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21 楊氏之子
教學目標
1.會認“詣、禽”2個生字,會寫“梁、詣、禽”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與幽默。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與幽默。
教學策略
1.識字寫字
隨文識字,提醒學生注意“詣其父”的“詣”字,應該讀“yì”,不要讀成“zhǐ”。提醒學生注意“禽”字的倒數第二筆是撇折,不要寫成豎和提。
2.閱讀理解
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法,如學生嘗試讀文、教師示范讀文,幫助學生在把短文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利。在讀通課文后,引導學生根據注釋、插圖,聯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語言運用
感受楊氏之子風趣、充滿智慧幽默的語言,并學會運用這種語言進行表達。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詣、禽”2個生字,會寫“梁、詣、禽”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的意思。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單元導讀,引出課題
1.談話導入。
要是我問你,你會說話嗎?一定有許多同學不以為意,認為這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如果我再進一步問,你能把話說好嗎?你又會怎樣回答呢?會說和說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走近一些善于表達的人,看看他們是怎樣說話的,從中體會其語言表達的幽默和風趣,感悟語言表達中智慧的閃現。我們先去認識誰呢?
2.板書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板書:楊氏之子)
3.理解課文題目。
(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
(2)楊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楊家的兒子)
(3)這樣說,我該是“劉氏之女”,你該是什么呢?
4.回顧學過的文言文。
(1)從題目上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用古代語言寫成的文章,我們把它叫作文言文。
(2)回顧一下,這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
5.教師小結:讀文言文、學文言文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君不見古人讀書搖頭晃腦,讀得有滋有味嗎?
【設計意圖】通過單元導讀,引出課文題目,以學生的姓氏為切入點,抓住一個古文中典型的語言點,使學生對“氏”能夠遷移運用,使課文題目導入實現了情趣與理趣的有效融合。
板塊二 初步感知,讀出韻味
1.學生試讀文言文。
(1)請同學們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給把握不準讀音的字做上記號。
(2)學生自由試讀文言文。
(3)指名學生讀文言文,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相機指導多音字“為”和“應”的正確讀法。
2.教師范讀文言文。
(1)好多人認為文言文難學,其實學好文言文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瑯瑯。下面,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
課件出示:
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師按劃分的節奏范讀文言文。
(3)怎么樣,讀文言文也蠻有味道的吧?你們覺得朗讀文言文特別要注意什么?(停頓)對,文言文節奏明快,舒緩有度,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詞語和詞語、句子和句子之間的停頓。
(4)那你們仔細聽老師讀第一句。(老師帶讀第一句,學生跟讀第一句)
(5)只注意停頓還不行,還要注意讀出古文的韻味,再仔細聽老師讀。(老師帶讀第一句,學生跟讀第一句)這一遍是不是讀得更有古文的味道了呢?
(6)教師小結:我們讀古文的時候要盡量做到字斷音連,音斷意連。
3.指名學生讀第一句,進行朗讀指導。
4.學生看著課件上劃分好節奏的課文,自由練讀。
5.指名學生讀全文。教師相機指導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現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所以要分開讀,不能連起來讀。
6.女生讀,男生讀,全班齊讀文言文。
7.檢查學生生字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造詣、禽獸)
指名學生讀,再全班齊讀。
8.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梁”“詣”和“禽”字。(學生觀察—老師范寫—學生練寫)
【設計意圖】學習文言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學生讀得不一樣的地方正是他們感到困惑之處,教師將其抽出,并重點講解,能讓學生的讀書有更強的指向性,讓學生在朗讀中不遺余力地實現讀懂、讀通課文的目標。
板塊三 熟讀課文,讀懂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故事的內容。
課件出示:
?你對楊氏之子了解了多少?
?故事中除了楊氏之子,還有誰?
?他們談了些什么?你是從哪句話中知道的?
指導學生回答以上三個問題。(學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強求正確,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能力。)
2.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還記得我們學習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時候,運用了什么方法嗎?(根據注釋、插圖,聯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
3.學生自學,理解課文的意思。
多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準確地理解字詞、句子的意思,還得借助于注釋。現在請大家結合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學生自學,理解課文的意思。)
4.小組討論交流:何以得知楊氏之子“甚聰惠”?
