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不拍戲也不過氣的5位明星(不愛炒作不拍戲就)
發(fā)布時間:2024-12-09閱讀(21)
北京人藝,作為國內(nèi)話劇界最頂級的藝術(shù)殿堂,可謂是臥虎藏龍,人才輩出。
成立至今70年,人藝一共就辦過9期學(xué)員班,卻走出大半個演藝圈的老戲骨。
比如,1975年第4期的楊立新,1981年第5期的梁冠華、宋丹丹,
1985年第6期的馮遠征、吳剛,1987年第7期的陳小藝、何冰等等。

然而,想要在人藝成為臺柱子,意味著需要放棄部分自由和機會,這份寂寞不是誰都能耐得住。
光是工資這一項就能勸退一大波人,2013年楊瀾曾經(jīng)問過濮存昕:人藝頭牌的演員,演一場戲多少錢?
濮存昕很堅定地回答:一場戲一千五,一千五頂頭的。

這個問題在往前推4年,也有記者問過何冰,他的回答也是很肯定:一個大牌明星的月工資才一兩千元。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演員丟掉了本心,成為綜藝咖;也有些演員堅持“戲比天大”的信念,成為實力派。
下面要說的7位演藝圈“清流”,都曾在人藝的話劇舞臺上磨練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演技,不炒作、沒戲拍就“消失”說的正是他們:
1、濮存昕(69歲)舉止儒雅,演技卓越,臺詞功底深厚的濮存昕,在千禧年前后是著名的內(nèi)地“師奶殺手”。

不僅如此,他在2002年還當(dāng)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是很多公益組織的形象大使。

如果說在當(dāng)今的演藝圈,誰能擔(dān)得起“德藝雙馨”這四個字,濮存昕必定是其中一位。
然而這些年來,觀眾卻難以在熒幕上見到濮存昕的身影,他幾乎是從大眾視野里“消失”了。
除了因為熱愛甘愿把精力都投入到話劇表演上,他的選擇其實也很無奈。
之前,濮存昕接受采訪時就坦言:我演的東西沒人看,娛樂市場真的沒有我的活兒。

對他來說,能留在話劇舞臺已經(jīng)很安心,不想被騷擾和捉弄。

濮存昕出生在一個藝術(shù)家庭,父親蘇民是北京人藝著名的話劇導(dǎo)演、演員。

受父親的影響,濮存昕從小就對表演有濃厚的興趣,長大后的他也走上了話劇表演的道路。
他先是考入空政話劇團,起初都是演一些群眾角色,《周瑜拜帥》是他第一部男主角戲,也是這部話劇讓他被北京人藝的老藝術(shù)家藍天野相中。


1986年,在藍天野的堅持下,濮存昕成功出演《秦皇父子》中的公子扶蘇,之后被借調(diào)到北京人藝。

右為濮存昕
在北京人藝,濮存昕演過的話劇數(shù)不勝數(shù),他的出色表現(xiàn)也贏得了一系列獎項,比如梅花獎。
話劇舞臺上風(fēng)生水起,影視劇中的他同樣引人注目。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他參演了《三國演義》《英雄無悔》《光榮之旅》《最愛》等作品。

那些年,他的搭檔都是袁立、許晴這樣的頂級女演員,媽媽輩喜歡的男演員一定有他。


如今的濮存昕極少出現(xiàn)在熒幕上,平時除了演話劇和出席晚會之外,他的曝光度幾乎為零。
上個月底,濮存昕、徐帆主演的話劇《林則徐》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跟觀眾見面,觀看量達到170萬人次。

