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點擊右上角的【關注】獲取免費學習資料

一年級
一、看樣子,連一連。

二、把古詩補充完整。
春 曉
( )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 )。
夜( )( )( )( ),
( )落知( )( )。
三、讀一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羊媽媽收菜
羊媽媽帶著小羊到菜園里去收菜。
他們走到蘿卜地里。羊媽媽拔了一個蘿卜。小羊要吃蘿卜葉子。羊媽媽說:“蘿卜的根最好吃。”
他們走到白菜地里。羊媽媽拔了一棵小白菜。小羊要吃白菜的根。羊媽媽說:“白菜的葉子才好吃呢!”
他們走到西紅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紅柿的葉子。羊媽媽說:“要吃西紅柿的果實呀!”
1.羊媽媽帶著小羊到了哪些地方?
2.閱讀短文,我們知道西紅柿的 好吃;蘿卜的 好吃;白菜的 好吃。
3.你家里的菜都是吃它的哪一部分?請你舉出兩種菜的吃法。
4.讀了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一年級答案:
一、北京 伙伴 太陽 因為 金秋 學校 這樣 走入
二、春 鳥 來風雨聲 花 多少
三、1.蘿卜地 白菜地 西紅柿地
2. 果實 根 葉子
3. 略
4. 知道了蘿卜、白菜、西紅柿好吃的部分是根、葉子、果實。
二年級
一、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泥寧 波紋 能夠
B.年邁 甘蔗 京色
C.晶瑩 皮勞 勞動
D.尋覓 郊外 好像
二、句子練習。
(1)照樣子改寫句子。
例:爸爸把枝條遞給了妹妹。
枝條被爸爸遞給了妹妹。
工人們把甜菜汁熬成了糖。
(2)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①天上一團一團的云好像 。

② 好像柔軟的綠毯。
三、讀一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夏夜,月光照進了院子里。
院中的一間房子里有一個孩子已經睡著了。在孩子的身邊,有一張畫完了的畫。 畫中間有一個池塘;池塘里有幾枝荷花,還沒有開放;一只蜻蜓蹲在荷花上面,透明的翅膀平展著;遠處,禾苗在風中點頭;畫旁還寫了一首古詩:小荷才露尖尖角……
1.短文共有( )個自然段,第( )自然段具體講了畫的內容。
2.填空。
一( )房子 一( )孩子 一( )畫
一( )池塘 一( )荷花 一( )蜻蜓
3.孩子畫了什么?請把畫中沒有出現的事物用“”劃去。
池塘 荷花 蜻蜓 禾苗 房子
二年級答案:
一、 D
二、
(1)甜菜汁被工人們熬成了糖。
(2)巨大的棉花糖;碧綠的草地
三、
1.2 二
2. 間個 張 個 枝 只
3.房子

三年級
一、把詞語和相應的意思連起來。

二、在括號中用“√”表示修辭方法為比喻的句子。
1.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 ( )
2.小小的乾坤圈比大山還重。 ( )
3.牽牛花仿佛是一個個小喇叭,可愛極了。 ( )
4.小明好像和他的爸爸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 )
三、課內閱讀。
《小露珠》節選
“早哇,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葉上的小青蛙對小露珠說。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稈上的小蟋蟀對小露珠說。
“早哇,像珍珠那么圓潤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對小露珠說。
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
1.這個片段主要寫了什么?
2.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分別把小露珠比作了什么?
3.小露珠具有哪些特點?
三年級答案:
一、

二、3.√
三、
1.小動物們都喜歡小露珠。
2.比喻、排比。把小露珠比作了鉆石、水晶、珍珠。
3.小露珠十分閃亮、透明、圓潤。
四年級
一、辨析形近字。
兇( ) 梢( ) 拒( )
洶( ) 稍( ) 柜( )
辭( ) 增( ) 憧( )
辟( ) 贈( ) 撞( )
二、按要求,寫句子。
1.人與人之間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改寫為反問句:
2.我是一名醫生。我不會讓病人承受病痛的折磨。
用關聯詞將句子連成一句話:
3.蓮花是那么潔白、那么高貴、那么美麗。
仿寫句子:
4.人們散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
修改病句:
三、課外閱讀
看京劇
7時30分,開場的鑼鼓驟然響起,觀眾席上燈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揚的樂曲聲中,身穿中國民族服裝的演員出現在舞臺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劇傳統保留劇目展現在觀眾面前。精彩的武打、優美的舞蹈和圓潤動聽的唱腔緊緊地扣住了觀眾的心弦,顯示出京劇藝術的無窮魅力。
記者身處觀眾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見不遠處,一位金發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當打到緊要處,就不由自主地抓緊身邊的男友的手。而當《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現在舞臺上時,記者身邊幾位鶴發童顏的外國老人便陶醉在悠揚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動處,甚至伴著臺上的輕歌曼舞,用腳打起了拍子。更多內容請關注小學語文
《水漫金山》的演出開始了,劇場內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戰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眼花繚亂的花槍,還有一連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滿場叫好聲。特別是白娘子力戰群敵時的踢槍絕技,更是驚得“老外”們目瞪口呆,情緒高漲。
掌聲,春雷般的掌聲,在劇場內一次次滾動。觀眾席里,接連不斷亮起閃光燈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情不自禁地跑到臺口,不住地按動照相機的快門。一些觀眾隨身攜帶的攝像機也開始運轉……
1.京劇藝術的哪些特點扣人心弦?
2.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外國觀眾對中國藝術十分陶醉?用橫線畫出來。
3.描寫外國觀眾觀看京劇表演時的表現有什么作用?
4.“掌聲,春雷般的掌聲,在劇場內一次次滾動。”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年級答案:
一、
兇惡 洶涌 樹梢 稍微 拒絕 柜子
告辭 開辟 增加 饋贈 憧憬 撞車
二、
1.難道人與人之間沒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嗎?
2.如果我是一名醫生,我就不會讓病人承受病痛的折磨。
3.湖水是那么靜、那么清、那么綠。
4.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
三、
1.精彩的武打、優美的舞蹈和圓潤動聽的唱腔
2.一位金發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當打到緊要處,就不由自主地抓緊身邊的男友的手。
當《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現在舞臺上時,記者身邊幾位鶴發童顏的外國老人便陶醉在悠揚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動處,甚至伴著臺上的輕歌曼舞,用腳打起了拍子。
3.生動地再現了演出時的盛況,通過外國觀眾對中國京劇的陶醉,把京劇的魅力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4.比喻。生動地寫出了演出現場熱烈的氣氛。

