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食用油超標事件(食用油抽檢致癌物超標20倍)
發布時間:2024-11-30閱讀(31)
1月15日,廣西發布的首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顯示,食用油的抽檢中,有兩個批次的酸價和苯并芘存在超標,其中一個批次的山茶油中,致癌物苯并[a]芘超標20多倍,達到248μg/kg。
質檢專家表示,酸價反應油脂酸敗的程度,如果超標嚴重的話會產生醛酮類化合物,長期食用對健康不利。而苯并芘是多環芳氫類化合物,這屬于強致癌物,食用油在高溫壓榨的過程中形成。

抽檢的流程首先是采樣,一般質監部門采樣包含三個環節:生產環節、流通環節、餐飲環節。三個環節里,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牌的產品都是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樣本。
食用油抽檢的項目有酸價、過氧化值、溶劑殘留量、總砷、5鉛、黃曲霉毒素、苯并芘、丁基羥基茴香醚、二丁基羥基甲苯、特丁基對苯二酚、游離棉酚。其中,游離棉酚的檢測只限于棉籽油,調和油不檢測黃曲霉毒素。

抽樣后有工作人員填寫詳細的抽樣單,而后封存樣品簽字蓋章,在樣品運輸的過程中要確保不被污染,不會發生腐敗和變質,不能影響到檢驗環節。
食品抽檢是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判定標準來進行的。2018年,食藥監總局發布《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2018年版)》,嚴格規定抽檢的范圍、依據、方法和項目。檢測結果出來后,要出具專業的檢測報告,整個流程都有法可依。
二、不合格的油,危害有多大?食用油抽檢的項目中,危害相對較大的是以下幾種。
1.黃曲霉素
食用油中的黃曲霉素,主要來源于霉變的原材料,例如花生、玉米。黃曲霉素由黃曲霉菌在霉變的谷物中產生,一般的高溫難以將其分解,需要達到280℃以上才能破壞其結構,所以,一旦用霉變的原材料榨油并售賣,黃曲霉素將會被人食用進入人體。

在體內肝臟的代謝過程中,黃曲霉素會對肝臟造成損傷以及免疫抑制,長期攝入會引起肝癌,而一次性過量攝入則會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2.苯并芘
食用油在壓榨制作的過程中,由于高溫會形成一定的有害物質苯并芘。苯并芘對人體有致癌、致畸的危害,除了食用油制作的過程,燒烤、煎炸食物的烹飪過程中也會產生苯并芘。

3.過氧化值
這是油脂被氧化的一個指標,用來衡量油脂酸敗程度。在抽檢過程中,該數值越高,說明食用油酸敗的程度越嚴重。油脂氧化酸敗,產生的小分子物質,比如自由基,會破壞細胞膜的結構。長期食用這類油,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腫瘤的發病風險。
三、自榨油會更健康嗎?生活中,很多人擔心工業添加劑的危害,所以更青睞自榨油,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首先,自榨油原料的是否霉變,不能有效確保,一旦有發霉的花生,那么在壓榨的過程中就無法去除黃曲霉素。由于自榨油的作坊通常沒有堿煉分解黃曲霉素的這個環節,所以該有害物質最終就會被人食用。

其次,作坊榨油不能精煉,榨出來的都是毛油,其中高溫作用下產生的苯并芘等有害物質,由于不能過濾和清除,最終都會混雜到食用油中。而工業榨油的環節存在精煉的步驟,很多有害物質都能控制在健康的標準內,或者是將其徹底地去除。
所以,自榨油制作工藝的簡單,不符合工業標準,很多制作環節中的有害物質不能清除,增加了食用風險。
四、安全吃油,這些要牢記油是生活必需品,家里的食用油一般開封之后,3個月安全食用的臨界點,超過3個月,食用油就開始變質,增加健康風險。所以,日常盡量買小瓶裝的食用油,減少開封存放的時間。

在食用油的儲放上,應該遵循背光、陰涼、干燥、密封的原則,盡量要遠離灶臺,做飯的高溫會加快油脂酸敗。此外,自榨油由于含的雜質更多,因此更容易腐敗變質,最好在一個月內食用完。
說一說,你平時吃哪種食用油?
#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廣西抽檢668批次樣品發現不合格食用油,其中1批次“山茶油”被檢出致癌物超標20多倍!.南寧新聞網,2021.1.15
[2]小心!每天都用的食用油,一個不注意竟然會中毒!.廣州日報,2019.2.17
[3]小作坊土法榨油更綠色健康? 小心食用后攝入致命毒素!丨較真看看.騰訊新聞,2019.7.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8965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