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天門盤龍鱔正宗做法分享撕出來的美味
發布時間:2025-10-20閱讀(7)

作為成都東進的主戰場,簡陽美食有著自己的風格,先不說入喉順滑的羊肉湯,服務細致入微的海底撈,就連宵夜美食豌豆湯也有著自己的故事。
在餐飲行業中,江湖菜講究的是大把撒辣椒、大瓢加花椒,但作為江湖菜之一的手撕盤龍鱔不僅有麻有辣,而且用料考究,做工細致,就連吃法也有獨特風格,其以天然鱔魚為主料,輔以辣椒、花椒調味,經油炸、煸炒等烹飪技藝制作而成,形成了“辣而不膩、麻而可口”的獨特風味。

手撕盤龍鱔
今天 就和小陽一起
來解開簡陽“餐飲九絕”之
手撕盤龍鱔
這道美味的秘密吧

吃講究
食用手法獨特
能夠被評選為簡陽“餐飲九絕”,手撕盤龍鱔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最重要的就是鱔魚的獨特。
環溪河飯店老板兼廚師蔣朝林:
“做這道菜,第一個講究的就是食材,它必須是天然野生的鱔魚,而且生長期要達到半年,個頭也要大小均勻,最好是與小指一般大小。選的時候還要看鱔魚的顏色,一定要挑黑褐色的,因為黑褐色的才是水田里面生長的,它的肉質要嫩一些,吃著口感也要好一點。”

挑選個頭均勻的野生鱔魚
為了保持鱔魚的口感,蔣朝林每次在收購的時候都會仔細選擇,堅決摒棄金黃色的干田野生鱔魚。
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挑選好合格的鱔魚,下一步就是制作。手撕盤龍鱔在做法方面也很有特點,只見蔣朝林端著挑選好的鱔魚進了廚房,熟練地套上圍裙,點火、上鍋、倒油……等到油溫達到六七成熱時,蔣朝林將一盆鮮活的鱔魚倒進了油鍋里,順勢將盆扣在了熱鍋上。

熱油下鍋
“噼里啪啦”……只聽一陣短暫的蹦跶聲從盆與鍋之間傳來,但很快便消失了。揭開盆,蔣朝林說:“現在的鱔魚只是死了,但離盤龍鱔的完成還有幾道工序。”說著,他把鱔魚起鍋,再繼續往鍋里倒入一定量的油,待油熱后,再次將鱔魚放入鍋中。

炒至定形
在油與高溫的反復“滋潤”下,鱔魚也慢慢由直變卷,再慢慢地“盤”起來。

放入調料
這時候,蔣朝林把早已準備好的大把花椒、蒜等調料依次加入鍋中,最后加入一大盆紅色的切段干辣椒。反復煸炒入味后,一道美味的手撕盤龍鱔起鍋裝盤。

翻炒入味
精湛而簡單的烹飪手法制作出了一道獨特的美味,一條條“盤”好的鱔魚,在干辣椒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誘人。這時,蔣朝林拿來筷子和手套,開心地邀請記者品嘗他的手藝。
“像這樣,拿一條盤旋的鱔魚,輕輕捏著它的頭,慢慢地從上往下撕,肉就慢慢下來了。里面白色的不能吃,那是鱔魚的腸子,要扔掉。”蔣朝林說。
在他的指導下,記者也有模有樣地“撕”起來,鱔魚入口輕輕一嚼,頓時有一種觸電似的滋麻,鮮嫩的鱔魚肉伴隨著脆香的骨頭,給人辣而不辛、麻而可口的感覺,肉香、椒香縈繞口腔,非常好吃。
聽故事
創新的美食味道

