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文 /家家安寧
來源 / 家家安寧(readingv)
2022年3月底,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
該通知明確告知,全國各地教育局,自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
聽起來比較難懂。
簡單來說,就是義務教育階段的1—9年級,所有科目課程占比都有所調整,要根據這個總綱領結合自己學校的校本課程,來制定秋季的各個科目的教學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該通知除了總綱領之外,還涉及了16門課程的優化。如下圖:

我們也發現,語文科目在此次新課改2022版的通知中,占比為最高:“20%----22%”。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的查看地址如下:http://103.78.124.72:82/2Q2W80DF894B65903E9A044C2C52E2353279E7230A94_unknown_2A05AB9A6D78BA1F803F3EC4040D30137CD266E6_9/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3217634.pdf
這讓很多不喜歡語文的偏理科學生犯難了。
01語文學習到底難不難?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學習語文,就是學習:拼音、認字、造句、讀課文、背誦古詩詞、文言文、寫作文……其實看上去確實是這些內容,但落實在每個學生身上,考察的是: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感知、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而,大部分學生,并未真正領悟到語文的魅力。
來看看這位中學生如何講述《世說新語·假譎》的故事。
故事原文: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少時,嘗與袁紹好為游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云:“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云:“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學生繪聲繪色的白話文講述:
你別看曹操跟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大打出手,兩人在小時候還是朋友呢。話說呀,曹操小時候喜歡跟袁紹一起當游俠,這個游俠是什么呢?他就是指有著輕身重義等俠義行為的人。
言歸正傳,兩人一次看到主人家中結婚,他們就偷偷潛入主人家中,到了夜里,運用調虎離山之計,大聲的喊:有小偷啊,有小偷!這些青廬里的人聽見有小偷,他們就趕緊跑出來呀,那這個曹操就趁機走進了房內,拔出小刀,劫持了新娘。

然后呢,他與袁紹兩個人就跑了出來,可是,誰曾想兩人在半道上還迷了路,就把曹操給急的呀,但是呢,正在它焦急之時,只聽見“啊”的一聲,回頭一看,哇,這個袁紹還掉到了荊棘叢中。

我的天哪,這個曹操眼看著,馬上就追上來的追兵啊,他很急,你們猜他怎么著呢?有同學說:跑唄!!但是我們上面剛講過,曹操喜歡當游俠,輕生重義,他怎么可能拋下袁紹一個人跑路呢?
所以啊,你們看看,你們一個個沒有當梟雄的潛質,這個曹操他就喊:小偷在這!小偷在這兒!然后呢,這個袁紹他聽到了,小偷在這。他嚇的,啪一下就飛出來了,他出來之后,兩個人這才能一塊兒跑路。所以說呀,看完這個故事。我還是有很大感受的:我覺得吧,這個曹操能當上一代梟雄,這個本質,他腦子跟咱們就不太一樣。謝謝!
看完上面的白話文故事講述,我的體會是:果然,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祖國的希望。這位用白話文把世說新語中的假譎故事講述的繪聲繪色的同學,肯定“有兩把刷子”!
而更讓人感慨的是,他們的語文老師教課方式也從來都是與眾不同的。
02關于背誦全文,老師先背會,再要求學生會背。語文學習中,背誦全文是很多同學心中的最反感的事情。像我兒子,每天晚上背《離騷》時候,反復幾十遍的朗讀、熟悉到背誦全文,他自己都覺得,語文好難呀。
為什么要背誦?背過了又能怎樣?
我想這或者也是一個老師引導層面的問題。
前面提及的那位用白話文講述古文言文故事的學生,他的老師,在要求學生背誦課文的時候,會自己在課前,把古文背誦一遍。且不是簡單的背誦,背誦過程中,要有背景音樂,聲音的抑揚頓挫,故事的跌宕起伏,情緒的或悲或喜,總之,聽語文老師背誦古文言文讓同學們感受到的是一種享受。
我們來感受一下這位老師的全文背誦音頻:
老師背誦課文的截圖:

當同學們覺得,古文言文也可以很美,很享受的時候,他們無需太多的督促,會自發的喜歡上去朗讀和背誦。
03語文比重提高到22%,到底要學生學什么?前面,我們提到,語文比重提到了22%,看來教育部門正在大力推行語文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家長認知還停留在:語文就是認識漢字、學習漢字的基礎上。
其實不然。
這兩年,我讀《論語》一個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學習語文,其實學習的是中華文化的“根”。
有一位廣東佛山專門修家譜的老師曾經建議我讀《大學》。他這樣說:《大學》這本書,是四書五經中最能凸顯中國人修為、格局的。
我現在認為,《大學》不僅是最能凸顯中國人修為、格局,更體現了學習語文的一個遞進關系的學習目標。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學習語文的終極目標————就是《大學》中講述的八目。
以下為“八目”的具體內容:(從小到大,一目了然的格局遞增。)
1、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2、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3、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
4、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欲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5、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
6、齊家。就是要整齊好自己的家庭。
7、治國。就是要為政以德,實行德治,布仁政于國中。
8、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作為學生,尤其到了義務教育最后階段的、九年級的、15歲學生來說,能深刻的認識、理解前面6個條目,就已經是人生的大贏家了。
如此看來,語文占比的提升,不僅僅是一個學科知識的必修,更是中國文化復興偉大路上非常必要的方法。
讓每位中國學生能夠在學生時代,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理解中華文化,并作為人生修行的方向,我們的祖國將會更加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中華兒女必修的中華文化之根。
-本文完-* 本文來自:家家安寧(ID:readingv)。作者:老阿姨娜娜,寫字,致力于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愿您向陽而生,不懼溝壑!歡迎關注,探討。啟發智慧,共成長!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456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