家講講在孟子心中對于三樂的理解。當然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我們可以學習、理解他人的想法,來擴寬自己的思路。孟子也曾效仿孔子周游列國,不過他受到的待遇同孔子差不多,后來隱退后便和弟子一起寫作。孟子口中的三樂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 據《孟子·盡心上》記載,孟子有言:“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p> 這段話里孟子提到了“君子三樂”: 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是指家人平安、家庭幸福; 二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指應坦蕩做人、無愧于心; 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指教書育人、傳道授業。 ![]() 據朱熹《孟子集注》所載,朱熹認為,家人平安之樂乃“人所深愿而不可必得者”,是否可得取決于天意;教書育人之樂乃“圣人之心所愿欲者”,但是否可得仍取決于他人;唯有坦蕩為人是“可以自致”之樂,故而當勉力為之、自我督促。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誘惑,可能是權力、可能是財帛、可能是美色、也可能是口腹之欲,正確對待這些誘惑,嚴格克制約束自己,明確信仰、堅定信念,在前行的途中不被欲望所左右,方能不負初心、坦坦蕩蕩,為官者才會真正愛民為民、執法者才會公正公平。 ![]() 人人為君子,心中坦蕩,則貪腐不存。正所謂:“人能克己,則仰不愧,俯不怍,心廣體胖,其樂可知,有息則餒矣?!?/p> 此外,教書育人之樂在當下也并非教師獨享的樂趣?!叭诵斜赜形規煛?,學習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經驗體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甚至是教訓、傳遞正能量,倘若身邊之人能因此有所啟發、受到影響,也未嘗不是君子之樂。 ![]() 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孟子在提出“君子三樂”的同時,還明確指出了不能稱為“君子之樂”的一點,即權力地位,這并不是一位君子獲得滿足感的必要條件。在當代語境看來,孟子此言也是在告誡諸位君子不要迷失本心、迷失在權力里,成為被權力左右的奴隸。 對得起家人、對得起對自己懷有期待的人,不輕易被路邊的風景動搖信念,不愧不怍、積極傳遞正能量,方是君子本色。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