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2閱讀(6)
1三下語文言文閱讀集訓專練篇(Word 版1-8 周突破),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guān)于小學文言文閱讀與訓練練習題?以下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文言文閱讀與訓練練習題
1
三下語文言文閱讀集訓專練篇(Word 版1-8 周突破)
三下文言文(1-2 周)
第一周
賣柑①者擔筐入市。數(shù)柑墜于地。一童子在后見之,急拾②柑以還賣柑者。賣柑者曰:
“童子誠實,可嘉也。”取二柑報之。童子不受。
【注釋】①柑:柑橘。②拾:撿。
1.給下列畫線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急拾柑以還賣柑者( )
A.還有B.歸還C.回報
(2)可嘉也( )
A.美好B.歡樂C.嘉獎
2.童子看見別人的柑橘掉在地上,是怎么做的?用“ ”在文中畫出來。
3.關(guān)于文中畫線的句子,下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孩子)拿了筐中的兩個柑橘作為自己的報酬。
B.(賣柑橘的人)想要把自己的兩筐柑橘送給孩子。
C.(賣柑橘的人)拿了兩個柑橘給孩子作為報答。
4.讀完短文,我覺得童子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1)B (2)C
2.急拾柑以還賣柑者
3.C
4.誠實、善良
【譯文】
一個賣柑橘的人用筐擔著柑橘到市場上去賣。有幾個柑橘掉在了地上。有個孩子在賣柑橘的
人身后看見掉落的柑橘,急忙撿起來送還給賣柑橘的人。賣柑橘的人說:“孩子很誠實,值
得嘉獎”。賣柑橘的人拿了兩個橘子給孩子作為報答,孩子沒有接受。
2
第二周
貓斗
黃白二貓,斗于屋上,呼呼而鳴,聳毛豎尾,四目對射,兩不相下①。久之②,白貓稍
退縮,黃貓奮起逐之,白貓走③入室,不敢復出。
【注釋】①兩不相下:不相上下。②久之:過了很長時間。③走:逃跑。
1.用文章中的字詞填一填。
兩貓相斗,一只是______貓,另一只是______貓。它們在______上相斗。聽,它們打
斗的聲音:___________;看,它們打斗時的樣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兩不相下,結(jié)果______貓敗,______貓勝。
2.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意思。(在正確答案的序號上打“√”)
(1)黃貓奮起逐.之A.追趕B.強迫離開
(2)不敢復.出A.回答B(yǎng).再,重來
3.下列朗讀停頓正確的是( )
A.久之,白貓稍/退縮,黃貓/奮起逐/之,白貓/走入室,不敢/復出。
B.久之,白貓/稍退縮,黃貓/奮起逐之,白貓/走入室,不敢/復出。
C.久之,白貓稍/退縮,黃貓奮起/逐之,白貓/走入室,不敢/復出。
4.文中并沒有說出兩只貓打斗的原因,請你猜一猜:它們?yōu)槭裁匆蚨纺兀堪涯?/p>
的猜測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黃白屋呼呼聳毛豎尾四目對射白黃
2.(1)A (2)B
3.B
4.示例:兩只貓可能因為對方搶占了自己睡覺的地方而打斗。
【譯文】
有一只黃貓和一只白貓,它們在屋頂上打架,發(fā)出呼呼的叫聲,兩只貓的毛聳立起來了,尾
巴也豎起來了,它們四只眼睛對視著,兩只貓不相上下。久而久之,白貓有點退縮了,黃貓
3
乘勝追擊,白貓急忙跑入屋子里,再也不敢出來了。
4
三下文言文(3-4 周)
第三周
濫竽①充數(shù)②
齊宣王③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④處士⑤請為王吹竽,宣王說⑥之,廩⑦食⑧以數(shù)
百人。宣王死,湣王⑨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選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注釋】①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②充數(shù):
湊數(shù)。③齊宣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國君。④南郭:復姓。⑤處士: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⑥說:同“悅”,高興。⑦廩(lǐn):糧食。⑧食(sì):供養(yǎng)。⑨湣(mǐn)王:齊國國
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后繼位。
1.聯(lián)系上下文,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填序號)
(1)齊宣王使.人吹竽( )
A.用。B.使者。C.讓。
(2)請.為王吹竽( )
A.請求。B.敬辭。C.邀約。
2.齊宣王時,南郭處士能為王吹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齊湣王時,
南郭處士逃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像南郭處士這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1)C (2)A
2.齊宣王喜歡聽三百人一起吹竽齊湣王喜歡聽樂師一個個單獨吹竽
3.混入內(nèi)行冒充有本事,實際上毫無真才實學
【譯文】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合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
拿數(shù)百人的糧食供養(yǎng)他。齊宣王去世后,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樂師一個個單獨吹竽,
南郭處士聽后便逃走了。
【作品簡介】
5
