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手工掛面吃法大全集 隴南手工掛面一口入魂
發布時間:2024-10-23閱讀(30)
原標題:隴南手工掛面
一口入魂,簡單極致的人間美味


隴南手工掛面
盛夏時節,烈日當空,吃飯的時候總感覺食不甘味。而有一種食物卻能讓人胃口大開,那就是隴南的手工掛面,手工面的制作和晾曬,成為隴南美麗鄉村的一道景致。原生態的手工掛面是一份綿長的鄉情記憶,也是來自“遠方的家”的召喚。
一
去往成縣金蓮洞的路上已近午時,有點饑腸轆轆。當地的朋友建議,停下來吃一碗酸菜面再走,我的腦海立刻浮現出“蘭州素涼面 烤肉 芹菜面湯”的標配。待到那碗酸菜面端上來,卻讓人的味蕾一瞬間舒展開來。
碗中的漿水清亮亮的,浮著點點小蔥花和干辣椒絲,熗得香噴噴的,在碗的中心,堆著苦苣、包心菜腌制的酸菜!嘗一口,這酸菜口感爽脆,勁道中帶著酸爽,酸爽中帶著清香,更讓我傾心的是碗中細細的面條,起初認為它是農家手搟面,但后來發現它似乎更細,如發絲,更圓潤,如玉之潔白光韌,關鍵是它吃起來那種柔滑的質感,原來是手工掛面。
問店家要了一把手工掛面細細觀察,它的外觀“嫩如金色軟如絲,千縷萬縷弄柔姿”,每一根都是空心的。這讓我想起2014年《舌尖2》熱播時,在《心傳》一集中,主人公張世新“張爺爺”,在鏡頭前展示了空心掛面的手藝,純手工的面條清香、纖細、綿軟,因為特殊的“空心”,面條很容易入味,也耐煮。
這種空心掛面的“空心”小細孔能吸收更多的湯汁,因此也比普通掛面更耐煮,更入味,煮面時就會嗅到濃濃的面香味撲鼻而來。
成縣手工掛面在明朝初期最早起源于成縣西片的小川、索池、沙壩等地,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世代相傳,久盛不衰。它的特點是下鍋就熟,湯面分明。清水下,爽利可口;兌湯下,香甜味美,營養價值高。即便在物質極為豐富的今天,憨厚、淳樸的成縣人依然傳承著祖輩留下來的手工掛面工藝。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極少食用細糧,用掛面招待客人也是一種很高的禮儀。一碗簡簡單單的酸湯掛面,面湯里不外是香醋、香油、姜末、蔥花,大號的粗瓷碗一端,屋子里瞬間飄滿農家手工掛面特有的香氣,是非常誘人的“美食”。
不僅是在成縣,其實在隴南的康縣、徽縣一帶,有不少鄉村也在制作類似的手工空心掛面。
二
手工掛面是制作工序最為復雜、耗時最長的傳統美食之一,有和面、開條、盤條、發酵、抻條、上竹、撲粉、曬面等18道純手工工序。
立冬后,北方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辛勞了一年的農家,一邊趁著這段時間休整,一邊歸置生活所需。手工掛面的匠人開始選麥子、淘洗、晾曬、磨面,把最好的麥子磨成面粉,掛成掛面。
早晨,陽光照進農家院落,天氣晴好,沒有風,這樣的天氣最適宜掛掛面。安靜的農家小院里,成排的掛面細細的、長長的,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閃,若有微風掠過,便會輕輕擺動,宛如撥動的琴弦。
到了下午,架子上的掛面已曬干,把它們輕輕卸下,按照需要的規格裁切、綁把兒,再纏上麻紙,至此手工掛面的制作程序才算完成。這種手工掛面是匠人用時間和精神做出來的藝術品,每一道工序都賦予了熾烈的情感,一種對古老技藝的感恩。
但凡到隴南的游客,看到有手工空心掛面售賣,多少都要帶一些回去請親友品嘗。
隴南的手工掛面可以打鹵子吃、炸著吃,夏天煮熟后撈出來過涼水做涼面,也可以煮熟過涼水做麻辣面等,各種“花樣”吃法令人百吃不厭。當然,還可以做長壽面,荷包蛋不要十成熟,然后下一大碗掛面,雞蛋放在掛面上面,加一小撮綠油油的小蔥,便色香味俱全。掛面晶瑩剔透,面湯上飄著些零星的油花,端著滾燙的碗舍不得撒手,吃一口一噓溜,那可是人間絕無僅有的美味。
文/圖 記者 劉小雷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5672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