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鳥蛋發育的全過程(原來鳥蛋也有胎心)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父親節即將來臨,一群小朋友到訪廣州長隆飛鳥樂園首度開放的全透明“鳥類繁育中心”,參與鳥類孵化創新科普課堂。他們從監測不同鳥蛋的胎心開始,揭秘珍稀鳥類的孵化過程,更化身 “奶爸”喂食“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新生猴面鷹,感受生命的脈動和收獲有趣的飛鳥知識。

▋高精尖“鳥類繁育中心”首度開放
“現在我拿起的是珍珠鳥的鳥蛋,因為珍珠鳥體型比較小,所以鳥蛋也相對小一些;現在這位小朋友手上拿著的是非洲鴕鳥的鳥蛋,非洲鴕鳥是體型最大的一種鳥,所以它們的鳥蛋也是最大的。”

當日,小朋友們首先走進廣州長隆飛鳥樂園鳥類繁育中心的第一站——鳥類孵化創新科普課堂。
鳥類科普專家以最熟悉的雞蛋為例,通過生動的動畫視頻向游客展示受精成功的鳥蛋孵化過程。緊接著,現場展示了難得一見的鳥蛋“B超”胎心監測環節,小朋友們超近距離觀察到鳥寶寶在鳥蛋的全貌,遍布蛋殼的發達血管,甚至能看到鳥寶寶在蛋里“胎動”。
據專家介紹,種鳥體型和鳥蛋的大小決定了小鳥破蛋日的長短。
通過每天多場次開啟的科普課堂,游客可透視不同日齡的鳥蛋內部發育情況,日齡大的鳥蛋“胎動”會比剛下的鳥蛋劇烈。通過胎心監測,不但可以判斷是否受精成功,還可分析鳥寶寶發育健康情況。
在“孵化室”里還陳列著超百只數十種鳥蛋,每臺孵化機都實時根據不同的鳥類嚴格控制最適宜溫度和濕度,并配備自動“翻蛋”功能,確保鳥蛋受熱均勻。“孵化室”遵循一批次“同進同出”的原則,每個鳥蛋上都寫有下蛋的日期,嚴謹記錄孵化的各個階段,確保安靜的環境,提高鳥蛋孵化率。

走進“育嬰室”,小朋友們看到同樣有高科技支持的育嬰箱。毛茸茸鳥寶寶們正在成長,出生不到一周的猴面鷹、火烈鳥、黃嘴鸛鶴、紅鹮寶寶等嘰嘰喳喳跟游客們打招呼。
據悉,部分母鳥產蛋數量多無法顧及,或者遇上惡劣天氣導致鳥巢破壞,保育員及時把鳥蛋拿到孵化室孵化,然后放到育嬰箱進行半個月左右的人工育幼觀察,等它們情況穩定就回歸原生態環境自由學習飛翔等技能。因為鳥寶寶羽翼未豐滿,每個育嬰箱溫度控制在31℃左右,并設置24小時啟動的通風口。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游客科普認識更多飛鳥的孵化歷程,樂園根據動物的繁殖期展示不同的鳥寶寶育嬰實況,目前大部分的晚成鳥都是在春秋季節下蛋,春天能看到白鵜鶘、鴕鳥和丹頂鶴等各種鳥寶寶;深秋時游客們可以近距離認識新生鵜鶘、鹮鸛等。馬上到來的暑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鹮寶寶也將和大家見面。
▊珍稀猴面鷹去年首次成功繁育超20只!
當天,剛出生5日齡、1個半月齡及5個月齡不同階段的多只猴面鷹同框亮相,吸引了所有小朋友和游客的目光。它們有神奇的顏值:一雙深圓大眼,面盤扁平,呈灰棕色愛心型,臉似猴子。
幾位小朋友們還和三只猴面鷹寶寶進行了一番互動,用鑷子對猴面鷹進行了喂食。謝雨彤小朋友興奮道:“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猴面鷹,我覺得很可愛!”

記者從科普講解員了解到,猴面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又名草鸮,一窩可以最多產6只鳥蛋,只有鵪鶉蛋大小,孵化期長達32-34天。
據悉,此次展示的最小的猴面鷹出生于6月9日,出殼即有白色羽絨毛,1周日齡面盤發育形成猴臉樣,鷹身鷹爪成型。4個半月開始胎毛幾乎褪去,長出褐黃色的絨毛,并開始忽扇翅膀,學習飛翔。
新生猴面鷹的食物極其講究,出生后需吃肉碎。隨著日齡增大,它們可以吃帶骨頭和皮毛的肉。繁育中心為猴面鷹專門飼養白老鼠和雞作為食物,根據幼鳥不同的需求喂食不同的日齡的雞和老鼠,自產自供無任何激素飼料成分,更健康和營養,可提高幼鳥的成活率。

據介紹,猴面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長隆飛鳥樂園猴面鷹亞成體剛進入性成熟階段,去年年底首次合籠即繁育成功,已成功孵化20多只新生猴面鷹。
飛鳥專家介紹,廣州長隆飛鳥樂園首度開放的“鳥類繁育中心”已是最大的科普展示基地。高科技鳥類繁育后場系統按照鳥類的孵化順序設立四大科普功能展區:鳥類孵化創新科普課堂、鳥類育嬰箱、鳥類孵化室、鳥類育雛室,從英國、日本、泰國等國家引進高精尖孵化儀器信息數據一目了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李波、全杰 通訊員 麥念萍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全杰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子容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247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