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倒蒸地瓜干配料表(倒蒸地瓜干金如片)
發布時間:2024-11-19閱讀(11)
倒蒸地瓜干,你吃過嗎?
如果說地瓜是大自然給予的饋贈,那么土地深處最深沉的反饋,就是勤勞農民靠雙手用心制作出最香甜的美味——倒蒸地瓜干。

說到童年的零食,一定少不了地瓜干!
地瓜收獲的季節,做一些地瓜干,
過年的零食就有了著落,
來年夏天還可以用來煮甜湯,
滋味就別提有多美了。

不過,小時候吃地瓜干,不小心咬崩牙的經歷也是有的。
這款倒蒸地瓜干軟、糯、香甜的。

和又硬又干的地瓜干不同,
這款地瓜干色澤誘人,特別軟糯可口!
從來沒吃過這么柔軟的地瓜干,
幾乎不用力,就能折個大弧度。
這種柔軟程度,非常適口,
老人小孩,都可以輕松隨意吃。

順勢撕開,
就可以看到里面黏黏糯糯的、
橘紅誘人的地瓜肉了。
新鮮蒸熟的地瓜,肉質是松散的糯,
這款地瓜干脫去部分水分后,
是更為緊實、有嚼勁的糯糯的。

光線好的時候,會看到地瓜干表面裹著一層發亮的包漿。
這是地瓜自身析出的薯蜜!
舔一口,微微甜,還散發著誘人的香味。

古法造物,傳承傳統“三蒸三曬”古法工藝,口感軟糯不粘牙,自然香甜不膩,是小時候記憶中的老味道。

倒蒸紅薯干是連城當地傳統特色產品,居“閩西八大干”之首,已有300多年歷史。在清朝乾隆年間,即被選入宮廷貢品,賜名“金如片”。
當地人笑稱“連城是一座被地瓜干養活的山城”。世代相傳,家家戶戶都懂得地瓜之妙,其色美、味甘、低熱、少脂的倒蒸紅薯干,是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福建連城處于福建西部山區武夷山脈南段,被譽為“紅心地瓜干之鄉”。
這里土質松軟、酸堿適中,晝夜溫差大,紫區巖、沙質巖、泥質巖特殊土壤種出來的地瓜顏色黃中透紅、細膩無筋、味道香甜。
含有很高的維生素、葡萄糖,尤其是富含纖維素,以及對人體具有特定意義的必須元素硒。得益于富含硒元素的優良土壤,連城紅薯的富硒含量是普通紅薯的五倍。

古時連城百姓以紅薯充饑,反復蒸曬,不料紅薯干更加美味,甘甜耐嚼,食不粘牙。后來,連城百姓便依法制作,遂成一方美食。“倒蒸紅薯”的古法也一直流傳了下來。

紅薯干的制作過程相當繁瑣,經過攤潮、洗凈、煮熟、切片、曬干、復蒸、復曬、再蒸、再曬而成。因其煮熟曬干后,再加兩道復蒸的工藝,遂得名為“倒蒸紅薯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攤潮
挑選無蟲孔個頭飽滿健康的新鮮地瓜,并不直接加工,而是將新鮮地瓜放置一段時間。紅薯需要攤潮,將紅薯放通風涼爽處15天左右,自然風干,經過儲存的地瓜蒸發了部分水分,淀粉轉化成糖分。這個步驟能讓最終的紅薯干更加香甜。

● 清洗
將晾曬后的紅薯手工洗凈,全程不用任何化學藥品快速清洗。然后去皮去頭去尾,這樣蒸出來的紅薯沒有一絲的“經絡感”。

● 首蒸
“首蒸”的環節并不是簡單地將紅薯上鍋蒸熟,而是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傅時刻把握這火候,因為稍有偏差蒸出來的紅薯干就容易暗淡無色,不添加色素和檸檬酸保色,需要靠古法工藝來達成“色香味俱全”,這是對師傅手藝的考驗。

● 首曬
蒸熟后的紅薯切成2厘米左右的條狀,置于陽光下晾曬。這竹制的晾曬工具本地話叫“篾撘”,此時的紅薯干色澤偏淡,薯味清淡。

● 復蒸復曬
“首曬”環節并不完全曬干,曬到七成干便收回進入復蒸環節,大火高溫復蒸,將紅薯干中的水分蒸發掉,師傅說這樣高溫蒸出來的薯干更加香甜。蒸到一定成色后,趁熱將薯片擺放上簸箕再曬干。

● 三蒸三曬
曬干后再次收回第三次上鍋蒸,第三次蒸能讓紅薯干更加松軟,而且能放得更久。蒸熟后,放到太陽下曝曬。此時紅薯干的香氣濃郁,色澤飽滿。
一蒸為熟、二蒸為甜、三蒸為軟,三蒸三曬缺一不可。

減肥者控制不住嘴巴的時候
吃兩根倒蒸紅薯干
飽腹不發胖
安慰寂寞的嘴巴

碼字累了
吃上兩塊倒蒸紅薯干
感覺渾身是勁
加班再晚也不怕

營養健康的小零食
倒蒸紅薯干
低熱量、好吃不胖又健康
甜滋滋、軟糯糯的
吃了停不下來

來自大自然的味道,龍巖倒蒸地瓜干,美味又好吃。


更多內容請關注
我的頭條號:千里生活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093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