雖然已近古稀之年,但濮存昕的演技依舊了得,大段臺詞行云流水,表情、動作、情緒都拿捏得恰如其分。

1993年,一部《我愛我家》捧紅了許多演員,其中就包括楊立新。

當(dāng)時,36歲的楊立新已經(jīng)在娛樂圈沉浮15年,終于迎來這個走紅的機會。

憑借《我愛我家》一舉成名之后,楊立新先后出演了《閑人馬大姐》《唐山大地震》《正陽門下》等影視作品。

在近幾年許多老戲骨重新走紅的情況下,這位北京人藝的臺柱子依舊低調(diào),成為“消失”在大眾視野的那一個。
1975年,18歲的楊立新考入北京話劇團,也就是后來的北京人藝,自此開啟他的戲劇表演生涯。

一開始,楊立新只能演一些小角色,但是無論角色大小,有無臺詞,他都會盡力演好。
后來,他在眾多話劇中挑起了大梁,《茶館》里的秦二爺,《天下第一樓》的盧孟實,《雷雨》里的周樸園等皆是他飾演的重要角色。

除了出演話劇,楊立新也開始接演影視劇,直到1993年憑借《我愛我家》中的“賈志國”一角走紅。
在《大江大河》中,他飾演的水書記同樣令人印象深刻,深度刻畫了一位改革浪潮下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楊立新還為電影《霸王別姬》配過音,角色是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

演員楊玏是楊立新的兒子,和其他星二代不同,楊玏不僅不坑爹,演技還很受觀眾認可,尤其是前年的《清平樂》和《三十而已》。


楊立新也參演了《三十而已》這部劇,飾演顧佳的父親顧景鴻。

出道多年的楊立新樸實低調(diào),從不炒作私生活,是一位靠作品說話的演員。
之前,網(wǎng)上有消息稱楊立新離婚了,然后和兒子年齡差不多的演員在一起。
后來,楊立新通過工作室澄清“二婚”謠言,表示只有一妻一兒,家庭幸福。

提到馮遠征,大家肯定第一時間想到《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的家暴男安嘉和。


這一角色給很多觀眾留下了心理陰影,因為太過形象,他在生活中吃了很多虧。
比如走在路上被人罵,自行車被人惡意扎過胎,吃飯時被人警告不要再打老婆。

雖然馮遠征的生活因為出演反派受到牽連,但也從側(cè)面證明他演技精湛,將角色的惡演繹得真實立體。
馮遠征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上中學(xué)時就對跳傘感興趣的他,最早的夢想是成為跳傘運動員。
為此,他曾放棄高考備戰(zhàn)全國跳傘比賽,沒成想因為體格偏瘦而落選了,無奈之下他去工廠打工,后來機緣巧合下參加了文藝培訓(xùn)班。

上了培訓(xùn)班后,馮遠征有了目標:考進北京電影學(xué)院,然而因為“形象一般”,沒被錄取。
好在導(dǎo)演張暖昕看中他在考場上的表現(xiàn),邀請他出演自己電影中的男主角。
第一次演戲的經(jīng)歷,讓馮遠征更加堅定了走演藝道路。一年后,他憑實力考入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畢業(yè)后還獲得留學(xué)機會。

1991年馮遠征回國,此時的他選擇遠離名利喧囂,回歸人藝舞臺,踏實磨練演技。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2001年他憑借《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里的安嘉和出圈,走進全國觀眾的視野。

后來,馮遠征又出演了很多口碑佳作,比如《美麗上海》《天下無賊》《非誠勿擾》等等。
除了演技精湛之外,他在藝德上也是楷模。出道多年的他,不亂接廣告,不參加綜藝,一直零緋聞,和梁丹妮是圈內(nèi)模范夫妻。

2015年,馮遠征獲得“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的稱號。2020年,他升職為北京人藝的副院長。
除此之外,他還是政協(xié)委員,在兩會上提出許多建設(shè)性意見,對演藝圈的行業(yè)生態(tài)有著清醒認知。

提到“圈內(nèi)大器晚成”的演員,吳剛算得上一個。很多人知道他,是因為2017年那部反腐劇《人民的名義》。

他飾演的市委書記李達康雷厲風(fēng)行,個性耿直,深受劇迷喜愛,表情包層出不窮。

這部劇讓全國觀眾認識了吳剛,不過他們可能不知道,這個一身是戲的演員,已經(jīng)出道30多年了。
吳剛是話劇演員出身,1985年他考上北京人藝,和馮遠征、丁志誠、高冬平、王剛成為同班同學(xué),人稱“人藝五虎”。

