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文 | AI財經社 楊雅芳
編 | 明萱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視力問題逐年呈現低齡化的趨勢,預防青少年近視成為家長普遍關心的話題,同樣也成為商家眼中的商機。
甚至有百年老字號企業入局。有著470余年歷史、曾于陳李濟、同仁堂、胡慶余堂并稱為“清代四大藥店”的廣譽遠,近年來推出一款名為“古方明眸”的產品,據其稱,這款產品采用物理調養方式,配合外用產品,改善眼部問題。
按摩、中藥、儀器…治療改善近視機構層出不窮,治療方法五花八門。但不少眼科專家表示,多數治療手段只是通過誘導孩子通過瞇眼等方式,在查視力的時候多看兩行,根本沒有起到實質性的治療效果。
一個療程3980元,產品注冊為化妝品
古方明眸的工作人員告訴AI財經社,他們采用的是廣譽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點穴拔筋”按摩手法,需要配合其產品“古方明眸修護套組”使用。一盒為一個療程,可以做10次治療,售價3980元。工作人員稱,基本每調理一次,都會有1~3行的提升。
據介紹,套組產品內共包含6款產品,分別是:修護潔顏乳、護眼膜貼、修護按摩霜、修護凈透水、凍干粉和精華素。每次治療先從清潔開始,然后用砭石對眼周和面部穴位進行治療,再配合按摩霜按摩,然后用凍干粉和精華素調和敷在眼上。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眼部有問題,會感覺到刺痛感。
這一套治療流程更是一次面部SPA護理。更有趣的是,根據藥監局信息,古方明眸的產品均被注冊為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其成分主要以植物的提取物和常用于護膚品中的潤滑劑、穩定劑等組成。
如果非要說和中藥有什么關系,在其產品成分中,確實有茯苓、何首烏、枸杞等中藥的提取物,不過按照成分表排列規則,含量越少的成分越靠后,這些幾乎派在倒數位置的中藥成分恐怕含量極其有限。
產品的公司為深圳市東盛堂中藥科技有限公司,其背后實際控制人是西安東盛集團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大股東和董事長郭家學。2003年,東盛收購廣譽遠后,除了保持主打產品龜齡集和定坤丹的經營,還開始拓展版圖。
在推出古方明眸系列產品之前,廣譽遠曾收購一家臺灣的護膚品品牌,開始試水美妝領域。在藥監局的備案信息中,東盛集團相關公司曾在2018年4月至11月間,注冊了多款胎盤膏、胎盤精華面膜、胎盤精華水產品,但隨后陸續注銷。
目前,電商平臺上仍能查詢到一些在售產品,其中號稱“貴婦級”的胎盤膏售價不菲,38g裝產品零售價為1200元,同樣價錢在SK-II品牌能買到一款80g裝的精華霜。
另據廣譽遠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其主營業務是醫藥工業、醫藥商業及養生酒,并無美妝產品和視力矯正產品的身影。其中,傳統中藥貢獻了12.81億元的營收,精品中藥貢獻2.13億元營收,兩者的毛利率都在80%以上。
實控人曾是最年輕上市公司老板
1989年的中秋節后,23歲的郭家學來到了西安。在此之前,他在陜西的農村嘗試過養豬、種草藥,但都沒有成功,連老祖宗留下的四合院都抵了債。
來到西安后,郭家學做起了“倒爺”生意,從棉簽紗布到茶葉飲品,再到十幾萬元的醫療器械他都有涉足,幾年時間不但補上了之前的債,還賺了100多萬,公司成為當時陜西規模最大的一家貿易公司。
1996年,陜西一家國有藥廠瀕臨倒閉,主管部門有意轉讓,對于郭家學來說,這家藥廠的技術設備正是他所需要的。接下這家藥廠的第二年,由于產品適銷對路,藥廠營收達到數千萬元。
嘗到甜頭的郭家學又在1998年兼并西安化工醫藥總公司,成立了陜西東盛醫藥有限公司。1999年,東盛控股中美合資陜西濟生制藥有限公司。同年11月,東盛又花了6000萬元入主上市公司青海同仁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產業主體置換,借殼上市,郭家學成了當時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老板。
