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交流平臺這個單元的交流主題是如何理解小說的人物形象。這個單元的三篇課文都是小說,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小說都有比較鮮明的人物形象,而情節和環境都是為小說人物服務的。大家掌握得如何呢?在這里我們就交流一下吧。
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通過語言、神態等描寫理解人物形象。交流時留意小說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和神態的描寫,看看從中感受到主人公怎樣的精神風貌。

第二通過小說的情節感受人物形象。交流時談談自己的閱讀理解和收獲。
第三借助環境描寫凸顯人物形象。環境描寫往往是起著烘托或營造氣氛的作用,是如何凸顯人物的呢?


賞析:這段文字讀來酣暢淋淋漓,大呼痛快。作者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進行描寫。實寫會場,虛寫戰場;實寫戰斗結果,虛寫戰斗過程。其中“鼓聲”“喊聲”“鑾鈴聲”這些是耳聞,人頭是眼見,這些都是實寫。而那精彩的對決,關羽斬將時的神威卻都是虛寫。作者在這里把這些具體交戰的過程一概省去了,為的是抓住傳神之處,突出精彩的側面,收取以虛寫實、以實補虛的效果。那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的宏偉戰爭場面和氣氛,始終強烈地鼓蕩著讀者的耳膜,依然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中心人物關羽敏捷、威猛的英雄形象依然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將虛實結合運用到了很好的程度。

神態的描寫展現了桑娜的緊張、在意.心理活動的描寫則寫出了她對丈夫的體恤、理解,對后果的勇敢承擔。一個善解人意、充滿愛心和堅韌的桑娜就立刻寫活了。

這段話描寫了“我”看著自己的戰友被火燒,“我”明明可以上前施救卻不能救時心如刀絞的心情。我們體會到了邱少云鋼鐵般堅強的意志,體會到了他驗收紀律、英雄獻身的精神。這段心理描寫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仿寫范文
我離教室越來越近了。傳達室的掛鐘告訴我,我竟遲到了30分鐘!每走近一步,我的心就跳得格外劇烈?!罢l叫你起得這么晚呢?你看還有15分鐘,第一節課就要下課了!”我暗暗責備自己,擔心老師會嚴厲地批評我,同學們會投來責備的目光……走到教室門口,我更慌張了。是進,還是退?我猶豫不決。

作者簡介
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詩歌大意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詩文解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首句用“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作對比,概括寫出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并以不變的“鄉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故鄉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問作好鋪墊。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