進入人藝后的吳剛,先后出演《天下第一樓》《茶館》《嘩變》等多部經(jīng)典話劇。
2007年,他憑借《嘩變》中的精湛表演,拿到中國話劇最高獎——金獅獎。
吳剛在人藝收獲的不止演技和獎項,還有愛情,他和妻子岳秀清是北京人藝的同班同學(xué)。

兩人結(jié)婚30年依然恩愛如初,曾被全國婦聯(lián)宣傳部蓋章認證過是“2009年中國和樂家庭”。

相較于話劇事業(yè)的光彩照人,55歲以前的吳剛,一直是戲紅人不紅,從《潛伏》里的陸橋山,到斬獲金雞影帝的《鐵人》的王進喜,再到《風(fēng)聲》里的六爺。

雖然每個角色都生動鮮活,但他還是從未體驗紅的感覺,直到出演《人民的名義》。
憑借李達康這一角色,走紅后的吳剛很快成為“叔圈頂流”,各種優(yōu)秀劇本接踵而至,比如《慶余年》《破冰行動》等等。

用吳剛自己的話說,他能有今天,離不開話劇舞臺上多年的堅持。
正是他數(shù)十年在話劇舞臺的千錘百煉,才能在演繹角色時有一種讓人信服的演技。
5、梁冠華(57歲)“元芳,你怎么看?”每當(dāng)這句經(jīng)典臺詞被重新提起時,很多人都腦海都會浮現(xiàn)出那個胖胖的狄仁杰形象。

這個深受觀眾喜愛的經(jīng)典角色,出自2004年開播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由梁冠華飾演。

梁冠華將這個冷靜沉穩(wěn)的斷案高手塑造得極為出彩,以至于后來有很多版本都難以超越他。
在“以貌取人”的演藝界,梁冠華可以說是不占什么優(yōu)勢,可他偏偏憑借自己精湛的演技,成為大家公認的實力派。

梁冠華是話劇演員出身,70年代末北京人藝推出的話劇《丹心譜》《茶館》,讓他對話劇表演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
1981年,梁冠華考進北京人藝學(xué)員班,和宋丹丹、王姬等人成為了同班同學(xué)。

雖然外形不起眼,但他肯付出別人十倍的努力,正所謂“厚積薄發(fā)”,他出演了《紅白喜事》《鳥人》《茶館》等話劇,還拿過梅花獎、金獅獎。

在話劇領(lǐng)域頗有建樹的他,也在1998年迎來自己影視領(lǐng)域的高光時刻。
半個月減肥20斤的梁冠華,成功出演《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男主張大民,劇集的熱播讓他一炮而紅。

那年,梁冠華34歲,走紅之后的他很愛惜自己的羽毛,沒有瘋狂接戲,而是等待合適自己的劇本。
這份慢工出細活的態(tài)度,讓梁冠華再度迎來事業(yè)高峰,他在神探狄仁杰系列的演技收到了一致好評。

2012年,在結(jié)束了和老搭檔錢雁秋的狄仁杰系列合作后,他逐漸減少接戲頻率,將重心放到話劇。
這也導(dǎo)致沒有作品時,觀眾覺得梁冠華好像消失了。直到2019年的《大明風(fēng)華》,久違熒幕的他又回到大眾視野。

今年的梁冠華已經(jīng)57歲,在適當(dāng)接戲的同時,不緊不慢地深耕話劇。
在剛過去的北京人藝70周年紀念日,他還和濮存昕、楊立新等老戲骨合演話劇《茶館》。