一邊吃著椒香麻辣的手撕盤龍鱔,一邊忍不住想要知道其背后的故事。吃著吃著,蔣朝林打開了話匣子。
環溪河飯店老板兼廚師蔣朝林:
“1984年,環溪河飯店正式營業,當時是我岳父在經營,我和妻子在簡陽城里上班,經常過來幫忙。十多年前,我供職的公司破產了,失業了就正式回來接手經營環溪河飯店。”
接手后不久,蔣朝林對餐館菜品進行了創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這道手撕盤龍鱔。
環溪河飯店老板兼廚師蔣朝林:
“我有個愛好,就是喜歡看電視,特別喜歡看美食欄目,在電視上看著哪道菜好,就會模仿著做,有做得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這道手撕盤龍鱔就是我經過不斷摸索、改進、創新出來的,可以說是我的拿手菜了。”
如今,已經60歲的蔣朝林依舊喜歡看電視。
十多年來,蔣朝林的環溪河飯店食客來來往往,從未間斷。經常在環溪河飯店吃飯的人會發現,近幾年蔣朝林做的手撕盤龍鱔味道似乎不一樣了。
環溪河飯店老板兼廚師蔣朝林:
“時代在變嘛,要把握顧客的飲食習慣,現在的人正在向清淡的飲食轉變,我們也要跟上他們的步伐,在原來的基礎上適當地減少了辣椒的分量,將以前的干辣椒面換成了如今的豆豉,這樣做出來的盤龍鱔總體味道還是沒變,只是沒有以前那么辣了。”
不管是春夏秋冬,不管距離遠近,即使是味道稍微清淡了一些,蔣朝林的手撕盤龍鱔依然受到八方食客歡迎。
玩環境
簡單樸實的農家小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對于吃也不再局限于解決溫飽,更多的是開始吃味道、吃環境。我市烹飪手撕盤龍鱔的飯店有很多,距離城區不遠的玉龍山莊便是其中一家。

玉龍山莊玉膳廳
在玉龍山莊里,主廚每天都會選購新鮮的鱔魚等待“好吃嘴”的到來。山莊內清一色的中式仿古建筑,氣勢恢宏,典雅別致,既有高樓廣閣、雕欄壁畫,也有人工瀑布、山泉流水、樹蔭花叢和各式盆景。

玉龍山莊仿古建筑群
三五朋友坐在庭院涼亭中,吃著熱騰騰的火鍋,再配上這道特色的手撕盤龍鱔,既有一種現代休閑之感,又可品農家菜肴,這吃的就是“格調”、吃的就是環境。

與玉龍山莊相比,環溪河飯店少了城市的熱鬧與大氣,有的是農家小院的簡單和樸實。沿著318國道行進,即將進入施家場鎮時,幾棵大樹映入眼簾。
在這些大樹的掩映下,一座二層小樓透過樹木之間的縫隙,看見招牌上印著“環溪河飯店”。走進去,簡單的大圓桌有序地擺放在房間里,隨便找一張桌子坐下,便有人送上一盤花生。

“這是我們剛從地里收回來的花生,很新鮮,你們先吃著,這是菜單,手撕盤龍鱔是我們的招牌。”服務員熱情地招呼著,同時倒好茶水。在這家已有20余年歷史的飯店里,有些年頭的吊扇“咿咿呀呀”地運轉著,陣陣風吹來,頓時兒時的農家記憶閃現在腦海。簡單的碗筷,簡單的環境,簡單的話語,搭配的卻是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快哉!
有傳說
江湖人稱出生不凡
吃著美味的鱔魚,享受著地道的農家環境,心里難免想要了解這道手撕盤龍鱔的歷史。
環溪河飯店老板兼廚師蔣朝林:
“從以前來吃手撕盤龍鱔的食客處聽說,這道菜最開始是清朝同治年間,慈禧太后過四十壽宴時,袁世凱的父親袁保恒為討得太后歡心,尋遍世間名廚,最后獻上了一道干煸盤龍鱔。壽宴上,慈禧吃過后大加贊賞,便留下了大廚,還對袁保恒進行了封賞,使得袁保恒官至一品,所以又這道菜又被稱作‘一品盤龍鱔’。經過時間的不斷更替,干煸盤龍鱔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手撕盤龍鱔,但真假與否已無從考證。”

手撕盤龍鱔不僅有光輝的歷史,也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和藥膳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民間用以入藥,可治療虛勞咳嗽、濕熱身癢、腸風痔漏、耳聾等癥。現代醫學也證明,鱔魚中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有補腦健身、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的功效。可見,這不只是一道簡單的菜品,還是一道滋補良品。
?記者 | 唐玉林
?圖片 | 谷成斌
?編輯 | 簡陽發布新媒體運營小組
關注我們
簡陽發布
簡陽最權威微信公眾平臺
發布簡陽政務信息
展示雄州發展成果
搭建群眾溝通橋梁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7953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