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一斤風干牛肉有多少鮮牛肉牛肉為何一公斤上萬
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3)
欣欣美食分享潮流美食,管理資訊,廚房秘籍,廚師界自媒體!

干、濕熟成,讓食材歷經時間幻化新生。
對于食材而言,在我們慣常的思路中,總是越新鮮越好。
對于牛肉來講,卻是例外。新鮮宰殺的牛肉,通常有一定的酸味,這并非變質的緣故。動物被屠宰后,血液停止循環,不能再為身體細胞提供氧氣。但是細胞卻沒有馬上死亡,還在呼吸。缺氧環境下牛肉會產生無法代謝的乳酸和其他一些有害物質。
因此進行排酸是讓牛肉恢復美味的重要一步。而排酸的方法便有干、濕熟成兩種。這兩種排酸方法差異之大,最終也體現在了成品的價格與味道上。
排酸對牛肉有何益處?為何干、濕熟成的牛肉價格會有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差異?兩種排酸方法下的牛肉口感有何區別?請看下文分解。
排酸,讓牛肉成為更好的自己
牛肉的排酸并非新概念,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發達國家就開始對牛肉排酸進行研究與推廣,如今,排酸肉在發達國家幾乎達到了 100% 的市場占有率。

對牛肉進行排酸,在歐美國家已經非常常見,圖片來源:NYT
經研究證明,一塊牛肉的營養價值,人在未排酸的情況下食用,只能獲取其 30% 的營養,經過排酸后,人體可獲取其 80%-90% 的營養。
排酸后,肉質的變化也是非常明顯的:
濕式熟成:最原始的分子料理
濕式熟成(wet aged)聽起來陌生,實際上是最為常見的將牛肉分切、利用真空包裝技術將新鮮冷藏牛肉包膜塑型。
進入真空袋后,牛肉中的血水(也就是血紅蛋白)會緩慢從肉中滲出,肉的電解質隨之下降,發生中和反應,讓這塊肉變嫩,這個過程就是濕式熟成。類似于中餐里腌牛肉,在其中放一點蘇打讓肉質變嫩,只是濕式熟成這個過程是自然發生的,沒有其他味道。可以看作是最基礎的分子料理。

濕式熟成通過電解質的改變達成,圖片來源:colduck
我們從嫩度、色澤、風味、損耗率、成本、銷售價格這樣六個維度來看看濕式熟成后肉質的改變。肉質嫩度上有顯著的提升;經過緩慢的釋出血水后,肉的色澤也變得粉紅或偏白一些;因為在真空袋中,肉的風味上并無變化;同時,肉幾乎沒有損耗,只是因為包裝與儲藏的關系,成本會略微上升;而銷售價格的影響因素主要還是與肉本身的品質直接相關。
綜上可以看出,濕式熟成對牛肉的損耗低,時間短,價格也不會過高,被大多數廚師、食客接受。
干式熟成:歷經時間的風味
有人把干式熟成(dry aged)稱為“貴族熟成”,不僅是因為干式熟成后的牛肉鮮嫩多汁,激發了牛肉歷經時間的香氣,更是因為干式熟成對牛肉的損耗很大,但留下來的都是精華!
用起始重量為 12 公斤的 T 骨牛排舉例,經過 90 天的熟成之后,因水分減少、肉組織收縮,全重量只剩下 10 公斤左右。再經過精修工序,去除表面的干成硬殼的部分,上桌時一片 T 骨牛排僅剩 1 公斤多,損耗率在 20% - 40% 之間,甚至更多。

但這樣的損耗下得出的牛肉風味是非常出彩的,列舉一個大致時間和熟成牛肉風味變化對比:
牛肉的選擇
雖然干式熟成對肉迷人風味的形成影響非常大,但并非所有的牛肉都適用此法。
通常外層脂肪越多越適合做成干式熟成,因為脂肪可在熟成過程中保護內層肌肉組織。油脂包裹的多少,決定了一塊肉品適合熟成的天數:外層的油脂越厚,包裹完整性越好,可熟成的天數越長。

帶骨的牛肉熟成后風味更佳,圖片來源:promote
制作干式熟成牛肉的關鍵
實際熟成的溫度、濕度、時間等,需視肉品狀況和氣候環境而有所調整,不同廚師也有各自偏好的熟成秘訣。熟成天數越長難度越高,更在于品質的穩定持續,同樣 90 天的干式熟成,每一次都要做到一樣,除了仰仗經驗還是經驗。
以下為臺灣牛排名店 A CUT 給出的 5 個熟成參考:
選擇好的設備也很重要,像頂級的牛排館一般會自建熟成室,如臺灣的 A CUT,上海的 Stone Sal 都選用來自喜馬拉雅的鹽塊砌墻,因為這種鹽純度非常高,能讓牛肉表面迅速結上一層硬皮,經由它熟成的牛肉風味也更加特別。

Stone Sal 熟成室中的牛肉
當然,現在也有許多非常好的熟成柜供應商,比起自造熟成室,價格相對更低,品質有保障。干式熟成牛肉對于熟成環境的要求相當嚴苛,一旦設備不穩定出現問題,意味著在熟成柜內的牛肉都會壞掉,浪費的可是動輒上萬元的食材。
牛肉的排酸,起初是為了讓食材恢復本味。干式熟成的加入,讓牛肉歷經時間的推移,變化出層次分明的萬般滋味。
-end-
圖片來自網絡,部分文字資料引用自《熟成牛排圣經》,僅作信息分享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9320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