和吳剛一樣,何冰也大器晚成。憑借《大宋提刑官》這部劇走紅時,他已經(jīng)37歲。

1991年從中戲畢業(yè)的何冰,被分配到北京人藝。相貌不起眼的他在進入人藝的四年,基本是靠在劇場跑龍?zhí)诪樯?/p>

期間,他也有拿著簡歷去跑各個劇組,但都石沉大海。雖然沒戲拍,但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看話劇,去跟前輩學(xué)習(xí)。

后來,何冰得到去演話劇《鳥人》的機會,其表現(xiàn)并得到人藝前輩的賞識,此后他的話劇事業(yè)越來越好。
1999年,他憑借《雨過天晴》拿下中國戲劇梅花獎;2004年,又憑借《趙氏孤兒》獲得梅花獎,金獅獎。

2005年,在話劇蟄伏多年的何冰,終于憑借《大宋提刑官》走紅。
從那以后,何冰漸漸開始在影視劇中出演各種主角,他也依靠自己的實力晉升為演技派。
無論是《白鹿原》中的“鹿子霖”,還是《情滿四合院》中的“傻柱”,都體現(xiàn)出何冰精湛的演技。


憑借這些作品,他也多次獲得各種大獎,儼然成了中生代男演員里的代表人物。
在戲里體驗了各種人生,何冰戲外的生活卻十分低調(diào),和妻子李海洋結(jié)婚24年,依然幸福。

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所有夸贊保持清醒認知,拒絕外界給的"老戲骨"和“藝術(shù)家”的標簽。
在何冰看來,站在北京人藝舞臺上的他只算得中生代,還沒到老戲骨的份上。

如今54歲的何冰,依然話劇和劇組兩頭跑。既能游刃有余地在影視劇挑大梁,又能在話劇舞臺上擲地有聲。

說到龔麗君,很多人可能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若說到94版《三國演義》和新版《紅樓夢》,相信不少人會有印象。

在94版《三國演義》中,龔麗君飾演了大喬,

還有就是新版《紅樓夢》里的薛姨媽,導(dǎo)演李少紅也指定龔麗君來飾演這一角色。

1987年,22歲的龔麗君考入中戲,和同班的徐帆、江珊、陳小藝合稱為北京人藝87班“四小花旦”。
大二的時候,龔麗君就被北京人藝的導(dǎo)演選中,在話劇《雷雨》中飾演繁漪,從此成為了“天字第一號繁漪”。

接下來她的事業(yè)更是順風(fēng)順水,相繼在《田野、田野》、《海鷗》《李白》等劇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在演完大喬的同一年,龔麗君不幸遭遇車禍。
等她再次回到人藝舞臺時,已經(jīng)過去了三年,此時的她已接近而立之年,同班同學(xué)一個接一個火了。

苦悶和失落是必然的,但龔麗君并沒有沉浸太久,1996年重返話劇舞臺的她,和梁冠華搭檔,出演美國名劇《籬笆》。
這場演出得到觀眾不俗的評價,這給了龔麗君很大的自信心,之后她又在《頭條委員會》《茶館》《趙氏孤兒》等劇出演重要角色。

直到現(xiàn)在,龔麗君的重心仍放在話劇表演上,話劇作品明顯要多于影視作品。
對此,她的解釋是:我更喜歡話劇舞臺上與觀眾交流與互動,你可以隨時根據(jù)觀眾的反應(yīng)來調(diào)整自己的表演狀態(tài)。
2000年,龔麗君獲得中國話劇金獅獎表演獎;十年后,她又獲得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

縱觀以上7位人藝話劇演員,不難看出優(yōu)秀的演員,必然會竭力保留自己的風(fēng)骨和對藝術(shù)的追求,不為名利所惑,不為浮華所動。
在娛樂圈這樣的名利場里,很少有人能一直保持初心。正因為如此,那些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演戲的藝人,才更值得被大家看到。
“想要演好戲,先要做好人”,這是北京人藝的老藝術(shù)家常會念叨的一句話,正如那句“從藝先從德,從藝先學(xué)人”。

青石電影 | 梅理卿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chuàng)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49239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