《韓非子》是戰(zhàn)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這部書現(xiàn)存五十五篇,約十余萬言,
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shù)、勢相結(jié)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tǒng)一六
國提供了理論武器。“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shù)”等成語典故都出自這本著作。
第四周
晏子使楚
晏子①使②楚。楚人以晏子短③,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④晏子。晏子不入,
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⑤更道,從大門
入。
選自《晏子春秋》
【注釋】①晏子: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②使:出使。③短:
這里指身材矮小。④延:請。⑤儐(bīn)者:主管迎接賓客的人。
1.下列對“儐者更道”中的“更”注音和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 )
A.gēng 更好B.gēng 更改
C.gèng 更好D.gèng 更改
2.根據(jù)意思在文中找出相應(yīng)的句子,并用橫線畫出來。
楚人因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了一個小門請晏子進去。
3.“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下列對晏子這樣說的目
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告訴楚人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入。
B.楚國不是狗國,不能走這個狗門。
C.如果讓晏子從狗洞進入,就是承認了楚國是狗國。
D.要從狗洞進入,貶低楚國。
4.文中的晏子是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B
2.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
3.D
6
4.聰明機智、能言善辯
【譯文】
晏子出使楚國。楚人因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了一個小門請晏子進去。
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不應(yīng)該從
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著晏子改從大門進去。
【作品簡介】
《晏子春秋》又稱《晏子》,是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
籍。書中記載了許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
能、虛心納諫的事例,成為后人學習的榜樣。該書思想內(nèi)容豐富,不僅體現(xiàn)了晏
嬰的為政思想,也展現(xiàn)了齊國的政治樣貌,對研究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哲學、
文學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三下文言文(5-6 周)
第五周
韓娥善歌
昔韓娥①東②之③齊,匱④糧。過雍門,鬻歌⑤乞⑥食。既⑦去,而余音繞
梁欐⑧,三日不絕。左右⑨以其人弗⑩去。
選自《列子·湯問》
【注釋】①韓娥:韓國的歌唱家。②東:向東行。③之:去。④匱:缺少。
⑤鬻(yù)歌:賣唱。⑥乞:討要。⑦既:已經(jīng)。⑧梁欐(lì):梁柱。
⑨左右:周圍的人。⑩弗(fú):不,沒有。
1.下列畫線字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韓娥善歌(熟悉) 三日不絕(斷)
B.韓娥善歌(善于,擅長) 三日不絕(窮盡)
C.韓娥善歌(善于,擅長) 三日不絕(斷)
2.用自己的話翻譯下面的句子。
左右以其人弗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用橫線畫出文中表現(xiàn)“韓娥善歌”的句子。
4.這篇文言文中包含一個成語: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周圍的人都以為她沒有離開。3.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左
右以其人弗去。4.余音繞梁
【譯文】
從前韓娥向東到齊國去,缺少糧食。經(jīng)過雍門時,賣唱來討要食物。她離開后,
歌聲的余音還在城門的梁柱間繚繞,三日不斷,周圍的人都以為她沒有離開。
【作品簡介】
《列子》是戰(zhàn)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學所著哲學著作。全書共載哲理散文、寓言故
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134 章,如《黃帝篇》有十九個,《周穆王篇》有十一個,《說符
篇》有三十個。書中的每篇文章,不論長短,都自成系統(tǒng),各有主題,反映睿智和哲理,淺
顯易懂,饒有趣味。
第六周
合群之蟻
馮兒至階前,見一蟲,僵臥①于洞旁。忽有兩小蟻,自洞中出,欲曳②入之。
但蟲大蟻小,不得動。未幾③,群蟻皆來。或④拖其尾,或拉其足,合力舁⑤之
而入。
【注釋】①僵臥:躺著不動,這里指死去。②曳(yè):拖,拉。③未幾:不
久,沒多久。④或:有的。⑤舁(yú)抬。
1.“或拖其尾,或拉其足”中“其”指的是( )
A.小蟻B.蟲子C.馮兒D.群蟻
2.說說下面這句話的意思。
忽有兩小蟻,自洞中出,欲曳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圈畫出群蟻搬運蟲子的動詞。
8
4.讀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忽然有兩只小螞蟻,從洞中出來,想要把蟲子拉進洞里。3.拖拉舁