在隨后的4年間,郭家學先后收購了蓋天力、潛江制藥等30多家醫藥企業,打造出一條包括醫藥工業、醫藥商業物流、醫療服務、保健品市場在內的完整的產業鏈。到了2003年,東盛集團成為了僅次于國藥集團,市值超過100億的龐大醫藥帝國。
與此同時,廣譽遠正在走著下坡路。1990年國企改革后,龜齡集、定坤丹兩款主打產品的產量開始大幅下滑,到1999年兩款產品的年產量僅為170萬瓶和140萬盒,比最高年份減少了一半還多。曾有媒體報道,在1998年后的連續幾年,廣譽遠都發不出工資來。到2003年東盛接管前,廣譽遠虧損已達到1460萬元。
在收購廣譽遠后,東盛集團先后投資9000多萬用于職工身份的置換、廠房改造和設備更新、啟動生產和品牌建設等。兩年后,完成了多項改革工作后的廣譽遠卻陷入了停工,在接下來的幾年間,一直是斷斷續續生產。當時,包括龜齡集和定坤丹在內的6個國家獨家品種不再生產,只有幾個品種實行來料加工。
除了廣譽遠仍有一些內部問題尚未解決外,彼時的東盛已經陷入巨額債務中,無暇顧及廣譽遠的興衰。
成也收購,敗也收購
2003年底,東盛集團曲線介入云南醫藥集團。郭家學應下了極為苛刻的條件:“云南白藥”品牌不出售、不入股;2007年,新云藥集團銷售收入要達到120億元,稅收11億元,凈利潤3.4億元。后者幾乎是無法達到的目標,2003年云藥集團的實際銷售收入只有30億元,要想在4年后達到12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必須達到4142%。
另一方面,由于東盛集團是通過持有國藥工業介入云藥集團,按照股權金字塔結構計算,東盛集團只能擁有云南白藥6.38%的權益。按照其當年的凈資產和凈利潤計算,東盛為了4290萬元的凈資產和1093萬元的凈利潤,花了4.98億元的代價,而將這些錢放在銀行,每年的收益都不止1093萬元。
2006年10月31日,東盛科技發布公告稱,大股東東盛集團和東盛藥業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高達15.88億元。與此同時,東盛集團的48億元債務也被公諸于世。就在此前一周,東盛與德國拜耳達成協議,以12.64億元的價格賣掉了旗下蓋天力的三大非處方藥品牌,這些產品占據了東盛集團上半年80%的藥品銷售收入。
盲目的擴張并購帶來的惡果終于爆發,除了變賣優質資產,郭家學海鋌而走險借了10億元高利貸。但這不過是飲鴆止渴,每個月利息就要3億多元的高利貸逼得郭家學一度想要自殺。最后,他不得不將當年大手筆收購的資產統統變賣,市值100多億元的云南白藥股份最終賤賣7.5億元。據報道當時連西安總部的管理大樓都抵押給了銀行。
2012年,48億債務終于還清,此時東盛集團的手中只剩下廣譽遠一張牌。經歷過大起大落的郭家學只想做好廣譽遠這一件事,2013年,東盛集團將上市公司更名為“廣譽遠中藥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廣譽遠實現營業總收入16.19億元,同比增長38.51%,實現歸母凈利潤3.74億元,同比增長57.98%。
盡管近3年來廣譽遠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但自2010年起,廣譽遠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凈額長期為負,截至2018年為-2.98億元,較2010年的-4721.26萬元,擴大了6倍。
除此以外,自2011年開始,廣譽遠應收賬款持續上漲,截至2018年其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達15.82億元,占總營收97.71%;其中應收賬款增至13.38億,占總營收82.64%,較2011年的8259.47萬元增加了超15倍。
在二級市場,廣譽遠的表現同樣不盡人意。近期股價徘徊在25元每股上下,總市值約88億元,回落至2015年初的數值。近5年來,廣譽遠股價曾兩次突破60元每股的高值,可惜都沒有維持太長時間。在2019年1月,廣譽遠股價曾出現閃崩,當時公告稱將以573萬元回購21萬股挽回市場信心。
進軍美妝和視力矯正市場,或許是廣譽遠為自己謀的新出路,但截至目前未有見效。對于郭家學和東盛集團來說,盡管在2012年后專注廣譽遠,但想“做好”這件事,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582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