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北京大柵欄由來 走進北京大柵欄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3)
北京市前門外有一條著名的商業老街,名叫大柵欄,是中外游客來京的必去之地。“大柵欄”,按照現在普通話的讀法,應該讀[dà zhà lán],但北京人卻叫這里為大什爛兒[dà shí lànr] ,這是怎么回事呢?


網上有一種說法為大柵欄的讀音屬于保留古音的北京方言讀法,是京味兒讀法。但柵讀[shí]的,并非只有北京大柵欄,山西省文水縣有個開柵鎮,柵也是讀[shí],是否說明這個讀音并非北京方言所獨有的呢?

我查了查家里的現代字典、詞典,“柵”只有兩種讀音:一個讀[zhà],如柵欄,一個讀[shān]。但實際“柵”有四種讀音,分別是[zhà]、[shān]、[shi]和[cè]。[zhà],如柵欄;[shi]地名,如北京大柵欄、文水開柵鎮;[shān],如柵級,多級電子管靠陰極的一個電極,如城柵、戍柵(圍墻和柵欄,常指防御設施);[cè],如上柵、下柵,地名,均在中國廣東省。
這樣看來,或許柵讀[shí]本就是地名的一種讀法呢?
北京大柵欄原稱廊房四條,明代弘治元年(1488),為加強京師社會治安,實行“宵禁”。北京城內各條街巷道口,都設立了木柵欄,晚上禁止通行。廊房四條是繁華的商業區,柵欄由當地的商人們出資,木柵欄就建的格外的大,久而久之這條街就被稱為大柵欄。
大柵欄已有500多年的繁華商業史。清末民初,這里匯集了一大批老字號,瑞蚨[fú]祥綢布莊、六必居醬園、馬聚源帽店、內聯升鞋店、同仁堂藥鋪等等,有“頭頂馬聚源(帽),腳踩內聯升(鞋),身穿八大祥(綢緞),腰纏四大恒(錢莊)”的順口溜。

1900年義和團因燒洋貨鋪而將整條街付之一炬,幾年后便重建起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按民國初期的風貌修復的,至今仍保存著明末清初“三縱九橫”的格局,三條南北縱向的街道,九條東西橫向的胡同。
漫步街上,兩側的建筑物鱗次櫛比、風格各異,中西結合,百年老店隨處可見:祥義號綢緞店、瑞蚨祥綢布莊、同仁堂藥鋪、稻香村糕點、大觀樓電影院等等。



百年老店瑞蚨祥(非鴻記),是清末北京最大的綢布店,也是大柵欄街區唯一保存老字號原貌的店堂,現在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瑞蚨祥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北京瑞蚨祥始建于1893年,1900年義和團燒毀,1901年又重建,1954年瑞蚨祥響應政府號召實行了公私合營。



店名的來歷,據說是引用“青蚨還錢”的典故,蚨是古書上的一種蟲,也是銅錢的別稱,瑞蚨祥是瑞氣吉祥、財源廣進之意。
瑞蚨祥門面是歐洲風格巴洛克建筑,對稱的曲面、石柱石雕,極富立體感?!叭痱断椤贝箝T牌匾是清末翰林李林庠(xiáng)所書,端莊凝重。


進入店內,里面是二層樓,分為前后兩段,外面正廳為中式風格,磚雕照壁墻、紅木條案、紅色的鏤空窗欞。進門右手是一組銅塑,表現了我國古代養蠶、紡絲、染色和織綢的工序。展柜里是瑞蚨祥的光輝歷史,1949年開國大典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



進入營業廳內,寬敞開闊,富麗堂皇,別具特色,四排黃色的圓柱支撐著樓頂,廳內各種花色的布料綢緞琳瑯滿目。二樓木質雕花圍欄顯得低調奢華,中央的“天井”,玻璃屋頂可以自然采光。


一層樓梯拐彎處,紅色的墻面上,幾行金色的字體:“歷史的名字要保存……瑞蚨祥一萬年要保存?!边@是1956年毛主席在《同民建和工商聯負責人的談話》中說的話:“歷史名字要保存,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的名字為什么不要?瑞蚨祥、同仁堂一萬年要保存。全國有名的招牌要拍下照片來,有許多招牌的字是寫得好的,不留下來后代就不知道了……王麻子、東來順、全聚德要永遠保存下去。內容是社會主義的,名稱是封建時代的也可以。”說明了毛主席是對中華老字號傳承的重視。
登上二樓,放眼看去,寬闊的大廳,中間樓頂掛著大紅圓燈籠,幾排紅色的圓柱,大廳擺放著紅木中式座椅,櫥柜里掛著高級絲綢服裝、旗袍,玻璃柜臺里擺放著旗袍上的中式盤扣,色彩繽紛,各式各樣,滿滿的中國風。
古老的大柵欄,承載著皇城商業的百年變遷,見證著市井文化的興衰榮辱,老街鮮活而多姿、歷久而彌新……(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428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