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川菜哪個味道好(川菜好吃是不是事實)
發布時間:2025-03-25閱讀(17)

網絡配圖
不經意間,迎春花就吐出了黃芽,宅家日久的朋友禁不住開始了踏春的軌跡。看到朋友圈貼出的照片,原來那些充分享受陽光的玉蘭花居然已經先行怒放,隨手就贊了一回,并問詢如今的春游是不是特別爽。
沒想到友人淡然回答:就那么回事兒,和往年相比,真沒有特別的感覺,倒是悶家時日長了,很是念想四川火鍋,“不知道火鍋店啥時候重新開張?!?/p>
這神回復太南轅北轍了,讓我難以和自己提出的問題關聯。一個年過半百、味蕾殘缺的老頭,至于如此這般地迷戀川式味道嗎?再說了,川菜(味)有那么誘人嗎?
川菜好吃是事實!不是嗎?
朋友知道我出生蜀地,認真而坦誠地說。
作為有意識之始就接受川味熏陶和染色,并因之建構起美味知覺的人來說,他者對川式味覺的肯定本來是必須支持的——有很多年本人聽到外省人這種由衷的贊譽,心中確實是有竊喜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有蜀地的故鄉情愫,另一方面是想著自己從小就領享口福,飄飄然地會自認是幸福之人。
然而,在踏入現實社會以后,隨著東西南北到處亂竄歲月的日積月累,盡管儼然固化了的舌尖記憶難以抹去,但我思想認識還是產生了脫胎換骨的升華:每個地方的食物自有各自特色,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就是說,“味道”追求第一的巴蜀菜肴,“最好吃”的論調固然為廣大食客(包括眾多的川外美食家)接受并持有,但我依舊以為如此這般的定義是不能歸類到“事實”范疇的,因為這樣的判斷,只不過是個體的口感敘事而已,僅僅是人們的觀念(觀點)之詞。
怎么說呢?這里的意思當然不是指關于味道——想象一下,粵菜哺育的嶺南群類多半不會認可川西美食甲天下的說法,而是說,舌尖感覺層面的優與劣,純粹是主觀判斷,而不是對客觀事實的呈現。
以川味而論,我們說麻辣特色突出,這個無疑是明顯的事實,但“好吃”與否的界定,的確不能當作“事實”來認知。就像辣椒,我們可以用叫作史高維爾(Scoville Units)的辣度單位來給出某一辣椒到底多辣的事實描述,越辣對味蕾越刺激可能也有事實元素,但越辣越好吃,或者稍微有點辣才好吃之類,無疑屬于主觀的感受,表達的是觀點。
繞了點彎兒,其實我想說的不是美食的事,而是關涉“事實”和“觀點”的認知判斷。很多時候,人們(竊以為是大多數和我同處一個文化共同體內的人)并不去認真解析事實和觀點的不同,甚至認識不到二者的差異。
換個命題。比如當氣溫超過攝氏35度的時候,人們說“天氣太熱了”,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會同意這句話是事實描述,遺憾的是,這,真不是事實,而只是觀點。只有當我們說“今天氣溫超過攝氏35度”的時候,這才是事實描述,至于在這樣的高溫環境里,你的感覺是不太熱,還是太熱,都不過是個人主觀的不同意識觀念而已。
而像前面提到的,菜肴的味道好壞,撇開味蕾刺激下個人的不同選擇,即便是群體的認知判斷,那也仍舊不是事實,而是觀點,是主觀體驗?!按ú撕贸允鞘聦崱睂嵸|上是不能成立的。
誠然,以哲學家對“客觀事實”認知的執迷,或者還有對語言精準的偏執,“事實”的描述(判定)或許是不可能完備的。雖然如此,但我們仍然需要知道,“事實”是沒有對錯,沒有優劣的?!坝^點”就完全不同了,它可能是正確的——無論完備與否,也可能是錯誤的,或者是有局限性的。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如若不然,一當以情緒化的對錯思路看待事實,或者基于個人偏好,將觀點與事實混為一談,那么,我們對人,對世界的認知,以及錨定在這些認知基礎上的判斷,很可能就會遭遇觸碰南墻的困局。
老話說,他鄉遇故人是人生一大幸事,我看有不少學問家拿這句話當“事實”來闡述,疑問是,倘若您遇到的故人是仇人,您真會覺得幸運嗎?
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并不是把事實視為觀點,而是把觀點當成了事實。
(來源:工人日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1829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