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熱門家常火鍋(火鍋乾坤錄嫩滑香潤油豐腴)
發布時間:2025-03-25閱讀(25)

牛肉是我們生活中占比重很大的肉類,寫牛肉火鍋,不用寫牛的歷史了吧,好奇的可搜閱食史百味系列。

在小切的美食世界里隨意搜索一下,便滿眼都是清新鮮甜的潮汕牛肉火鍋。

潮汕火鍋的湯底是可以喝個夠的,通常是用牛骨熬制好的高湯(圖片用泉水現煮的極少,為了不占地兒,牛骨也不會放入鍋里),放些姜、紅棗、枸杞和少許鹽簡單調味,涮過牛肉后,喝起來更是鮮甜。

正宗潮汕牛肉火鍋還講究個“鮮”,都是現切的新鮮牛肉呢!


和西式的牛扒一樣,中式火鍋的牛肉也細細區分部位,每個部位有不同的口感。

脖仁,就是牛脖子上微微突起那塊,牛頭經常活動的核心部分。這塊肉上鑲嵌了很多白色油脂,花紋如大理石般,乃肉中上品。

脖仁也是我們說的雪花牛肉,遇到油脂密如雪花的,更是極品。富有肥瘦層次感的肉片放到翻滾的底湯里,只需涮8秒便好,柔嫩而爽口。

脖仁下面便是匙仁,也叫匙皮,因為它位于牛肩胛里脊肉的表層部位。長而細的白筋串起紅色的瘦肉,涮燙15秒即可。匙仁是牛的肉眼,口味鮮甜,嚼勁適中,一般在市場很難買到。

匙柄在匙仁之下,位于牛肩胛里脊肉的內層,特點是切片后中間會有一條明顯的肉筋紋路,像鑰匙柄一樣。跟匙仁相比,匙柄細筋更加明顯,筋肉比例更高,口感也更有彈性一些。

吊龍是牛脊背上的一長條肉,脂肪較少呈條狀分部,肉質豐滿濕潤,鮮甜飽滿,口感軟嫩細膩。

吊龍伴即吊龍下面那一小部分的肉,這里的肉微厚, 比吊龍肥潤一些,但肥而不膩。

這兩個部位的肉都十分順滑甜美,涮燙8秒口感最佳。

胸口朥也稱胸口油,也就是牛油,是牛前胸的一塊脂肪組織,可以煮上兩三分鐘。雖然是白白軟軟的肥油,但煮好之后的口感卻是脆爽的,醇香濃郁(濃濃的牛油香),不愛吃肥肉的人都會愛上。

上面幾種極品在一般菜市都難買到,腱子肉就稍微好買一些了。腱子肉也叫腳趾肉,是牛腿上的肉。其肉色深紅,纖維緊致,肉里藏筋,橫切面似花朵一般,口感鮮甜柔韌彈牙,很有嚼勁。

腱子肉分為五花腱和三花腱。五花腱位于后腿,三花腱位于前腿;五花腱橫截面大一些,紋路是五條筋,三花腱橫截面小,有三條筋。為避免過于有嚼勁,涮燙8-10秒即可。

肥胼即牛腹底部的夾層肉,帶著厚厚一層脂肪,橫切面可以看到明顯的脂肪紅肉分層。口感豐腴油潤,帶有淡淡奶香,涮8秒即可。

牛屁股上的嫩肉(屁股肉居然是最瘦的)也適合打火鍋,涮燙8秒即可。

嫩肉和五花腱之間的腿肉是做牛肉丸的好材料,這潮汕牛肉丸可是鼎鼎有名的哇!

師傅要用幾斤重的鐵棒不停捶打牛肉半小時,直至牛肉泥變得有彈性,再放入調料調味,最后捏成丸子。

還有一個部位也可以涮火鍋,就是牛舌,口感柔嫩彈牙帶點嚼勁。

牛側腹部位是牛腩,是廣東人最愛的牛腩煲的主角,無論是紅燒還是咖喱燜,都誘人之極。湯水放多點,做火鍋也很不錯~
小切還要介紹一下美味的牛雜火鍋~ 百吃不膩啊!哪怕是在炎熱的夏天,也還是會在深夜到大排檔去解解饞,過過癮。

牛雜火鍋有干鍋和湯鍋,干鍋多為酸辣口味,吃完之后可加入高湯變成湯鍋。

湯鍋則以牛骨、牛肚湯做鍋底,內有西紅柿蒜苗增香,吃的時候放入生料涮燙。牛雜生料通常是稱斤賣,顧客挑自己喜歡的種類:牛肉、毛肚、牛百葉、牛千層、牛腸、牛血、脊髓……這么多種類,個人很難一下買齊,所以都是到外面吃。

牛雜火鍋的蘸料亦為重酸重辣,可為牛雜料去腥。

牛肉火鍋的蘸料則可多種多樣,家常的有芫荽蔥花辣椒碟,大蔥醬油碟,糟辣碟,火鍋店有專業的配方,有蘸牛肉丸的沙茶醬,有蘸牛肉的豆醬,但現在都有自助調料臺,人人愛怎么調就怎么調咯。

其實,調出好吃的蘸料也很有成就感的,看著這么多材料,扮家家似的樂趣滿滿。



最后推介家鄉的螺螄牛排火鍋,放大料燜得香香的牛排或帶皮小牛肉,配紫蘇味濃濃的田螺(有螺必有紫蘇)可是一絕,肉香螺甜,超級入味。并且比一盤盤的精品牛肉實惠多了,明兒就吃去~

當然,不管走到那個角落,湯底如何千變萬化,牛肉都當仁不讓地成為我們餐桌上的主角。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19006.html
下一篇:什么是標識符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