4.示例:我明白了團結(jié)就是力量的道理,遇到問題時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團結(jié)合
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譯文】
一個姓馮的小孩走到臺階前,看到一只死去的蟲子,躺在洞穴旁,忽然有兩只小
螞蟻,從洞中出來,想要把蟲子拉進洞里。但蟲子太大,螞蟻太小,不能拉動。
沒多久,一群螞蟻都來了。有的拖蟲子的尾巴,有的拉蟲子的腳,合力把蟲子抬
進洞里。
三下文言文(7-8 周)
第七周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
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④
乎?
選自《呂氏春秋》
【注釋】①涉:渡。②遽(jù):急忙,立刻。③契:刻。④惑:糊涂。
1.文言文中,“……者”有“……的人”、“……的地方”的意思。“楚人有涉江者”
意為“楚國有個渡江的人”,那么,“所契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譯文,找出相應(yīng)的句子。
船已經(jīng)行駛了,但是劍沒有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語______________就出自這則故事。
4.讀完這篇短文,你想對文中的楚人說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答案】
1.刻記號的地方2.舟已行矣,而劍不行。3.刻舟求劍4.示例:你真糊涂啊,
船已經(jīng)移動了,你做的記號就失效了。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做事情要懂得變
通。
【譯文】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邊上用刀在劍掉落的地
方刻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落的地方。”船停下來后,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
地方下水去尋找劍。船已經(jīng)行駛了,但是劍沒有移動,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糊
涂嗎?
【作品簡介】
《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年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
又名《呂覽》,寫于秦統(tǒng)一六國前夕。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
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此書以道家學說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
墨家、農(nóng)家、兵家、陰陽家等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于一爐,閃爍著
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第八周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①亦云②。
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③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選自《韓非子》
【注釋】①父(fǔ):老人。②亦云:也這樣說。亦:也。云:說。③智:稱
贊。
1.解釋下列加點字。
(1)大亡.其財:______________ (2)而疑.鄰人之父: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
10
3.朗讀下面這句話,停頓正確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
A.要做一個聰明的人,善于判斷是非。
B.墻壞了要及時修理,不能丟了東西再修理。
C.做事要尊重事實,不能用關(guān)系親疏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
【答案】
1.(1)丟失。(2)懷疑。2.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筑,一定會有盜賊來
偷東西。” 3.C 4.C
【譯文】
宋國有個富人,有一天下雨,富人家的墻被毀壞。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筑,
一定會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人也這樣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
物。他家人稱贊兒子聰明,卻懷疑是鄰居家的老人偷盜的。
【作品簡介】
《韓非子》是戰(zhàn)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這部書現(xiàn)存五十五篇,約
十余萬言,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shù)、勢相結(jié)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
的最高峰,為秦統(tǒng)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
數(shù)”等成語典故都出自這本著作。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193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