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古詩修辭手法技巧 語文學習古詩詞學習
發(fā)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語文學習 | 古詩詞學習 - 常見藝術手法解析之修辭手法!(建議收藏!)
課前預告:常見修辭手法:聯想、用典、烘托、襯托、對比、夸張、比喻、互文、反復,同學們記得做古詩詞鑒賞的時候可以運用起來哦!

聯想是由一個事物聯系到另一個與之相關的事物的寫作手法,該手法關注兩事物之間相關聯的特點;
這種修辭手法具有強烈的浪漫色彩,因此多出現在浪漫主義詩人的古詩詞中,如盧綸的“三湘衰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用典是指在詩詞中引用歷史典故或者古詩文中的詞語來表明自己觀點的修辭方法,包括明用和暗用兩種(直接用典和間接用典);
古詩詞中使用這種修辭手法可以增加內容的豐富度的同時又保證語言的凝練,增強感染力和表現力,例如文天祥的“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烘托本是國畫的一種稱為“烘云托月”的技法,而后借用到古詩詞當中的一種修辭手法;
這種修辭手法可以借用環(huán)境氣氛等的描寫,更加突出描寫對象的特點,有時會與渲染手法相結合,例如《陌上桑》的“行者見羅敷,下單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襯托和烘托類似,或者說襯托是烘托的一種形式,這種寫作手法包括正襯和反襯兩種,其中正襯是以美好襯美好,以丑陋襯丑陋,例如李白《贈汪倫》中所寫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而反襯則是相反,之前我們學習的以樂景寫哀情和以動稱靜等都屬于反襯。

對比是將兩個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這一手法可以使兩者的區(qū)別更加明顯;
例如高適在《雁歌行》中所寫的“戰(zhàn)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

夸張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是故意將事物的某一特點進行夸大或者縮小的描寫手法,在現代文學中,夸張往往帶來諷刺感;
在古詩詞中也常會出現夸張的手法,特別在浪漫主義詩人的筆下較為常見,例如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比喻和夸張一樣,也是如今非常常見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比喻又稱為“比興”,這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學習過了;
在古詩詞中,比喻也是很常見的修辭手法之一,像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互文也稱為“互辭”,是上下文相互滲透、交錯、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意義的修辭手法,例如《木蘭辭》中的“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反復是指在詩詞中,同一詩句或者詞語多次出現,達到強調和加強情感的作用,例如辛棄疾的“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今天,我們學習了古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其中大部分在現代漢語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大家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結合之前“語文閱讀理解”中講修辭手法的推文進行學習,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的進行古詩詞鑒賞哦,下周我們繼續(xù)學習語文相關的知識哦!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請關注我們哦!
本文由如意王工作室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409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