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滿江紅怒發沖冠的作者是岳飛嗎?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滿江紅·怒發沖冠》是一首帶有強烈英雄氣質和正氣的詞作,表達了作者為國立功的決心,還有其樂觀的精神,被無數后人所敬仰。但關于《滿江紅·怒發沖冠》真正的作者卻存在爭議,我們一般是認為《滿江紅》由岳飛所著,不過當時岳飛被奸臣陷害,導致他的文稿全部被毀。而且岳飛成了朝廷忤逆,和他有關的史料也被銷毀了不少,更別說有人敢私藏岳飛的作品了。那這背后的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一)簡述岳飛的生平研究文史作品,筆者認為應從了解作者生平入手進行,這樣才能做到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取得成效。 岳飛年少時,曾拜周侗為師,學習兵法和武藝。周侗(1040—1119年),字光祖,華州潼關人,愛國人士,世稱“陜西大俠鐵臂膀”,北宋末年武術大師,以善于箭術聞名,明清評書人稱其為三國姜維的后代。在周侗師父的指點下,資質本屬上佳的岳飛,經過刻苦訓練和學習,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且深諳兵法,富有謀略。 北宋由于“重文抑武”,武備松馳,致使國家逐步瀕于危難之中,愛國有志的岳飛,20歲開始曾先后四次從軍。 1126年,金兵大舉南下,攻占汴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義憤填膺,渴望去“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直節報君仇”。但因家中有老母妻兒,他又放心不下。深明大義的岳母,親自用針在岳飛背上剌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在母親的鼓勵和期許下,岳飛決然辭家,踏上了一別十多年的征程。 ![]() 十多年的從軍路,岳飛戰勝幾多尋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本文限于篇幅僅舉一例。南宋初年的泰州之戰,號稱二十萬之眾的金軍前來攻打,岳家軍當時只是一支孤弱無援之軍,岳飛只得下令,護送淮南各州數十萬百姓撤退至江南。 金軍窮追不舍,友軍劉光世部不給任何支援,導致岳家軍糧道斷絕。在極不得已的情況下,岳飛便下令“刲尸繼廩”,就是割死去金兵的肉來充饑。就靠這個辦法,岳家軍戰士在絕境下發揮出驚人戰斗力,撐過了危局,將幾十萬百姓護送到了江南。這件史實載于岳飛嫡孫岳珂的《鄂國金佗稡編》中。 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所率領的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 后來在北伐取得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下,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師。1142年1月,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備受世人尊崇。 ![]() (二)對《滿江紅》詞有爭議岳飛的文才同樣卓越,后世人是公認的,但對其代表詞作、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滿江紅.怒發沖冠》,在后世人中有爭議。 先欣賞這首詞: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幾百年未見有人撰文質疑這首詞出自岳飛,但近代卻有人認為它是偽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依據。 其一、有專家根據《四庫提要辨證》的考證提出了疑問,岳飛嫡孫岳珂的《金陀粹編.家集》中未收錄此詞。岳珂收集爺爺岳飛的作品不遺余力,此集從編定到重刊,歷經31年,卻一直沒有收錄比岳飛其他詩詞更著名的這首詞,感覺不合常理。此外,在岳飛的朋友和與其有交往的同時代人中,也從未提及過這首詞。 這首詞只是到了明代嘉靖年間,大學士徐階收集散佚編成的《岳武穆遺文》中才出現,而《岳武穆遺文》是根據弘治十五年(1502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入的,趙寬也沒點明出處。而趙寬碑記中提及的岳飛的另一首詩《送紫巖先生北伐》,經考證已明確是偽作。一句話趙寬的誠信度差,使此詞也蒙塵了。 其二、詞中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與岳飛當時所處的歷史情況有出入,賀蘭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之西,南宋時屬西夏,并非金國的土地,而金國黃龍府在今吉林省境內。岳飛與將士們相約的是“痛飲黃龍府”,不可能以踏破賀蘭山缺來比喻攻打黃龍府的愿望。 其三、這首詞的慷慨雄壯風格,與岳飛其他詩詞中的委婉曲折有所不同。 由此認為這首詞是明代人的偽作,誰是具體偽作者?懷疑對象有好幾個,最著名的是于謙。因為當時明朝的形勢與南宋相仿,于謙與岳飛有相同的報復和遭遇。 ![]() (三)筆者管見系岳飛所作筆者為啥管見系岳飛所作?除了依據考證外,還有對其詩詞風格的分析。 據明代陳霆《渚山堂詞話》中收載的宋代邵公序作詞贈岳飛的紀事:“有邵公序者, 薄游江湘,道其管內,因作《滿庭芳》詞贈之云:“......笑談頃、匈奴授首”、“......絕漠橫行。功誰紀,風神宛轉,麟閣畫丹青。”從而可以感受到,是對岳飛詞句“壯士饑餐胡虜肉”、“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兩句詞的囊括和效仿重唱。通過此詞可以認定邵公序見過岳飛的原作。從本文前述所舉例子也可知道,岳家軍吃過死去金兵肉的, 此外,岳飛還有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詞: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知道這首詞的世人不多。它首見于徐用儀所編《五千年中華民族愛國魂》一書,卷端有名為“岳武穆墨跡”的照片,并有元代謝升孫及明代宋克、文徵明寫的跋。其中謝跋寫于元統二年,即1334年,距岳飛被害不到二百年。專家考證墨跡確為岳飛手筆。由于證據確鑿,前些年武昌重修黃鶴樓,便專門為此詞立碑,永作紀念。 它與上一首“滿江紅.怒發沖冠”詞,堪稱姊妹篇。承繼了蘇軾豪放之風,滿腔熱血,正氣恢宏,為此后以辛棄疾為代表的愛國主義詞人的崛起開了先河。 ![]() 岳珂的《金陀粹編》,是考證岳飛作品的權威性史籍,其中收錄了一首岳飛的《小重山》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不知底細之人,可能認為這是一首寫日常生活起居感受的詞。其實不然哦。岳飛此詞當作于退兵之后。其中“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是指他的故鄉河南湯陰已成為淪陷區,他解甲后也無家可歸。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是感嘆投降派占了上風,作為主戰派的自己少了知音,報國無門...... 岳飛的感情是豐富的,表現手法是多樣的,他的愛國主義詩詞,既有豪放的風格,也有委婉曲折的細語,僅以此詞就可充分說明。 文末補白:為啥岳飛的這首《滿江紅.怒發沖冠》詞,明代才出現呢?筆者是這樣認為的,重視家藏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收藏岳飛此詞之人將其作為珍貴之物,秘不示人。再說在宋后近百年的元代,作為”南人“(指居住在東南部的漢人),社會地位最低,更不愿意把家藏拿出來示人了。到了明代,社會形勢大變,在某種合適的條件下,岳飛這首詞才重見了天日。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黃桷文學社副社長。 |
上一篇:雞肉燉蘑菇湯的做法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