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05閱讀(14)
現代進化學告訴我們,人類和黑猩猩上千萬年前是一家,基因高度相似是科學家們持有此觀點的最重要原因。而人類和黑猩猩最大的區別就是黑猩猩全身毛發粗壯,人類則只在一些重要的部位比如頭頂、私處、胸部等處有毛發。

生物的進化基礎是繁衍,而繁衍則會有遺傳,黑猩猩和人類千萬年前是一家,那么在毛發的性狀方面應該是相同的。從科研考古來看,現代的猿和曾經的古猿形態更為接近,從牙齒、下頜到全身各處骨骼的構造都更相似,所以它們保留了更多古猿的基因;而人類的骨骼結構發生了變化,渾身的毛發也大多數變性成為細短的毛發,只剩下少數部位是粗長的毛發。

渾身粗壯的毛發有利于虱子的生存,它們躲藏在毛發根部,所以猿類、猴子都會互相梳理毛發逮虱子,但是相互的接觸比如依偎在一起睡覺也有利于虱子的傳播,僅僅是日常的生活就可能傳播。所以人類褪去毛發也有這樣個好處,那就是體表可以容納的虱子數量很少,減少了一些疾病的傳播。現如今人類更愛干凈,虱子已經比較少見了,但是在人類的私處等地方還是可能長虱子。

114萬年前,人類開始褪去毛發,原因是適應地面的過程中生存選擇使得人類需要有較強的奔跑耐力,決定這一因素的是散熱快慢。于是人類進化出了大汗腺、小汗腺,都可以分泌汗液,汗液蒸發會帶走大量的熱量,而毛發變得又細又短則有助于體表空氣流動,也有助于散熱。生理的演化使人類適應了地表,捕獵的能力迅速增加,捕獵的成功率也更高。

像現在的獅子、老虎、豹子,如果持續奔跑幾分鐘還沒有捕捉到獵物就會因為體溫升高而放棄,而人類卻可以依靠觀察能力追蹤獵物、靠耐力累倒獵物。捕獵能力的提升使人類獲得了充足的食物,種群數量的增加導致人類需要的食物增加,于是人類之間的生存競爭增強,于是就不斷地有人類種群踏上遷徙的道路,從東非到南非、亞洲、歐洲,除了南極洲都有人類存在。

當然,在遷徙的歷程中,人類又不得不面對寒冷的問題,人類缺少毛發的體表是有利于捕獵的,不管是在溫暖的地區還是寒冷的地區,所以生存選擇維持了這樣的性狀,那只能通過其他的辦法取暖,比如用火、藏身于山洞、扒掉獸皮制作衣服。大約六七萬年前晚期智人就已經會制造簡單的衣物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陰虱一直沒有消失,倒不如說它也隨著人類進化了。

現代科學家確定人類大約114萬年前開始褪去頭發,就是通過陰虱確定的。原本只有一種虱子寄生于人體(古猿人),因為它們渾身的毛發性質都差不多,可毛發褪去了,依附于毛發的虱子也適時而進化了。現如今虱子又分為頭虱、體虱、陰虱三大類,通過基因分子鐘的方式研究頭虱和陰虱的分家時間發現,它們大約在114萬年前左右開始分家,形成了這三類,表明這時人類毛發逐漸變性。

進一步分析體虱是由頭虱分化而來,這一時間大約發生在17萬年前,它們已經形成了生殖隔離。體虱顧名思義就是活動在除頭部和陰部以外其它部位的虱子,而人類其它部位毛發少或短,不足以讓虱子藏身。而動物毛皮衣物上的毛發卻成了虱子的藏身之處,這時頭虱開始爬向全身。在三個不同部位相互隔離的繁衍,使三種虱子分化為三種物種,足部前端的鉤子的內徑恰好對應三處的毛發(衣物)。

體虱
陰虱這個東西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從原先的虱子中進化來的,隨著人類毛發的變性,全身的虱子分成了三波,由于鉤子的內徑和三處的毛發衣物相似,這也就使它們一般只能分別呆在這三個地方,其它地方不便隱藏,也和其它的虱子存在生存競爭,外來戶壓不過地頭蛇。陰虱在人體上比如其它兩種普遍,人生下來光溜溜的,虱子是從其它人身上傳來的,比如窩在一起睡覺,在生活中這樣的接觸更多,而陰虱則主要性傳播。

所以即便是現代,陰虱也主要是那些不愛干凈,然后在那些方面又不注重的人會染上的,雖然危害不算很大,可是就是很難受,會很癢,嚴重的會有陰虱病,皮損為抓痕及血痂,或散在片狀藍色出血瘀斑,常見于股內側、下腹部和腰部。因為癢就會撓,癢得厲害撓得就厲害,就會出現因過度搔抓可繼發毛囊炎、膿皰瘡和癤細菌感染。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0233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