五年級
一、照樣子加部首,組新字再組詞。
例:欠 火=炊(炊煙)
丈 ( )=( )( )
便 ( )=( )( )
單 ( )=( )( )
不 ( )=( )( )
二、根據語境,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專心致志 全神貫注
1.他們正在( )地觀看世界杯。
2.在吵鬧的教室里,只有他在( )地學習。
擔任擔負
3.年輕的小李因出色的能力而( )著技術總監的職務。
4.自由的第一個意義就是要( )起自己的責任。
三、課外閱讀。
我的“懶老師”
給我們上過課的老師可多了,但在我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的卻是被我們稱之為“懶老師”的羅老師。
別看他“懶”,他可講究了:一頭烏黑的頭發,身上一套整潔的西裝,腳穿一雙普通的皮鞋,擦得錚亮,可精神啦!
同學們為什么稱他“懶老師”呢?這還得從他上課說起。在一、二年級時,無論是教拼音,還是教識字、寫字,他都非常認真,生怕教漏了一點。可是到了三、四年級后,羅老師像換了個人似的,變得讓我們越來越不認識了。就拿學習一篇課文來說吧,他總是要我們先自己預習,讀課文,查字典,勾畫生字、新詞等,上課時讓我們明確應達到哪些目標,然后讓我們自己去讀、去想,或分組討論。而他呢?這組看一下,那組聽一聽,有時遇到較難的問題,也僅僅提示一下了事。
至于獨立閱讀課文就更是我們自己的事了。時間長了,“懶老師”的外號自然就叫開了。可說來也怪,每次考試,我們班的成績都是年級首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把心中的疑惑告訴了爸爸。爸爸笑著說:“孩子,你們冤枉羅老師了。你們的羅老師其實并不懶,他是一個勤奮好學、勇于探索的好老師,他寫的教學論文經常在縣級,乃至省、國家級教育刊物上發表呢!”
聽了爸爸的話,我為錯怪羅老師而感到臉紅,更為有這樣一位“懶老師”而高興自豪!
1.用“ ”畫出老師懶的表現。
2.對老師的外貌描寫有什么作用?
3.“我”心中的疑惑是什么?
4.“懶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五年級答案:
一、
木 杖 手杖
革 鞭 鞭策
蟲 蟬 蟬聯
口 否 否定
二、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擔任 擔負
三、
1.他總是要我們先自己預習,讀課文,查字典,勾畫生字、新詞等,上課時讓我們明確應達到哪些目標,然后讓我們自己去讀、去想,或分組討論。而他呢?這組看一下,那組聽一聽,有時遇到較難的問題,也僅僅提示一下了事。
2.寫老師很講究,側面描寫出老師一點都不“懶”。
3.老師沒怎么教育我們,而每次考試我們班的成績都是年級首位。
4.勤奮好學、勇于探索,懂得激發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好老師。
六年級
一、先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再根據語境把詞語填入句中。
聚集——( ) 愚笨——( ) 迅速——( )
忠實——( ) 開闊——( ) 強健——( )
1.這孩子曾經遇到一個人販子哄騙他,但是他很( )地躲開了。
2.這個房間太( )了,以至于連三個人都容納不下。
二、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的話。
今天我讀了一篇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的作者是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的安徒生寫的。小女孩的命運實在是太悲傷了。讀了童話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三、課內閱讀。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節選)
就在他離開祖國的那幾天,華沙爆發了反抗沙俄統治的起義。可是,不久起義失敗了。肖邦得知這一消息,悲憤欲絕。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
肖邦日夜思念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關在幽暗的房間里,點上一支蠟燭,徹夜地作曲、彈琴。時間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肖邦在法國巴黎一住就是18年。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肖邦的肺結核病又復發了。1849年10月,他終于躺倒在病床上。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肖邦就是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才39歲。
1.起義失敗后肖邦是怎么做的?
2.為了表達對肖邦逝世的痛惜之情。我們在朗讀最后兩段的時候應該使用( )
A.低緩的語速 低沉的語氣
B.輕快的語速 激昂的語氣
3.文中畫線部分用了三個“工作”,你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
4.肖邦臨死前托付姐姐的事是 ,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 。
六年級答案:
一、
分散 機智 緩慢 虛偽 窄小 虛弱
1.機智/迅速 2.窄小
二、
今天我讀了一篇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的作者是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的安徒生。小女孩的命運實在是太凄慘了。讀了童話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三、
1.肖邦化悲憤為力量,用音樂詮釋了革命的熱情,激勵波蘭人民振奮精神,繼續抗爭下去。
2.A
3.強調了在肖邦的心里除了為祖國工作,別無他念。
4.死后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對祖國強烈的愛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