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20)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13世紀的時候,面點師正式成為歐洲社會的一種職業,他們制作華夫餅、酥皮面包、為重大的節日準備點心。漸漸的,就有了專門將面團(Pate)制作成甜食的一群人,人....<p> 13世紀的時候,面點師正式成為歐洲社會的一種職業,他們制作華夫餅、酥皮面包、為重大的節日準備點心。漸漸的,就有了專門將面團(Pate)制作成甜食的一群人,人們叫他們patissier,就是糕點師,而出售糕點的店鋪就被稱為Patisserie。從早先的主要采用糖和杏仁,到不斷融入乳制品、雞蛋、水果、巧克力等食材,到如今造型精致、令人見而垂涎的甜品。</p><p>甜點師和甜品本身,已被賦予了太多的浪漫色彩,人們總說,甜點師堪比珠寶師,甜品則美得像夢。</p><p>在法國,甜品,不僅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了一種文化的精髓和一個民族的驕傲。</p><p>除了最有名的幾種,法國還有許多極具地方特色的甜食,它們有的來自于祖傳秘方,有的誕生于意外,有的起源于宗教,有的則受惠于外族文化。</p><p>它們的配方,被法國人一代一代地傳承,也許正是一種對傳統的堅守和對民族文化的自信,才使得法國的飲食文化能在世界上閃耀,并蒙上了一層高貴的色彩吧。一, 大巴黎地區(?le de France)</p><p>大巴黎地區是全法國的代表,主要介紹幾種最常見的法國甜品。</p><p>1. 馬卡龍 Macaron</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7e9906d7368e466f963eeca65d233eff.jpg"/></p><p>左:意大利式馬卡龍Amaretti 右:法式馬卡龍</p><p>傳聞馬卡龍是中世紀時期,意大利修道院的修女發明的。一直到20世紀之前,它都只是一個類似于餅干一樣的杏仁味小餅。1533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意大利妻子Catherine de Médicis將杏仁小餅馬卡龍帶入了法國宮廷,此后,才有了關于馬卡龍早期配方的記載。真正讓馬卡龍聲名大噪的,是巴黎的甜品屋 Ladurée。</p><p>20世紀初,Ladurée先生的孫子Pierre Desfontaines 嘗試在兩片杏仁小餅中加入巧克力味奶油,并改良了配方,使之更加柔軟細滑,從此,馬卡龍風靡。1997年至1998年間,Ladurée最有名的學徒Pierre Hermé,發明了一種由荔枝、玫瑰、覆盆子組成的經典配方:Ispahan ,將馬卡龍的制作藝術推向了頂峰。如今,你可以在巴黎大大小小的甜品店找到類似于Ispahan的甜點,但是只有在Ladurée和Pierre Hermé才能使用Ispahan這個名字。</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09b17f3c5f54af3bc00594ab2b414d1.jpg"/></p><p>Pierre Hermé的馬卡龍和Ispahan</p><p>而Pierre Hermé家的馬卡龍,在我個人看來,則是法國最佳,它巧妙地融合了水果、鮮花、酸奶、巧克力等食材,制作出極具創意的風味。當其他家還在做單種口味的馬卡龍時,Pierre Hermé已經做出了漸變色的馬卡龍及上下層風味不同的馬卡龍,層次豐富,口感細膩而清甜,不愧為甜品界的畢加索。2. 可頌Croissant 其實可頌并不能算甜品,但是考慮到1它的故事挺有意思,2它也確實有甜的口味,所以放在此篇中。</p><p>一提到法國面包,首先想到的是法棍,其次應該就是可頌(Croissant)了吧。 可是實際上,可頌卻是起源于匈牙利。 </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d52e0be17158452783e288bbbef98ef0.jpg"/></p><p>可頌和Pierre Hermé Ispahan味的可頌</p><p>17世紀末期,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包圍了布達佩斯,為了奪下城市,土耳其軍隊在城墻上鑿洞,試圖打通一條隧道。</p><p>布達佩斯城里的面包師傅們,總是天未亮就起來工作,他們發現了土耳其軍隊的動向,并及時向守衛軍和居民拉響警報,為保衛城邦做出了貢獻。 最終,人們擊退了土耳其軍隊。