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我們一線工人的安全帽(工人的安全帽沒領導的硬)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近日,幾段工人安全帽和領導安全帽對比的視頻熱傳。在視頻中,一位工人師傅手拿兩個安全帽說道,“今天我們來做個試驗:這是我們一線工人的保險帽,這是領導的保險帽,看哪個結實?”
只見兩帽相撞的瞬間,黃色帽子的帽殼一下子被撞破,一塊黃色的碎片飛出。接著,竇師傅拿兩個帽子繼續對撞了幾下,左邊的黃色帽殼被撞得“一下都不剩”,而紅色的安全帽卻完好無損。該師傅稱,“我們一線工人的保險帽就是這樣的效果,”他還補充道,“不過最結實就是監理的帽子”。

質量不好的安全帽幾塊錢就能買到
此段視頻引發熱議,此外,有媒體稱該師傅此前曾發布多次試驗安全帽質量的視頻,例如2月12日曾發布用安全帽敲打木頭的視頻,敲打幾次后安全帽便破碎。但在4月17日,這一視頻已經看不到。
據觀察者網報道,4月15日,拍攝者竇師傅接受采訪,他表示,平時干活時,有時候會領到結實的安全帽,有時候會領到不結實的,這主要“看是什么公司”。由于天天在工地上干活,自己“肯定知道”安全帽是否結實,“看能看得出來”。
4月11日拍攝視頻時,竇師傅領到的就是一頂看起來“質量不好肯定不結實”的安全帽,所以他萌生了拍攝視頻的想法。
竇師傅表示,雖然日結工資的工人輾轉工地時戴的是自己的安全帽,但在他拍攝的視頻中,黃色安全帽和紅色安全帽是“工地上發的”,不是他購買的。對于是誰負責采購,他并不清楚。
竇師傅稱,被砸碎的黃色安全帽是新的,質量不好,“怎么砸都砸得碎”,具體價格應該是6、7塊錢。竇師傅表示,也有貴的黃色安全帽,可是自己和工友領到的一般就是這種6、7塊錢的,“你想想,肯定是當官的好,干活的差唄,這正常嘛”。
就安全帽的采購問題,該媒體采訪了某裝飾公司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在甲方與施工方(乙方)簽訂的承包合同中,一般規定工人的安全帽由施工方統一購買,不會讓工人自己購買,且采購單位不固定,一般在附近的建材市場直接購買。安全帽的價格根據沖擊吸收性能的強弱而有所不同,最便宜的有10元,質量較好的30-60元。而竇師傅提到的“領導的保險帽”,按規定應該是甲方購買。
其實,這不是竇師傅第一次對比安全帽的質量了,在此之前,他也曾拿紅、黃安全帽分別砸過磚塊,而黃色安全帽在砸了磚頭兩次之后就破裂了。

可竇師傅的領導遞給他的紅色安全帽卻經住了考驗,砸了三下都沒有破。

據新京報“我們視頻”報道,竇師傅稱紅色安全帽也是塑料的,但是和黃色的塑料不一樣,而且監理的白色安全帽比紅色還要結實。對于視頻中被砸碎的安全帽是否有合格證,安全帽的合格標準是什么,竇師傅表示自己并不清楚。
問題安全帽用廢舊塑料袋制成
據了解,作為防止沖擊物傷害頭部的防護用品,安全帽主要用于油田鉆井、 森林采伐、供電線路 、建筑施工等作業。不同應用領域的安全帽由不同的材質制成,常見的有玻璃鋼安全帽、聚碳酸酯塑料安全帽和塑料礦工安全帽等,一般具有緩沖減震的作用,在安全生產中承擔了重要的角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搜索到,安全帽產品是國家發許可證的產品,獲得許可證的企業有100多家,這些廠家必須按國家標準進行生產,出廠的產品應通過質檢部門檢驗符合標準要求才能發給產品合格證,在購買安全帽時,應看是否持有生產許可證書和有效期。
根據國際較通用的規定,黃色加黑條,是引起警戒的標志,紅色是表示限制、禁止的標志;藍色起顯示作用等。因此,對于普通工種使用的安全帽,以白色、淡黃色居多。有的部門采用不同顏色的安全帽,用以區分職別,如安全管理人員戴白底安全帽,檢修人員戴桔紅色安全帽。
當然,無論是什么顏色、什么價格,質量都必須要符合統一的國家標準。

