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拼音還沒教全讓孩子熟讀詩詞(古詩還能這么學)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3)
中國5000年的歷史像天上的銀河一樣長,古詩就是銀河中,一個個美麗的星系,。
在詩歌的世界中就能發現,里面連著一整個文明的小宇宙。
我們能做的是帶著孩子,找到這一顆一顆星星中千絲萬縷的聯系。
背詩兼識字,相看兩不厭。從《古朗月行》看月亮的多種變化,品味古詩漢字造字心得。
關于識字和認字,有經驗的人都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大量的閱讀中來。
那么除了平時的繪本讀物閱讀,在背誦詩歌時也能夠來識字認字的。
雖然現在的古詩都寫在距離我們幾百甚至1000年之前,可是中國文字的奇妙就在于即使是古人寫的詩,而漢字的意思卻沒有發生巨大的改變。
只要會識字就能來讀詩,那么也代表了詩詞中,也一樣蘊含著很多常用字。
并且這些字還不是單獨出現,與詩詞對仗上下文結合,還能更容易理解詩人寫作時的精妙之處。
就用李白的這首名作————《古朗月行》來解釋一下,為什么能用古詩詞來識字?
可即便就是這樣,詩仙依然能用其無與倫比的腦洞大開和神奇想象,為我們譜成一首經典的詩作。
這首古朗月行里出現的一些字,說不上多復雜,可是卻全都恰到好處。
小時不識月
識,自然是認識,知道的意思。
識,這個字的部首是言字旁。言字旁作為部首的字,大多和說有關。
看到一個東西能把它說出來,就代表是認識了。
所以詩里頭用到識這個字,意思也很容易理解,當我還小的時候,還不認識月亮是什么?
呼作白玉盤
就把它叫做是個白玉做的盤子掛在天上。
呼字的部首是口字旁,從嘴巴里發出的聲音就是呼喚,在這兒的意思便是用一個名字稱呼他,叫做。
又疑瑤臺鏡
又懷疑是天宮中瑤臺上仙人用的鏡子,明晃晃的掛在了天上。
鏡,古代的鏡子多用青銅制成,當時還沒有玻璃。
青銅是一種金屬,所以造字的時,用的是钅做偏旁部首,表示和金屬有關的物體。
用明晃晃的鏡子來比喻月亮,而這鏡子,還是仙人在仙宮用的,顯得格外的明亮又碩大。
飛在青云端
上一句說到了仙人的瑤臺,一定是在云端之上,所以這個仙人的鏡子,就這樣飛在了半空的云上。
青,這個字本身從字形上看,青在最早的金文字形上,是一個生字,下面那個字代表水井。
最早的意思是說,水井邊生長出來的青草。

后來引申出,變成顏色。如果是和山搭配,表示的就是深綠色。
比如李白的《望天門山》中便有,兩岸青山相對出。說的就是生長著翠綠色樹木的山川。
但同時它也表示深藍色,青天白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放在這句詩里,便是代表夜空中的深藍色。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月亮里的仙人為什么坐在桂樹上,搖蕩著雙腳。月亮上的桂樹為什么又長的圓圓乎乎的?
古代人覺得月亮上有仙人和桂樹,月亮會隨著時間不停的變化,從新生的月牙到圓圓的滿月。
月亮上的影子,也會慢慢的全部看到,所以傳說中月亮上的仙人,坐在桂樹上,所以月亮一點一點的變圓,首先看到仙人的腳,才慢慢的看到完整的樣子。
團團,圓圓的樣子。本身團和緣就能組成團團圓圓和和滿滿的感覺。

這個字的部首是最外面的囗(wei),本身就有圍繞束縛的意思,里面的才字,像植物破土而出,葉片還沒長開。整個字的字形,就像是把一個東西繞在這里,繞成了一個圓。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月宮里的白兔老是忙著在搗藥,究竟是給誰吃的呢?
搗,這個字是提手旁,本身的意思就是用棍棒的一端敲擊或捶打。
這里很形象的用了一個動詞來形容白兔忙忙碌碌一直在搗藥的樣子。
問言,問是一個口字旁,用嘴巴問,說出來的話就是言。
與誰餐?誰,這個字也是一個言字旁。表示用言語問是什么人。
整首詩用的生字絕對不多,而且意思讀出來幾乎就能懂得一大半。
但就是這些簡單又易懂的字,被李白的腦洞一開,神奇想象的組合湊在一起,留給后人一首描寫月亮,最直白也最優美的詩篇。
識字和拼音本來就應該雙管齊下說完了生字,我們不如一起說說這一篇里用到的一些韻律的字音。
如果寫詩,只是比誰用的字妙,誰用的字更好,那么也只完成了一半。詩歌自唐朝以來,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韻律規范。無論是絕句的短小精悍,惜字如金。
還是律詩里每一句的起承轉合,上下文呼應。都有他詩歌中獨特的標準。
除了每一句,每一個對仗里,顏色對應顏色,名詞對名詞,方位對方位數量對數量,像建房子一樣,每一層的結構都是對稱的之外。
古詩詞中每一個句子的每一個字音也和都有要求,才能達到朗讀時音律的和諧之美。
雖然很多古代的字音和現在已經大不相同,可是借由現在的拼音,讀起來很多詩,依然是朗朗上口富有韻律。
就還是拿這首《古朗月行》來說明,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盤pán
端duān
團tuán
餐cān
殘cán
安ān
觀guān
肝gān
先不論它在古音中對應了什么韻,但就是我們拼音的注音方法,都能看出它的每一個尾音都落在了相同的韻母上。
所以古詩中的字精雕細琢,古詩中的音也同樣經過了仔細編排。
古詩別只是背,細細的朗讀出每一個美妙的字音,感受一下在字里行間這些韻律的轉折和呼應。
讓詩詞的理解,不只是局限于意思,還有更多在文字和音律上奇妙的發現。

帶著孩子一起玩好玩的事吧!
謝謝你的關注。
v信公號:安家媽媽的小小學堂
下次一起來玩......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8193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