為了慶祝勝利,面包師傅們以奧斯曼帝國的標志--星月(La Lune Croissante)為形,創作了這樣一款酥皮面包。 隨后迅速風靡至奧地利,并在18世紀,由路易十六的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皇后引入法國,成為今天法國最重要的面點之一。Pierre Hermé家也用Ispahan做過一款可頌,產量不多,據說必須早早在網上預訂,否則難以買到。3. Opéra這款甜點的靈感源于1875年修建完工的巴黎大劇院(Opéra)。這座建筑融合了多種建筑風格的精華,規模空前龐大,華麗而設備完善,是一座重要的藝術殿堂和巴黎的地標性建筑之一。 </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1370b490afe473f90a613276be9a93e.jpg"/></p><p>甜點Opéra</p><p>歌劇院的誕生也豐富了甜點師們的想象力,1954年,當時巴黎著名的甜點店:Dalloyau,創造了一款總共六層的甜點,包括三層杏仁味綿餅、兩層咖啡奶油餡和一層巧克力奶油餡,最后還要淋上一層鏡面巧克力醬。香氣馥郁,口感豐富而富有層次。如同歌劇院一般美好、精致而又充滿夢幻色彩,因而取名為Opéra。如今在巴黎幾乎所有的甜點店都能找到Opéra。 隨后也誕生了諸如“ Concerto"(意大利語:音樂會)——巧克力味Opéra,這樣的甜點。4. Paris-Brest這道甜點創作于1910年,因紀念巴黎-布雷斯特自行車賽而誕生,整道甜點呈環形,正是象征著那滾滾向前的自行車輪胎。 酥皮之中夾著杏仁味的奶油,還有淡淡的巧克力風味,表面撒滿杏仁片和糖粉,有時還會加入其他堅果。 </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b32e5f3f26814d348bdfea0fd5ee595b.jpg"/></p><p>Paris-Brest</p><p>如今,這道甜點在法國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見到,為了方便銷售,一般切成長條形,倒是容易讓人忘了,它原本的象征意義。二, 香檳(Champagne)洛林(Lorraine)阿爾薩斯(Alsace)地區1. Baba au Rhum Baba au Rhum是洛林地區的一道特色甜點。</p><p>相傳17世紀的時候,波蘭王Leszczynski因俄國侵略不得不讓位,領了一塊在洛林的封地。有一天,波蘭王向一個叫Stohrer的甜點師抱怨波蘭一種叫Savarin的皇冠型蛋糕太干。于是Stohrer改編了傳統方子,采用在朗姆酒(Rhum)浸泡后的奶油和葡萄,并淋上朗姆酒糖漿,制作了一個新型的皇冠型蛋糕。波蘭王特別喜歡《一千零一夜》,又是阿里巴巴的忠實粉絲,于是就以阿里巴巴命名了這道甜點:Ali baba。 </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76392f7c22e9476abcb6a9fa5b997486.jpg"/></p><p>Baba au Rhum 和Stohrer店鋪</p><p>隨后,波蘭王的女兒Maria嫁給了路易十五,Stohrer隨之來到巴黎,并于1730年在Rue Montorgueil開了一家甜品店。Ali baba也就這樣風靡了王室,風靡了巴黎。如今,Ali Baba大致有三種:加奶油的baba chantilly,加水果的baba aux fruits還有最經典的baba au rhum。而Stohrer的店鋪,如今依舊營業,它雖然不似Laudurée 之流那么有名,但它的每一款產品都還是頗具口碑的。2. Madeleine這款貝殼形的蛋糕簡直就已經成了法國的標志,而它的起源同樣與波蘭王Leszczynski有關。</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6d7cc418e9e84dafa3df1d7fb60bfdeb.jpg"/></p><p>madeleine</p><p>相傳一次在波蘭王舉行的宴會上,甜點師和調味師起了沖突,兩人一氣之下都不干了。波蘭王這下傻了眼,沒有甜點怎么招待賓客啊。這時候,管家大人提了個主意,讓一個女仆用其祖母的配方制作了一些小蛋糕。賓客們相當喜歡,讓波蘭王給小蛋糕起名字,波蘭王便問女仆:“你祖母叫什么,從哪里來,我就以此來命名。”女仆說:“叫Madeleine來自Commercy。”Madeleine因此得名。</p><p>19世紀,鐵路經過Commercy這座小鎮,也將Madeleine帶向了歐洲,帶向了世界。