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聽到響聲受到驚嚇(寶寶對聲音異常敏感)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5)
經常有家長就孩子對聲音比較敏感在后臺詢問,比如這位媽媽的問題是這樣的:“寶寶總是害怕各種聲音,比如榨汁機、鞭炮、敲門聲,新的會走路的變形金剛。如果媽媽剛巧不在他身邊,他甚至會害怕到尖叫大哭,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膽小嗎?”
這位媽媽所提到的問題應該是很多父母覺得非常有共鳴的問題,因為這種情況其實在幼兒非常常見。
小包子曾經有段時間也對聲音特別敏感,樓上的走路聲,外面的關門聲都會讓他嚇一跳,大叫著撲進大人懷里躲起來。如果大人隔得稍稍遠一點他沒有及時到達,都會恐慌萬分。后來大一點了,對走路聲、開關門的聲音、門鈴聲等沒有那么大反應了,吸塵器和電吹風的聲音也能勉強接受了,但是仍然會抗拒使用公共洗手間的烘干機,而且每次看到我用,就會跑得遠遠的。

一個是孩子在媽媽肚子里,宮內環境和外界環境是不同的。所有外界聲音傳到肚中胎兒耳朵里的時候,相當于經歷一層消音器的消音作用,等到出生了,消音器就沒有了,孩子對于突然強度增加的聲音不適應。
另一方面,孩子的生活經歷有限,并不知道有些聲音是什么東西發出的,這種不確定感會增加他們的恐懼。
另一方面,即使是同樣的聲音刺激,不同的孩子可能敏感度不同。比如我前面多提到的公共廁所里烘干機的聲音,小包子哥哥直到4歲了依然害怕躲避,但是2歲多的小團子就會敢于忍耐聲音的刺激去嘗試使用。

那么,如何應對孩子對于聲音的敏感反應呢?
通常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1. 突如其來的聲音往往容易嚇到孩子。所以建議對于家長能控制的聲音或者場合,最好提前告知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備。比如上完廁所要沖水之前,告訴孩子沖水會比較吵;進入公共廁所前告知孩子有人洗完手烘干的時候聲音會有點大。
2. 孩子表現害怕的時候,及時安撫,不強求孩子面對或者接觸。等孩子安靜以后,讓孩子了解聲音的來源,比如在沒有使用的時候讓孩子玩和摸吸塵器、電吹風、和一起試驗門鈴、大聲敲門。很多時候,孩子的恐懼來自未知,尤其是幼兒,很多孩子會把突然出現的聲音和怪物聯系起來。
3. 逐步脫敏法:比如可以先把沒有插電的電吹風給孩子玩;然后給孩子看電吹風的視頻,逐步調大電吹風視頻的聲音;孩子適應后,打開電吹風實物,孩子先遠距離觀察,逐漸靠近和戒除……(孩子小不適合看視頻的話,跳掉中間步驟,后面的步驟進展拉慢)。
4. 除去聲音,突然動起來并發出聲音的玩具,第一次給孩子玩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一開始可以讓孩子遠一點看,不要一下子塞到孩子懷里,第一次這種經歷會影響孩子后來的玩具體驗。

5. 孩子的聽力還在發展過程中,長時間頻繁暴露于太嘈雜的環境,會導致聽力受損,需注意。通常情況下,對聽力的影響要考慮幾個方面:聲音強度、聲音出現的頻率,持續的時間長短等。
美國聽力研究基金會的建議如下:
通常我們的對話,縫紉機的聲音、打字機的聲音在60分貝左右,是比較安全的聲音范圍。
90分貝的環境(3米外經過的公共汽車或者卡車的聲音),每天最多的無防護暴露時間是8個小時。
100分貝的環境(一般的食物攪拌機的聲音),每天最多的無防護時間是2個小時。
115分貝的環境(比如搖滾音樂會),每天最多的無防護時間是15分鐘。
但是,以上是成人標準,兒童的防護建議在此基礎上更嚴格一些。我在朋友圈曾經看到有人帶幾個月的寶寶去看電影、唱K,還是建議盡量避免吧。實在要帶去嘈雜的地方,也建議給娃戴上隔音耳塞。
6. 如果孩子因為一些聲音害怕入睡,或者睡眠中經常被嚇醒,建議可以考慮用白噪音做背景音。
通常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對聲音暴露的增加,認知能力的進步,他們知道聲音的來源,對聲音強度的耐受度增加敏感度降低,對某些聲音的恐懼就會慢慢消失了。
【作者介紹】
徐桂鳳:工作于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兒童發展與障礙中心,擅長兒童生長發育咨詢及指導、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評估、咨詢及治療、家庭親子關系咨詢及指導。
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和作者所有
需轉載請聯系授權:info@easyhin.com
【媽咪知道】母嬰健康咨詢互聯網醫療APP,三甲醫院醫生隨時問,600萬媽媽的信賴選擇。
【媽咪知道兒科診所】你身邊的私人兒科診所,提供專業、貼心的就醫體驗。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9948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