就在工人安全帽和領導安全帽視頻對比熱傳后,17日,應急管理部發布消息稱,如果連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夠實現生產安全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決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根據國家標準規定,安全帽要符合GB 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選用需要符合GB/T 30041-2013《頭部防護 安全帽選用規范》要求。

根據最新的國家標準GB2811-2007,質量合格的安全帽在高溫、低溫及浸水三種情況下,用5Kg鋼錘自1m高度落下進行沖擊試驗,頭模所受沖擊力的最大值均不應超過4900N(1N=1kg·m/s2,即使一千克質量的物體獲得1m/s2的加速度所需的力);用3KG鋼錐自1m高度落下進行試驗,鋼錐不應與頭模接觸,且帽殼都不得有碎片脫落。
一些工地會進行安全帽撞擊試驗,來檢驗工人當天佩戴的安全帽是否有問題。中國中鐵建工集團青島廣場項目部此前就成立過安全體驗中心,以安全帽撞擊等一系列試驗來樹立工人的安全意識以及培訓自救能力。


實際上,竇師傅反映的不是新問題。其實早在2007年,央視的《每周質量報道》就報道過“奪命”劣質頭盔的問題,講述了浙江省杭州市“劣質頭盔”造成工人頭部受重傷的案例。原來,一些塑料回收加工廠大量收購使用過的廢舊塑料袋,經過簡單回收處理后,打成塑料粒子,作為原料賣給頭盔生產企業,頭盔生產企業再用這些原料生產頭盔。

這些基本上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的回收原料被頭盔生產企業買來經過注塑、噴漆、拋光等處理后,成品頭盔變得顏色花哨、外表光鮮令消費者難辨真偽。回收再利用本來是件好事,但是用錯了地方,實在讓人生畏。
然而,在問題被披露后,劣質安全帽的情況依然存在。據中國質量新聞網2018年9月的報道,2018年浙江省安全帽等產品監督抽查公布的結果顯示,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抽查的26家企業的26批次安全帽產品中,有2批次不合格,批次不合格率為7.7%。
輿論發酵:安全還分三六九等?
竇師傅的對比視頻經過傳播,引發了網友及媒體的廣泛討論,而引發關注的不僅在于安全帽質量,還在“領導版”與“工人版”這種差異對待。
澎湃新聞評論稱,生命是平等的,但一頂小小的安全帽,就讓人看到普通工人所受的保障是多么脆弱,領導們則因特殊安全帽的特殊保護,顯示出尊貴。這種截然不讓的對待,無疑會傷害廣大工人的感情,他們拍攝視頻并上傳,事實上就是表達不滿,而不僅是搞笑、戲虐。戴著這樣安全帽的工人們,除了形式和心理上的安慰外,基本的人身安全又何曾受到絲毫的保護?
新京報評論中則表示,生命無價,沒有誰的命比其他人更“值錢”,奈何一個救命的安全帽都要分出個三六九等?
事實上,從“工人和領導的安全帽對比”事件中,我們也能看出來,如果部分行為不按照標準執行,就會讓達標的行為被披上“特權”的外衣。可是,這種安全性的達標,在本質上又是無辜的,因為安全本身沒錯。
所以,此時最重要的不是苛責領導的安全帽過硬,而是要趕緊給“一線工人”配置安全性達標的安全帽才好。要不然,很容易將“安全問題”轉移,最終形成“等級問題”,直至延展成為一筆理不清的“道德賬”。
在此背景下,應急管理部的微博回應,可以說是一種“敲打”:揆諸當下,安全生產責任流于形式釀成的悲劇已經太多,其中一線工人又是在各類事故中最容易造成人身傷亡的群體。對于他們,相關施工單位理應給予更周全的保護。為他們配備合格的安全帽,不是什么善心或是厚道,而是最基本的施工規范。
安全生產無小事,安全帽的合格更是事關生產中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安全帽的生產廠商、銷售商、質檢部門,還是負責采購的企業、施工隊,都應對此負責、嚴格把控,保障一線工人在作業時的安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黃翔,綜合北京青年報、新京報、澎湃新聞、觀察者網、央視新聞等)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4176.html
下一篇:走比站更累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