3. Kouglof </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1900f91c1c34674b8c3721920b9938b.jpg"/></p><p>Kouglof</p><p>它到底怎么拼寫,沒有人知道。它的名字源于德語,但它確實來自奧地利,有甜味的版本,也有咸味的版本。</p><p>由面粉、葡萄干混合少許德國櫻桃酒制作而成。它是當地人的早餐,有時候也是下午茶點,下酒也不錯。</p><p>隨著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傳入了法國。</p><p>4. 圣誕姜餅 Pain d’épiceEpice 在法語中指香料,Pain d’épice 顧名思義就是指在糕點中混入蜂蜜及如茴香、肉桂等香料。傳說中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就存在了,也有說法認為是中世紀時期從中國傳入了西方,但無可置疑,這確實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結合的產物。16世紀時期,位于香檳大區蘭斯市的一些面包房因為制作Pain d’épice而聲名鵲起,到了18世紀,面點師Brottier落戶于第戎市Dijon, 將Pain d’épice的形式做得更為豐富也更為可口,第戎市從此成為Pain d’épice的制作中心,而Brottier的家族至今還在繼續著這一事業。</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462baa984dda45cc826021fe6348ab14.jpg"/></p><p>第戎的pain dépice和斯堡圣誕姜餅人</p><p>因為過去原料珍貴的緣故,人們多為了慶賀圣誕節而制作這一面點,久而久之,Pain d’épice就成了圣誕節的一個傳統,16世紀末期,Pain d’épice出現在了斯德拉斯堡的圣誕集市上,大獲成功。</p><p>從此,Pain d’épice就成為圣誕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人們也在香料面點的基礎上發明了各種形態的香料餅干,成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姜餅人。</p><p>在阿爾薩斯的Gertwiller還建有專門的姜餅博物館,來記述這美妙的圣誕文化。三, 北部加來海峽(Nord-Pas-de-Calais)-皮卡第(Picardie)-諾曼底(Normandie)-布列坦尼(Bretagne)大區1, Les Bêtises de Cambrai 這是一種于1850年在一家名為Afchain的糖果店發明的薄荷糖,不透明的方形糖果,中間包裹著琥珀黃色的焦糖塊,回味是淡淡的薄荷香。</p><p>這個糖果字面上的意思是來自Cambrai的錯誤,而它也確實誕生于錯誤。</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0)"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bf7f4936ba3547248035ac98433cf1a0.jpg"/></p><p>Les Bêtises de Cambrai</p><p>它的起源據傳有兩種版本:第一種是 Afchain家的兒子不小心把糖果原料的配比弄混了,為了掩蓋他的錯誤,不停攪打,最后成了一種不透明的糖,卻獲得意外的成功。</p><p>第二種是早先糖果交易和家畜交易同日舉行,許多原先打算買家畜的人老是錯誤地買了糖果,這種“甜蜜”的錯誤也被保留下來,成了一種糖果的名字。無論是那種版本,今天,Afchain家的Les Bêtises已經成為Cambrai最有名的特產。2, Suzette可麗餅Crêpe Suzette可麗餅Cêpes是法國西部沿海布列坦尼地區的特產,它的前身應該是一種用黑麥做成的薄餅Galette,最早源于亞洲,隨后傳到了俄羅斯,又隨著十字軍來到了法國。</p><p>因為攜帶方便且能迅速補充能量,無論是可麗餅還是Galette都迅速贏得了海員們的喜愛,人們在此基礎上加入雞蛋、香草、橙花水等,或是用多層可麗餅做成酥皮餅。</p><p>如今,可麗餅已經成了法國一道獨特的飲食,每年的2月2日圣蠟節,家家戶戶都會食用可麗餅,隨著冰雪消融,春花漸綻,祈禱來年順順利利。而在可麗餅的故鄉布列坦尼,更是會舉辦大型的活動,來慶祝這個“可麗餅日”。