5.全班交流反饋。(學生自由交流)
6.引導學生講述楊氏之子的故事。
誰能把課文的意思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指名學生講故事)
7.再讀課文,讀出感情。
現在我們帶著理解再來讀課文,肯定能讀得更有滋味。(全班有感情地讀課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這是學習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這一環節的教學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能比較容易地完成教學目標,而且能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背誦課文。
2.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與幽默。
教學過程
板塊一 體會巧妙,感受機智
1.理解孔君平的話。
(1)你聽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嗎?為什么他單單指著楊梅說,不說其他水果呢?(孔君平看到楊梅,聯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板書:楊梅——楊家果)
(2)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楊氏子聽出來了嗎?(聽出來了)你是從文中哪個地方看出來的?(“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楊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來反駁)
(3)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學生接讀)還治其人之身。(板書:孔雀——孔家禽)
(4)再自由讀讀最后兩句話。想想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書來說說。(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么楊梅又怎么會是我家的果呢?)
2.理解楊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這樣跟你開玩笑,你會如何回答呢?(指名學生回答)
(2)我們的回答和楊氏之子相比,你體會到了什么?(楊氏子聰明,語言幽默、有禮貌)
3.對比閱讀,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
課件出示: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一樣?(第1句話是肯定句,第2句話是否定句)
(2)楊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楊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
(3)從楊氏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楊氏子的什么特點?(楊氏子思維非常敏捷,語言也機智幽默)
4.理解“應聲答曰”的妙處。
(1)這么巧妙的回答,楊氏子思考了很長時間嗎?(馬上回答,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
(2)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他是一個思維敏捷、機智、說話有禮貌的孩子)
(3)教師小結:楊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禮,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說了——(學生接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5.語言訓練。
(1)如果來訪的客人姓黃,你覺得他會怎樣回答?(未聞黃瓜是夫子家菜)
(2)如果來訪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黃,而是其他的姓,你會用自己的姓說一句嗎?(指名學生說)
【設計意圖】感受楊氏之子的聰慧需要創設情境。在師生之間的一次次對讀中,為學生搭建起語言實踐的平臺。在這樣的平臺之上,沒有教師生硬的說教,有的是學生在語言實踐過程中真切的體驗。
板塊二 發揮想象,熟讀成誦
1.發揮想象,突出妙處。
(1)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話會是什么反應。(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楊梅的“楊”和姓楊的“楊”字一樣,來考考這個孩子,看他是不是真的非常聰明,沒想到,他居然將我的姓和孔雀的“孔”聯系起來反問,回答得又是那樣婉轉,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著說:“耳聞楊氏之子甚聰惠,今日一談,果然名不虛傳哪!真是可喜可賀!”)
(2)誰能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述孔君平的反應?(孔君平一愣,繼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2.熟讀成誦。
(1)教師引導:古人用了短短5句話55個字就講了一個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楊氏子的聰慧、禮貌,像這樣的文章,我們應該把它背誦下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
3.教師小結:文言文《楊氏之子》這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同學們可以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家長聽,也可以直接背誦古文給家長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體會楊氏子回答的巧妙。指導學生背誦文言文,積累文言文常用字詞,在學生心中留下古文的意蘊。
板塊三 拓展閱讀,好書推薦
1.本文選自《世說新語·言語》,介紹《世說新語》。
課件出示: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大夫言談、軼事的志人小說集。
2.推薦《世說新語》。
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楊氏子這樣聰慧的人的故事,老師推薦大家閱讀《世說新語》,你會發現學習文言文很有意思。
3.總結學法。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文言文,你能回憶一下我們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嗎?(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想象、多讀)
4.教師總結:漢語有著無窮的魅力,有“口吐金蘭”的語言香氣,有“唇槍舌劍”的語言戰爭,有“妙筆生花”的語言表達,有“舌戰群儒”的語言典故,語言的藝術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希望同學們能在生活中恰當地使用語言,遠離粗俗的字眼,唇齒間流露幽默、風趣的智慧語言。
【設計意圖】推薦學生閱讀《世說新語》,引導學生課外繼續閱讀古文,將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和熱情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433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