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7)
第四課 《花之歌》品讀釋疑

走近作者: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

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嗎?

一朵朵嬌艷美麗的花朵,帶給人們的是美的享受,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這節(jié)課,讓我們跟隨詩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靈性吧!

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圈畫生字,讀通句子,難讀的長句子多讀幾遍。
2.給課文標明自然段序號。



讀一讀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初讀課文后,你覺得“我”是什么?

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請將有關句子畫下來。(核心問題)
“大自然的話語”“諸元素之女”“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婚禮的冠冕”“我在原野上搖曳……使清風芬芳馥郁”“等處可以看出“我”是花。
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來,又收回去,藏在心間,然后又說一遍……






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


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聽著小鳥的鳴囀、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會。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飲朝露、聽鳥鳴、舞婆娑”,花的生活精彩紛呈。人生有開花就有結(jié)果,寫出了花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詩人用辨證的眼光來看待生命,這就是詩人的真正意圖。

詩人正是利用花這種大自然的語言,來寄托自己的偉大情操,同時也號召我們要“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呢?請說一說。

想一想本文運用第一人稱擬人化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示例:四周靜悄悄的,皎潔的月亮在對我微笑,滿天的星星在沖我眨眼睛,我迅速爬到樹干上,緊緊抓住樹皮往上爬。這時,我聽見了一陣喧鬧聲,一群大人和孩子走了過來。他們拿著手電筒在林子里亂照,尋找著我和伙伴們的蹤跡。我趕忙躲到一片葉子的后面,嚇得大氣也不敢出,總算躲過了一難。我的幾個同伴可沒有我幸運,被他們無情地抓走了。(《蟬》)

課文結(jié)構(gòu)

課文主旨

獨特感悟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9951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