</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800300f08def4405a81b69889631ea41.jpg"/></p><p>Crêpe Suzette</p><p>在可麗餅的諸多做法中,最有名也最具特色的當屬Crêpe Suzette。</p><p>它的誕生也同樣具有爭議,一種說法是1896年,當時的英國王儲愛德華7世游歷法國南部,有一天,他邀請一位法國美女一同進餐。</p><p>侍者在準備甜點的時候,放在一邊的橘子味利口酒不小心打翻,并在鍋中燃起,沒想到這個小意外卻誕生了別樣的美味。愛德華7世于是用法國美女女伴的名字Suzette來命名這燃著火焰的可麗餅。還有一種說法,則沒那么多戲劇因素,Cêpes Suzette被認為是法國料理之父Auguste Escoffier的創造,而當年服侍愛德華7世的侍者Henri Charpentier則被認為是Escoffier的學徒,師承其配方而非意外,而Suzette則其中一種配料的名字。</p><p>四, 中部及盧瓦河地區(Centre, Pays de Loire)1, Tarte Tatin</p><p>港版譯名為反轉蘋果撻。顧名思義,就是反裝過來的蘋果撻,可見下圖Tarte Tatin與一般蘋果撻的區別。</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fc3c0da3a768446dad37a0322622b3bb.jpg"/></p><p>上圖:Tarte Tatin 下圖:一般的蘋果撻</p><p>Tarte Tatin誕生于法國中部城市Sologne的一家小飯店。這家飯店由Stéphanie Tatin和Caroline Tatin兩姐妹一同經營,平常主要接待來往的獵人。</p><p>有一天,負責掌廚的Stéphanie因為太過勞累,忘記在做蘋果撻的時候在表面再鋪上一層面,做出來的撻只有底部的撻皮和上面的水果。</p><p>Stéphanie沒有辦法,只好將錯就錯,沒想到卻深得客人的喜歡。隨即,給這個 “特別”的撻冠上姐妹倆的姓Tatin。</p><p>1926年,著名的法國美食家Curnonsky將這道甜品推薦至巴黎。</p><p>Tatin這個家族,就這樣,因為一個意外疏忽,永遠被世人銘記。</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0a87e0d4b7d4491af2faf7a984d79a2.jpg"/></p><p>茄子Tatin</p><p>今天,在法國的面包房里,你很少會看到蘋果派,但一定會見到Tarte Tatin,甚至所有反轉的撻,都叫Tatin。比如覆盆子Tatin,西紅柿Tatin,在法國西南部加泰隆語區,還有一道茄子Tatin的地方特色菜。</p><p>2,糖衣杏仁 Praline17世紀,Plessis-Praslin伯爵的管家Clément Jaluzot為一次宴會發明了一種甜點,深受好評。其實做法很簡單,即在杏仁外面包裹上糖,放在平底鍋上烤一番。</p><p>1630年,退休后的Clément Jaluzot在巴黎市郊開了一家店鋪,專門售賣各式各樣的Praline, 但是,往后的2個世紀,Praline卻被法國宮廷遺忘,銷聲匿跡。直到1902年,一位叫做Léon Mazet的師傅改良了原先的配方,采用磨碎的杏仁末加入焦糖一同煎烤,并加入香草。</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cacd84fc09e24e4cab180efba2d1cb95.jpg"/></p><p>praliné</p><p>這種裹著糖衣的碎堅果,被稱為praline,大量地混雜在巧克力,蛋糕及其他甜點中。至此,Praline才重新受到了世人的喜愛。</p><p>同時,也有使用杏仁、糖加入奶油,做成一種醬,作為泡芙的夾心使用。</p><p>而在比利時,Praline即是夾心巧克力的代稱,多為外殼硬內在軟的巧克力糖。在美國和加拿大,Praline是一種杏仁、奶油、黃油的混合制品,是一種常見的冰激凌口味。3,巧克力奶油醬Ganache提到Praline就不得不提到Ganache, 它的原意是指巧克力奶糊。</p><p>相傳是一個巧克力學徒不小心將燒沸的奶油倒在了融化的巧克力上,于是只好不停地攪拌成了Ganache。</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01fbc8d000d464a8d9df99c85de5dd1.jpg"/></p><p>Ganache</p><p>Ganache和Praline一樣,都是歐洲巧克力必不可少的一種風味,有的Ganache還會加入松露。20世紀初,Ladurée先生的孫子Pierre Desfontaines正是在馬卡龍中加入了Ganache,才讓馬卡龍和Ladurée都變成了一種傳奇。4,Le Négus</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c3ab62e983634b1c81494112f2c87de7.jpg"/></p><p>Le Négus</p><p>這是一種焦糖巧克力糖,外面是半透明的焦糖,夾心是巧克力。</p><p>是一名叫Grelier的糖果師為歡迎埃塞爾比亞皇帝(稱為Négus)1901年訪問法國而發明的,棕色的糖衣正是象征皇帝的膚色(好像有點種族歧視的感覺),而這個糖也定名為Le Négus紀念這個歷史事件。</p><p>今天,Le Négus依然傳承最初的配方由Lyron家族生產著,是Nevers小鎮的特產。五, 勃艮第弗朗什——孔泰(Bourgogne Franche-Comté),里昂--羅納阿爾卑斯(Lyon Rh?ne-Alpes)地區1, Flavigny茴香糖 Anis de Flavigny這應該是有史可考以來歐洲最古老的糖果,可以追溯到1591年。最初,中世紀的教士為了使藥物便于入口,在茴香種子或者其他藥丸外面包裹糖衣,類似于今天我們給小朋友吃的糖衣藥丸。1632年,Ursuline天主教會入主Flavigny,在茴香糖衣丸的制作中加入玫瑰花或橙花水,徹底變成一種糖果而非藥丸。而當時的糖果制作方法,一直保留到今天。Troubat家族于1923年繼承了這一傳統配方,是今天茴香糖的最主要制作商。</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8eb0785054ab4a658dc6caa8c7e00603.jpg"/></p><p>Anis de Flavigny</p><p>這個看似簡單的白色糖丸,每個都需要花上2周以上的時間才能成型,在最早沒有機械工具的時候,需要半年以上。人們首先將茴香粒浸泡在糖漿中,使其充分包裹上糖衣,之后,充分晾曬,靜置。2周后,茴香粒會脹到直徑1厘米左右,方可食用。每年Flavigny地區會生產250噸的茴香糖,而每個茴香糖居然都幾乎精確到1克。可以在法國各大糖果店及超市找到這種糖果,一共有咖啡、薄荷、橙花、玫瑰、茉莉、香草、檸檬等14種口味。2, 刀鋒盤畫 L’art subtil du coulis刀鋒盤畫是一種瞬間的藝術,利用尚未化開的醬汁,用水果刀鋒輕輕挑畫,便成為盤中的一道風景,有時是一只開屏的孔雀,有時是夕陽西下鄉間的美景,有時是綻開的花朵,全憑廚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p><p>據聞這種創造,源于“法國料理之王”Antonin Carême。在19世紀的上流社會十分流行。</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c0501c015ab54515af7cd7b681194005.jpg"/></p><p>L’art subtil du coulis</p><p>可惜的是,無論多美的盤畫總逃不開化開的命運,醬汁最終都會化成一團,或是難以保持最初的作品完整性。美麗如曇花一瞬的視覺享受,恰是如此吧。六, 法國中西南部南特波爾多一帶 (Poiou-Charentes Li mousin ; Bordeaux, Périgord, Gascogne,Pays Basque)1 , 當歸糖及果醬系列 L’angélique de Niort我萬萬沒想到,當歸在法語中居然有一個這么美麗的名字:Angélique,源于拉丁語Angelica archangelica,即天使。傳聞當歸是大天使Gabriel送到人間的草藥,具有包治百病的功效,被封為神藥、上天的禮物。</p><p>雖然這被現代醫學證明是過分夸張,Angélique這個名字還是被保留下來。</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1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2c48b6f6cbe041fbb90fd0fea4e63e0a.jpg"/></p><p>Niort的當歸制品</p><p>在法國中西南部小城Niort,人們選用當歸的莖,浸泡在糖漿中,做成果醬,做成糖果,還有當歸味的巧克力。此外,人們還用當歸莖做成各種小動物、花朵的樣子,來裝飾店鋪。2,Tourtière Tourtière又名Pastis Gascon是一種酥皮派,通常是蘋果餡或者李子餡,關鍵在于面團成型后,拉成一張薄如紙的皮,再一塊塊刮起,依次堆在模具中,加入餡,再堆上一片片面皮,烤制而成。</p><p>酥脆的關鍵,就在那薄如紙的面皮,要夠薄夠酥卻不能破。</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0)"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e2425ac971cf496d972deb615ea6ba13.jpg"/></p><p>Pastis Gascon</p><p>每年7月的第二個周日,Gascogne地區的人們匯同Lot-et-Garonne地區和 Penne-dAgenais地區的人們一切,端上最得意的Tourtière讓當地的評審品嘗,選出最好吃的Tourtière。人們載歌載舞,美食美酒,堪稱是南法令人艷羨好時光。3, Canelé波爾多最有名的甜點,食用早餐、下午茶、晚餐、零嘴點心等等,當然,最地道的享受還是就著一杯波爾多紅酒。據傳Canelé發明于1519年,是一群Annonciades修道院的修女,利用海運而來的面粉,加入蛋黃制作而成的。她們將此作為一種蛋糕分發給窮人。</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42b917768d694841b34448b811ab5119.jpg"/></p><p>Canelé</p><p>還有一種說法Canelé是法國中部小鎮Limoges的一種名叫 canole的蛋糕演變而來的。</p><p>不管怎么樣,1830年,這道甜點的配方被波爾多的面點師傅發揚光大,并加入朗姆酒,從此成為波爾多一道著名的特產。七, 圖盧茲,奧佛涅,阿韋龍地區(Toulousain,Quercy,Aveyron,Auvergne)及朗格多克—魯西永地區(Cévennes Languedoc Roussilon)1, Le Millas這是一道法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地區的特色點心,也可以是主食,人們甚至用它代替面包。</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fdceab51cc1d4640a2064ba9cdc5f095.jpg"/></p><p>Le Millas</p><p>做法非常簡單,將玉米粉加入水,或加入牛奶,煮沸攪拌成濃稠的面糊,晾干后形成面餅,切塊即可。可以煎炸煮烤,咸甜適宜。2, La Fouace La fouace的典故具有濃濃的家庭味。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個壁爐(coin du feu 或者foyer),到了冬天,一家人都會圍坐在此,喝喝茶,聊聊天,烤烤火。壁爐,也被認為是一個家的象征,一座房子的心臟。而在家中爐火邊上烤的面包,因此就被羅馬人稱為pani focacius,引申到法語中,就成了fouace或者fougasse(fougasse是另一種南法特色面包)。一開始,Fouace只是一種麥餅,之后慢慢有了多種多樣的形式。每到重大節日,例如圣誕節、復活節或者婚慶、洗禮,家家戶戶便會挑選最好的面粉,最好的黃油和蜂蜜,做一個噴香四溢的面包。</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694cabe3e02c40878f2f502ebb3edb5e.jpg"/></p><p>la fouace</p><p>在南部Languedoc Roussillon大區,人們一般將面包做成環形,而后用多余的面粉團成小髻子點綴在面包上,這一方面是為了裝飾,另一方面也是象征著家庭富足,生活安康,才能有多余的面粉給面包增加分量。</p><p>如今La Fouace在南部地區隨處可見,不僅食用于早餐,有時還會和奶油、冰激凌及水果一起作為甜點供應。3 , 法式焦糖布丁 Crème Br?lée大名鼎鼎的法式焦糖布丁起源并不確切于何方,有一種說法是加泰羅尼布丁Crème Catalane的延伸,只不過后者一般具有橙子、檸檬和杏仁風味,前者則純粹是香草和焦糖。</p><p>法國、西班牙及英國一直在爭論焦糖布丁的起源,但最初記載焦糖布丁配方的,則是法國人Fran?ois Massialot在1691年出版的《Nouveau cuisinier royal et bourgeois》。</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18a25eea87954157857093c3729c01e2.jpg"/></p><p>Crème Br?lée /Crème catalane</p><p>焦糖布丁最有特色的即是在上桌前,用高溫火槍對著布丁表面噴射一下,表面的糖即刻變成一層棕色脆膜,而內里依舊是爽滑的布丁。外焦里嫩、外溫內涼,非常美味。八, 普羅旺斯,蔚藍海岸(Provence , C?te d’Azur)上帝一定是在創造世界的時候,在這里多下了很多功夫,才讓這片土地如此令人難忘。陽光、沙灘、鮮花、蔬果、橄欖油、葡萄酒…..今天只說說最有名的3樣甜點。1, Les Calissons d’Aix每年九月的第一個星期天,艾克斯普羅旺斯的人們都會身著傳統服裝,捧著一籃一藍的Calisson糖果來到Saint-Jean-de - Malte教堂參加大型的宗教活動。</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1347521326b84e019949cc92611f454b.jpg"/></p><p>艾克斯的Calisson活動</p><p>這項活動從1995年開始施行,但實際上,它可以追溯到1630年,當時,來參加彌撒的人們都會收到這樣一句話:Venite ad calicem!(Come to the cup !)大概就是來吧!到圣殿來吧之類的。結果慢慢地就被略帶玩笑性質地翻譯成了 Venes toui i calissoum, 到法語中就是Venez tous au Calisson! 帶著你們的Calisson來吧!</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2b51b37d4034151803778295ae4c1c1.jpg"/></p><p>Calisson</p><p>也許是橢圓形的樣子好似最后審判中圍繞耶穌的橢圓形光圈,Calisson一直深得教廷的好感,也被賦予了吉祥的意味。它采用糖漬瓜果為芯,裹上杏仁糖衣,表面加上蛋白糖霜,味道香甜混著杏仁和水果味,如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法國糖果。每年9月初來到艾克斯的游客,千萬不要錯過了周日行至教堂前,捧著Calisson的游行隊伍哦!2, 牛軋糖 Nougat關于牛軋糖的起源眾說紛紜,而最早記錄其配方的是10世紀時期的一本阿拉伯語書籍,認為它的起源在曾經的土耳其南部,今天的敘利亞北部。14世紀,牛軋糖被糖果商人引進法國,同時杏仁也開始在南法種植。Nougat這個詞最早在一本營養學書籍中出現,牛軋糖在普羅旺斯地區被稱作Nougat而在加泰羅尼區則被稱作Touron。</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d8aa9acacf7c4a009f0b6d8824175bcf.jpg"/></p><p>Nougat</p><p>標準的Nougat加入蛋清,呈白色,當然此后也產生了沒有蛋清的黑色牛軋糖。</p><p>Nougat在法國深受喜愛,是圣誕13道里面不可缺少的一員。3, 圣誕13道 Treize Desserts 圣誕節是基督教國家最重要的節日,也是家家戶戶施展渾身解數好吃好喝的日子。熱愛美食與自然的南法人,在大魚大肉之后還要加上13樣美味做甜點:擺上當地特產的干果、糖果、水果、面點,盡情表達著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和對自然的贊歌。</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292a5cf4f6664729bfda67b0a9f17e9e.jpg"/></p><p>desserts de No?l</p><p>首先上場的是4大干果:杏仁,核桃(或榛子),無花果干及葡萄干,象征四大修士會(Dominicains, Franciscains, Carmes , Augustins)。</p><p>接著是3到4樣水果,如蘋果、梨、甜瓜,棗椰等。</p><p>再接下來是當地特色的牛軋糖Nougat, Calissons,水果蜜餞,及2種特色面包。</p><p><img alt="法國甜食做法大全(法國美食故事甜點)(2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170e4bf5e09f4c49b1b70da53cf157f5.jpg"/></p><p>desserts de No?l</p><p>湊齊13樣,不多不少。而除了在普羅旺斯,地中海沿岸的地區,都延續著這樣的傳統,只是13道的內容根據當地特色不同。</p><p>在如今的商店里,臨近圣誕,會有大量的13道禮包售賣,是不是有點像中國的年糖年餅呢?</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